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落实“强师提质”,发挥名师示范、辐射作用,2023年3月7日,唐璐名师工作室在广昌县实验小学开展了以“在实践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为主题的“名师带学科”英语教研活动。广昌县第四小学杨子青、吴彤两位英语教师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教研活动首先由唐璐老师和周丽琴老师带来了两堂同课异构——《Last weekend PartC Story time 》。作为示范课,唐璐老师教思新颖,用“五步循环探究法”贯穿了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从明确问题、尝试回答、计划分工、合作实践到最后的成果汇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同时课堂采取了同质和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时根据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异质分组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唐璐老师的名师理念、名师风范无不令在座老师深深钦佩。</p> <p class="ql-block"> 周丽琴老师的这堂课也是亮点十足,chant开头带动了整场节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学习、演绎文本、轮番拿出自己画的周末时光介绍自己的周末。紧扣“在实践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主题。</p> <p class="ql-block"> 欣赏完两节精彩课堂,我们聆听了唐璐老师“五步循环真探究,合作学习趣实践”的讲座。唐老师将她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细致地为我们讲解。在座每一个老师受益良多,在大家的分组讨论后,由一位老师代表组员发言。所有或稚嫩或成熟的想法、问题不断碰撞出教研之路上耀眼的火花。“名师带学科”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名师理念,它也是一次机会,一次教师们齐聚一堂尽情输出与吸收的机会。</p> 传播理念 <p class="ql-block"> 乘“英语教研”之风,享“名师理念”之美。吴彤老师将此次的“名师理念”分享给了第四小学的所有英语老师,并由杨子青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堂相关汇报课——《Where did you go Party B Let’s talk 》</p> 课前研讨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的将名师理念落实于课堂,杨子青老师根据她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唐璐老师和周丽琴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整合。通过俩俩合作、4人小组合作的分配方式练习主要句型“Where did you go over your holiday?”“How did you go there?”“What did you do ?”采用学习单分层练习,在实践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 对于杨子青老师的教学设计,老师们也积极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刘金凤老师认为根据问题呈现的视频太多而问题较简单,视频完整出示一次即可。</p><p class="ql-block"> 杨淇老师建议将最后的景点视频改成教师自己的旅游集锦,学生会更加的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江水莲老师觉得在一开始的Free talk“How was your holiday ?”“holiday”改为“last weekend ”更贴合学生上个课时的知识点。</p> <p class="ql-block"> 在其他老师的沟通过后建议将板书的问答格式改成思维导图会更适合本课内容。同时添加了一些过渡语,使课件衔接更自然。</p> 试上环节 <p class="ql-block"> 通过一节课的试上,前往听课的同年级几位教师,针对实际上课情况与杨老师进行了磨课。</p><p class="ql-block"> 谢芸老师建议板书设计成太阳造型会更贴合“It’s so warm.”的语境。在观看三亚视频后介绍Sanya is in Hainan.更好衔接“Amy went to Sanya.”与“Hainan is far from here.”</p><p class="ql-block"> 吴玉环老师在听课中感觉学生对一些练习不太理解,她指出教师需要做一遍示范。在尝试背诵环节给出的文本太少。</p><p class="ql-block"> 江水莲老师觉得教师在文本带读上可以多一些,学生读的方式也可以再丰富一点。</p> 正式上课 <p class="ql-block"> 经过了与大家的研讨与磨课,2023年3月20日,杨子青老师的汇报课在一首愉快的《Tell me about your holiday 》之后正式上课。</p><p class="ql-block"> 首先杨老师利用chant 复习巩固旧知,接着free talk ,先介绍自己的周末并提问学生给其他学生做示范,再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并展示对话。</p> <p class="ql-block"> 教授新课环节杨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回答“How about Amy’s holiday?”过程中使用学习单,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完成任务1或任务2,以达到同质分组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在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本、同桌讨论等方式回答问题后将文章内容理清,杨老师又采用了4人一组的模式进行阅读,以达到异质分组的效果,让“师父”带着“徒弟”一起读对话,最后进行小组展示,角色扮演。</p> <p class="ql-block"> 在课堂拓展方面杨老师同样让学生使用学习单,调查同桌的假期并填表,最后以个人形式汇报同桌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这堂英语的情感培养是让学生对假期旅游有自己的规划与期待,所以杨老师在课堂最后播放了她的旅游图片,展示了各地美食美景并在最后提问学生“Where do you want to go ?”</p> 课后评课 <p class="ql-block"> 课堂结束后大家齐聚一堂对杨老师的这堂课进行评课。</p> <p class="ql-block"> 江水莲老师认为这堂课重难点突出,步骤完整,板书加上一些线条设计会更加流畅。衔接语可以再多一些,英语课堂衔接语一直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一个方向。</p><p class="ql-block"> 谢芸老师指出Free talk 可以多让一些学生展示,让学生尽情交流。在学生练习文本的环节要先整体再局部,而杨老师是让学生小组展示后整体角色扮演。</p> <p class="ql-block"> 刘金凤老师感觉课堂设计清晰,层层递进,同时提出想法:如果将旅游视频放在开头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会不会效果更好。单词beach可以作为新单词多带读。</p><p class="ql-block"> 吴玉环老师对比了试课时的效果,认为这堂课环节紧凑、流畅,教师与学生配合度很高,课堂形式丰富有亮点。同样也建议课堂衔接语可以再多一些。</p> <p class="ql-block"> 李薇和魏雪峰两位老师认为整堂课牢牢把握住了重难点,学习单的设计很贴合学情,开场的chant 可以再有激情一些。</p><p class="ql-block"> 张恩慧老师针对单词window warm发音的细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杨淇、谢芬和吴彤三位老师认为杨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有条不紊,松弛有度,语速适中,教态十分自然。在任务1和任务2的展示中可以分成几个学生参与回答,让更多的学生有回答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我们始终相信“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未来,我们四小英语人将继续在党的带领下不断深耕,在英语教学这片土壤上,培育好我们祖国的花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