<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锻造的七月是一年之中温度最高的时节,对于这样的热,向来怕冷的我并不十分讨厌,相反地我有些淡淡地喜欢,喜欢的原因不仅仅是身体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能从这炙热的烘烤中,找到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不屈精神,一种只属于锻造的力量和精神!虽然我在这个厂房才待了不足两年,并不能完全体验它的内涵和实质。确切地说,锻造更像个深沉含蓄、透露着阳刚之气的男人,总是那样不露声色,不做表白地承受很多,每一次有力的锤击,才是它内心深处所有积蓄力量的爆发!</p><p class="ql-block"> 锻造班是机械制造分厂的一个小班组,但它的实质却和属于主体的重型厂房的工作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机加厂房里的各种机床都是独立的,车铣刨磨镗等机床只配一个师傅就可以独立完成冷加工制作,而我们锻造却是群体作业的热加工作业,要完成一个工件的完整的毛坯制作,至少需要锤前指挥、司锤工、操纵车司机、天车工、捞料工等一个集体完美的配合,所有人中,锤前指挥唯一不操作设备的,但却是所有人核心所在,操控车司机,司锤工、天车工都要听命于他,而要求这些设备操作工不但对各自操作的设备有相当熟悉的基础,而且事前对整个打制工艺流程的都熟知于心,否则的话,很有可能造成锻件不能按照预期的计划火候完成,有可能由于增加锻打的次数,以至于锻件毛坯料被氧化多次后尺寸不够,导致报废,而这四个人中,凡是其中有一人出点差错:或者是对设备不熟悉,或者是因为作业流程不熟悉,都会导致锻打时间增长,当然,除了人的原因,设备的状况也必须要满足生产的需要,不能总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只要红料捞出后,所有人的眼光都聚集着这一块红铁,心思都凝结在这一块,让这块铁在所有人的齐心协力的配合下,变成刻入心中图纸的模样,所有有要求的精华就用四个字“趁热打铁”就概括。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这就要求参加锻造作业的员工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班一盘棋,在我心中,这大概就是锻造精神的精髓吧!</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天车工,每天都坐在凌驾于他们之上的驾驶室,将他们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在过去的七月,我看到站在三吨锤前的班长,随着一次次手臂的挥动,操控车司机有条不紊地将工件转动至需要锻打的那一面,司锤工摇动锤杆,听一声声锤击震耳欲聋,然后品一个个漂亮的工件诞生,每一次工作结束,都会看到他被汗水浸湿的后背,我无法想象他正对着红料的正面,要经过怎样的炙烤,才能在不到半小时内,让汗水从背面穿透厚厚的阻燃服打湿后背,一次次锻打结束,就看到他要到饮水机前接满能盛两斤水的杯子。每次遇到冲眼扶冲子,或者需要将工件剁开时,他一个眼神,或是轻轻地一个手势,旁边的助手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将冲子或者锻刀放到合适的位置,每一个工件结束,当操控车将成型的工件从锤上抽出来,这个时候就该天车上场,用特制的大夹子夹起工件放置在指定的位置。我最享受的就是看他们这样的一个过程,因为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参加锻制员工都必须全力以赴,否则红料变黑,就需要再次入炉,增加锻打次数,也增大了耗材,这是每一个员工都不愿看到的。我也很喜欢看这样的场景,每次用大铲子往炉子里装料,或者从炉子里捞大料时,只听得一人喊:“一、二”后,大家同时用力往炉内推,或者往路外拉,只有大家齐心协力、配合默契,才能完美地完成这项工作,如果这当中有人不使劲,或是思想开小差,就会导致铲子或者红料偏向一边,不能到达预期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会忘记曾经或多或少的恩怨,竭尽全力,正是这样的配合中,凝聚了人心,积攒了力量。</p><p class="ql-block"> 锻造的七月虽然酷热,但锻造的汉子们还是喜欢看红红的火膛燃烧,喜欢听风机的轰鸣、三吨锤有力的锤击声,如果有一天炉膛里没有红光冒出,他们心头的火种仿佛也就会随之熄灭,如果听不到锤击声,他们就会无精打采,他们都喜欢那种热火朝天,朝气蓬勃的氛围,仿佛这才是他们每天生活着的意义。锻造的爷们都不善于表达,或者他们的表达都在那一声声的锤击声中,只适合无声的体验,慢慢尝试着的理解,但愿我这弱女子肤浅、不够深刻的表达,不是对锻造的亵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