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为自己留下几条后路。

520家政

<p class="ql-block">年纪老了,想到自己身不由己的一天天地迈向人生的终点。不少老人,变得悲观、消极,要么怕死,要么等死,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很不理性的。真正聪明的老人都懂得:黄泉路上无老少。芸芸众生,命不好的可以胎死腹中,可以年少夭折,更可能祸从天降惨遭横死,可能病魔来袭含恨离世,能平安步入古稀之年,已是天大的福气了,多活一年就多赚一年,多活一天也是天赐的福气。既然人固有一死,为何到了夕阳晚景了,不好好善待自己,不开开心心过好余下的日子呢? 一旦长眠了,就好比睡着了,不用烦心不用操劳,其实舒服得很哪。顺其自然,什么时候死就什么时候死,坦然面对,无畏无惧。把生死看得坦然了,日子自然会过得身心舒泰,心平气和的。 真正聪明的老人,都懂得善待自己,都懂得给自己留下后路,确保自己夕阳红红火火,一生无忧的。 1、老巢。年纪老了,要过得舒心,首先必须要有安全感。当然,得有个安乐窝,有个栖身之所。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房屋纠纷,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因为两代人在看待房子这件事情上的巨大分歧,有的年轻人早早就盯上了父母的房子,有的甚至占据了屋子作为婚房,被鹊巢鸠占的老人家反而要去租房子住。有的老人家会觉得,反正钱和房子迟早都是子女的,不如早早就把房子过户给子女,待房子的业主变成了媳妇和女婿之后,老人就变成了“寄居者”,变成“寄人篱下”,反而要受年轻人的气。所以聪明的老人,就不会在住所这方面降低了自己的原则和要求的,反而会认真想想自己究竟需要去哪里颐养天年。虽然这些地方以后也会成为儿女的财产,但是如今他们还在世,就不允许别人对他的安乐窝虎视眈眈。有了老巢,才能真正的高枕无忧。 2、老伴。老人家多是勤劳之人,喜欢忙碌劳作。在退休之后,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可是有些人就事事为儿女考虑周全,事事为儿女无私奉献,做牛做马。很多人宁愿呆在家里,洗衣煮饭劳心劳力照看孙子,也不曾想过自己要如何利用退休的时间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有的老人两夫妻分工合作,忙里忙外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儿女去忙活,总是喜欢代替儿女去带孙子,根本不会好好与老伴享受清闲日子。聪明的老人不会整天都呆在家里的,更不会过分地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代替儿女履行职责而为奴为婢的。他们会尽情享受阳光和雨露,就是希望自己的身体还走得动,要多去外面看看这个世界的模样。对于他们来说,如果长时间呆在家里的话,很容易会丧失自己与外界交流的能力,甚至还会引发其他的各种心理问题。其实,老人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自己终于不用再去从事业上找寻自己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了,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老伴携手相依,然后多走出去接触不同的事物和场景,渐渐地,自身的眼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同时也更容易客观和淡定地看待生活中所经历的挫折。 3、“老银”。身上有钱,底气就足。有部分老人家,他们之所以过得不是特别乐观,那是因为他们总想着将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们,结果到头来自己反而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这样的结局真的是对子女好吗,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总是把好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自己没有什么私房钱,那么关键时刻要用钱的时候,求谁去呢?求爷爷告奶奶的滋味好受吗?依靠子女依靠别人的日子好过吗?此时此刻,自己还有什么安全感可言?想要不成为别人的负担,自己首先身体一定要照顾得妥当,千万不要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储备“老银”是很重要很重要的。还有,如果胃口好,其实也意味着自己的身体状态还算不错,所以一定要掌握科学的饮食习惯,老人家一定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资本来养活自己,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那么好的孝心有那么多的耐心去照顾老年人的,所以自己一定要懂得确保自己有得吃,饿不死。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当今社会,物质丰富,人心也极为复杂。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在看透一切现实法则的同时,要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头脑清醒的老年人,才会深刻认识到:不能一味地付出和牺牲自己,要自己好好打算,为自己留好后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