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灶 小揪的美篇

犁 尘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69 --我们自己的芳华》</p><p class="ql-block"> 那年,冯小刚的电影《芳华》正在隆重上映,战友白志勇给我发来几张舞蹈《草原女民兵》的舞台照,那是40多年前,我们自己曾经涂染的《芳华》。</p><p class="ql-block"> 1975年,我在169医院承办的第十九分部护训队学习;医院的年度文艺汇演又要举行了,各科室各单位都紧锣密鼓的准备着。</p><p class="ql-block"> 我们护训队的副队长何其幸,当她从身边走过,你可能嗅不出一丝文艺派的气息,她的艺术气质全都浸刻在骨子里了。其幸是医院文艺节目的金牌编导,唯一不二,喜欢标新立异,冲刺高端。这次她选定改编舞蹈《草原女民兵》,参加医院的文艺汇演。挑选的舞者有:曾江星、潘建华、白志勇、谭小容、刘祝平、林志清、张珊玲、孙志芬、陈小英....还有的记不清了,反正都是走路带风、挺胸撅腚的那种。</p><p class="ql-block"> 排练没几天,舞蹈的基本框架就出来了,舒展飘逸、神气冲天,不像草原女民兵,倒像是活脱脱的草原女兵。刚排练的时候没有留声机、扩音机,全靠四班副陆药丹一遍一遍的用手风琴伴奏,比跳舞的还辛苦。</p><p class="ql-block"> 我在旁边杵着,操起了空心:这帮人上舞台穿啥呢?头顶脑门上绑一个红带子?腰间扎一条部队发的武装带?脚上蹬一双黑色高腰雨靴...自己想着乐着,感觉还真有点上道、有点味道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有事没事儿千万别瞎寻思。没两天,其幸就找到我、我的闺蜜李丹慧和五班副朱月兰,要求我们三人牵头,自己设计制作舞蹈的演出裙服。天啊!二尺红头绳,杨白劳就可以解决了;十几套蒙古族舞裙,上哪里找材料去!其幸倒是早就想好了,就到医院去找报废的蚊帐布做。</p><p class="ql-block"> 好彩,几年前因为拉“痢疾”和洗衣班的老李大姐,住在传染科的同一间病房里,天天我都把她撩逗的笑声连连,忽略了病痛,她和她的死铁姐妹老罗大姐,也因此与我结下了不浅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到了洗衣班一说情况,两位老姐姐说:“有一些旧的蚊帐,暂时还没有报废,但是最好找肖班长说一下。”肖班长,男职工,个子不高,大嘴巴,见人就笑。他说:“你要的数量太多,还是要请示一下院务处领导....”</p><p class="ql-block"> 咱是谁呀!在二食堂做了三年多饭,院务处圈子里几乎个个脸儿熟,上上下下人脉粗啊!到了机关领导那里,说明各种情况,领导畅快的很,“好事!我们支持。叫洗衣班把报废的蚊帐数目,登记入账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而又互信。回到洗衣班,既没有领导批条,也没有机关盖章,就凭我嘴巴这么一吧唧,他们就行动起来了。二位姐姐清仓翻找,肖班长把关计数。</p><p class="ql-block"> 他们叫我站在一边,讲笑陪着;我不干,嫌灰尘大,他们立马拿来一顶白帽子和新口罩给我,戴上帽子、口罩,我扯着嗓子喊聊,因为我们都曾经是院务处一个圈子里的,所涉谈的人和事儿都很亲近,聊得兴奋了,再来几个夸张的形体动作,让他们喜笑颜开的、美呗兹兹的加班干活。</p><p class="ql-block"> 过了好大一阵子,找出来一大堆破旧的蚊帐。一看,我就有点晕,像垃圾一样,色泽泛灰泛黄 斑斑点点的....眼傻了,脑子却旋风般的转动着:</p><p class="ql-block"> “先帮我清洗一下,可以吗?” </p><p class="ql-block"> “可以。”</p><p class="ql-block"> “有漂白粉吗?” </p><p class="ql-block"> “有。” </p><p class="ql-block"> “那就清洗后,再帮忙漂白一下呗。” </p><p class="ql-block"> “行。”</p><p class="ql-block"> “漂白以后面料还是这样软塌塌的吗?”</p><p class="ql-block">  “是的。”</p><p class="ql-block">  “那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最好浆一下,面料就硬挺了,也好裁剪。”</p><p class="ql-block">  “行。那就麻烦你们浆一下吧。”</p><p class="ql-block">  “不行,没有面粉、淀粉,搞不了。”</p><p class="ql-block"> “面粉、淀粉,我来解决,我以前是饭堂的,这事儿没问题。”  </p><p class="ql-block"> “那就可以啦。”</p><p class="ql-block">  “还有,二位姐姐,要帮我把蚊帐顶上的四条硬边剪下来,上浆后把蚊帐顶布另外放置,不要混在一起,所有的面料都不要叠,有折印不好展平,卷起来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小揪哎,你嘛咯多民(名)堂啰。”两个老姐姐挺会夸人的,我们三个都会心的笑了....事后看,两位老姐姐把“咯多民(名)堂”,执行落实的非常完美。</p><p class="ql-block"> 临走时,我向她们借了一把好使的裁缝剪子,还带走几个新口罩。那个年代,医院的医用口罩都是洗衣班自己做的,款型好看,四边服帖,特别是冬天戴着防风保暖。没有印刷科室标记的新口罩,在当时还真是个稀罕物哩。</p><p class="ql-block"> 在等待面料的几天里,我们也没闲着。演出服的主体设计由大才女李丹慧完成,她画了好几个小样,一直到挑剔的其幸首肯为止。</p><p class="ql-block"> 我负责把几张报纸黏贴在一起,按照设计图放大样,分别把上衣、裙体、衣袖、领子剪出版样。我是一点裁剪基础都没有的,年轻就是猛,胆子麻大,从来就没怀疑过干这事儿自己不行。</p><p class="ql-block"> 负责组织缝纫的朱月兰,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她说蚊帐布致密度差,普通缝合容易开线开裂,为了确保舞裙缝合连接处的牢固,主张采取卷边缝法;这就要求我在裁剪的时候,预留出卷边的用度。</p><p class="ql-block"> 布料到了,试着裁剪了几套,朱月兰组织了姜玉娥几个针线活手工好的战友,下了课就缝,白天晚上缝,星期天都不休息。那个年代缝缝补补是传统,男兵女兵都会,但是粗麻大线的多,像朱班副她们这种针脚细缝儿的,像缝纫机踩出来似得极少。</p><p class="ql-block"> 两套裙服和头饰的半成品出活了,其幸找了两个舞者来试装,地点在四班、五班合住的大宿舍里,围观的人不少,吵吵嚷嚷的....两位试装的舞者一露面,全场突然静了下来,白裙白头饰,就像穿着xiao服,谁都看的明白,但无人戳穿。</p><p class="ql-block"> 裙服真的合体洒脱,试穿的舞者做了几个大幅度的舞蹈动作,缝合连接处丝毫无损。两款用帐顶布制作的头饰,其中的一款,一些人认为不适用于女民兵,特别像挤奶女工戴的头巾,于是当场就帕斯了。</p><p class="ql-block"> 对于袖子采用宽口还是收口,谭小容等坚持收口,理由是在舞蹈中,手臂上扬的动作比较多,宽口裙袖容易下滑,影响舞台舞队的整体效果,最后决定袖筒稍加宽袖口收窄。</p><p class="ql-block"> 在众人的纷说中,我静静的拿着设计图纸,在实地实样进行着各种部位、不同装饰彩条的复尺,然后计算和预算出所需红色蜡光纸和金色铝箔纸的数量和费用,力求减少浪费,把成本降到最低。</p><p class="ql-block"> 贴彩条的时候,志愿者更多了,四班的锦朝、五班长刘蓉....愿出力的都来了。用浆糊贴好了,还要风干几天,然后用同色的线,再在彩条上绷一圈加固,操作挺麻烦的,但是所有的参与者,只有笑语没有怨言。</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分部军需仓库来培训的同学,借来了弹夹带,戴在胸前,比军用腰带威武多了!一些神通广大的同学从专业团队借来了高筒舞靴,尽管颜色不一致,有红色的黑色的咖啡色的,那比起高筒黑色雨靴,不知道高级到哪里去了!后来又到医院洗衣班借来了崭新的白色病号裤,与白色的舞裙搭配 浑然一体。所有的一切,我们都期待着,期待着舞台那一刻短暂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演出终于开始了!在灯光的照耀下,舞台上明晃晃的,音乐起,一群全副武装的草原女民兵,踩着舞曲的节拍,缓缓地从舞台的一角斜排出来,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美丽、自信的微笑,每一个舞动都释放出青春、无羁的少年模样。</p><p class="ql-block"> 一身靓丽的、用旧蚊帐布、手工缝制的演出裙服,显得高雅大气、惊艳夺目!我的泪水情不自禁的流下来,眼前一片朦胧,什么都看不清了,只能使劲儿拍击着双手...为台前的舞者鼓掌,为幕后的我们喝彩。</p><p class="ql-block"> 谢谢志勇!感谢当年有相同经历的同学和战友!让我回想起那个年代、那个集体,那些难忘的身影,以及我们大家共同涂染的那片“芳华”,重拾我们成长中的点点碎片,用心拼接和织缀青春的那道七彩的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灶 小揪 </p><p class="ql-block"> 拙笔于2021年10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续一乐:无独有偶,1979年底何其幸和李月秋跳《西班牙舞》,也是用旧蚊帐布做的舞裙,不同的是用墨汁染了黑色。上了舞台,也是惊倒一大片,只是大裙摆一煽乎,在台下都可以闻到一阵阵墨臭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