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非易——电影《造梦之家》观后感(原创)

南山

<p class="ql-block">  《造梦之家》是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编导的半自传性艺术作品,它主要聚焦于男主角Sam的成长过程。一个小屁孩儿如何爱上了电影,父母对此是如何引导的;Boris舅公的奇谈怪论是打击还是鞭策;青春期的他偶然发现母亲移情别恋的秘密,后来承受了家庭分崩离析的打击;从凤凰城搬迁加州之后被同学侮辱欺凌,侥幸得到女友的青睐,毕业时却尝到失恋的苦果。所有这一切,都伴随着Sam的电影梦由萌发、生长到蓬勃发展,由刻意压抑到迸发出更明丽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造梦之家》是一部个人励志的好影片。它告诉观众,兴趣是志向的导师,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助推器。</p><p class="ql-block"> 影片一开始幼儿Sam跟着父母去看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戏王之王》(1952年),由于胆怯,走到电影院门口犹豫不决,于是父母热情地介绍电影的特点。父亲说,电影的情节都是虚构的。母亲说,They’re like dreams 他回答: Dreams are scary 果不其然,影片中模型辅拍的火车脱轨,让观众相信虚构故事中真的发生了车毁人亡的事故。</p><p class="ql-block"> 小Sam吓得魂飞魄散,回到家中那个恐怖的情景挥之不去,弄得他无法安宁。但是非常矛盾的是,越是害怕越是要去想,甚至还拿家中的玩具火车去模仿那个恐怖的情景。这颇有点像我们小时候既害怕鬼,又渴望听到那些离奇怪诞的故事,甚至把提心吊胆地听鬼故事当成一种乐趣。</p> <p class="ql-block">  Sam的母亲发现了他的浓厚兴趣之后就建议他用爸爸的摄像机把那个情景录下来重复观看。就这样拍摄电影的第一颗种子播入了他幼小的心田。母亲在这方面从一开始就是他的支持者,父亲虽然表现出并不赞赏的态度,但也没有扼杀之举。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小少年到青葱岁月,他从拍摄家庭电影到拍摄冒险电影,成为学校的电影专家而独领风骚,理想的种子逐渐长成嫩绿的树苗。</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不是每一位家长都能像Sam的母亲那样去扶持孩子的兴趣。因为,从表面上看,儿子分明害怕电影中的恐怖情节。鉴于此,也许不少家长再也不带孩子去看电影,或者尽量少看,并且制止模仿恐怖情节,而Sam的母亲恰恰相反,她给予的是鼓励和支持。也许正是母亲这种鲜有的理性思维,才使 Sam的理想之梦不断地升温和发酵。细想起来,其母的这种引导方式有些类似于心理学讲的系统脱敏的道理,也就是对于人的某些恐惧的东西,让他渐次多接触几遍,他就慢慢地增强了心理承受力。</p><p class="ql-block"> 在Sam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把双刃剑。</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第一个理解和支持儿子兴趣爱好的长者,又是第一个击碎儿子对爱情、夫妻关系以及家庭美好幻想的人;家庭的分崩离析让他和妹妹们伤心欲绝,为了转移痛苦,他重拾并专注于对电影的研究,使其冲淡烦恼和调适生活; 父亲漠视儿子的志向追求,却反而激发他为理想背水一战的决心;古怪的舅公粗鲁地揪了一把他的脸,告诉他什么叫痛,让他明白艺术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母亲的婚外男友是他最不愿接受的人,但是这个人却积极参与栽培他的爱好; Sam念高中时,在父亲的带领下从凤凰城举家搬迁加州后非常难以适应环境,尤其是在反犹太主义的影响下,一帮同学嘲讽并殴打他,而他默默地忍受并抗争,就像夹缝中的小草顽强地昂起脑袋,最后以拍摄电影的特长翻转了局面,当然,促成这一转变的还有女友的青睐。然而,就是那个在关键时刻鼎力相助的女孩,那个被Sam认为将来可以成为Wife的女孩,却在毕业之际绝决表示分手的必然,让他初尝失恋的苦涩。然而,他在短暂的沉沦之后振作起来继续追逐梦想。总之,一个接一个的挫折就像弹簧一样,一次又一次狠命把Sam逼向低谷,然后又将他反弹到高峰。</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主人公Sam看似跌跌撞撞,但却走得稳健,他的视线始终定睛于电影;成长的过程有痛苦有哀伤,也有忍耐和思考;有封闭有沉默,也有倾诉和宽容。影片在交待他如何处理“母亲的秘密”的那些情节,充分表现了Sam内敛的个性和母子关系从微妙变化到矛盾白热化的心理冲突,其场面令人心酸。 Sam以电影剪辑者的独特权力和方式与母亲进行沟通,最后他在忍耐中选择了彬彬有礼的宽容(当母亲在心烦意乱中烧焦了蛋糕表示歉意时,他即口答道,我喜欢烧焦了的蛋糕。)恰恰是这种忍耐中的宽容,让人看了不禁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造梦之家》是梦与现实矛盾碰撞的组合音响。现实中不存在梦境,家庭中不存在美梦。外婆的病逝,母亲的脱轨,父母的离异以及妹妹们歇斯底里,青春期Sam在默然的哭泣……都让美梦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然而,寻梦的长蒿依然在青草更青处漫溯。诗和远方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梦中人。一如Sam,一如Sam的母亲。当然两者追求的是截然不同的梦。而他的母亲很可能是由于婚姻和家庭的束缚,使其音乐天赋和事业被长期荒废,在潜意识里埋下了悔恨的种子,最后以夫妻个性不合为由移情别恋。譬如,在车灯下被曝光的纱裙笼罩下的不羁酮体和舞姿,不就是长期压抑后的尽情释放吗?</p><p class="ql-block"> Sam最终实现了导演梦。而其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却令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造梦之家》像一首忧伤悲情的朦胧诗。影片以一部电影中的火车脱轨,车毁人亡为原点,引发出一系列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的情景,让观众在其中去品味电影主题的隐约性和多义性。造梦的主角是Sam,上述各种复杂因素构成了他实现梦想的渊源和动力;Sam的父母也在残酷的现实中艰难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梦,父亲造电气事业之梦,母亲造爱情之梦……而这三个人的梦的实现都以破碎为代价,这就暗合了影片的原点。</p><p class="ql-block"> 只不过执拗的Sam将一地破碎拾了起来,组合成了一道属于自己的地平钱,并站在这道地平线上,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太阳。</p> <p class="ql-block">《造梦之家》发布后,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发表了激情演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造梦之家的全部获奖情况 :</p><p class="ql-block">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提名)?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托尼·库什纳 / 克里斯蒂·麦克斯科·克里格</p><p class="ql-block">第80届金球奖 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p><p class="ql-block">第7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电影奖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托尼·库什纳)</p> <p class="ql-block">作者本名卢红,笔名南山,秋韵等。广东省作协会员。生于巴渝,活于岭南,遨游海外。欲取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发乎于心,现乎于行。</p><p class="ql-block">南山在美篇发表的所有作品皆为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