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五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22日,我们一行十人来到“天府之国”——成都,参加第五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3月23日上午,研讨活动在中国教育学刊编委会副主任,编审马宪平教授主持下开幕。</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西川实验学校校长杨光荣致辞</b></p><p class="ql-block"> 西川实验学校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书写了教育界的奇迹,这些奇迹都来自于课堂的改革。西川实验学校从创新课堂形式,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为中心;科技赋能、提供精准教育;拓展活动空间、丰富课堂资源”三个方面开展工作。</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考试中心主任胡晓东致辞。</b></p><p class="ql-block"> 他说西川实验学校之所以成为智慧教育示范区,是智慧教育改革、学校体制改革、课程育人功能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女士致辞。</b></p><p class="ql-block"> 教育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她希望研讨会团队聚焦这一大批教育先行者的教学实践经验,鼓励全体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方式,探究未来教育的本质,让学习真实的发生。她指出,教育的改革,最终都要发生在课堂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课堂文化发展联盟学校授牌仪式。</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教育名家报告</b></p> <p class="ql-block">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森做了《创新人才培养与课堂教学变革》的报告。他主要从创新人才的内涵,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指导。他说:教育要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学校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学直接作用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据此造就新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需要进行课堂教学变革,实施高质量教学。</p> <p class="ql-block">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成都市首届未来教育家罗清红做了题为《深根课堂 数据导航 构建教育新生态》的报告。他指出,现在的课堂出现这样一种现状,课堂成为老师与学优生的双人舞,学困生成为了舞池外的看客。所以作为孩子们人生成长的导师,我们的任务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充分的享受成长。</p> <p class="ql-block">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陈如平教授做了《素质教育与课堂变革》的报告,他提到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课堂,所以我们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学”,聚焦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核心的观念。</p> <p class="ql-block"> 金茂学校校长,教育学博士程红兵教授做了《面向未来的课堂》的报告,他提出,学校教育带来真正的学习,学生不能再是被动的课程资源的接受者,真实学习必须要有真实情境与任务的介入,同时真实的学习应该是活性的学习。学生学习对于知识学习的意义、感受、理解,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来实现。他讲了《外貌描写》的一个课例,深深触动在场的每位教师。创设巧妙的写作任务情境,既贴近生活,又有很强的挑战性,唤起学生表达的热情。其中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有效推进整堂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西川实验学校社团展示</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月23日下午大会现场展示课</b></p> <p class="ql-block"> 由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李冉老师带来的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的复习与整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算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成都市武侯区西川实验学校李米雪老师展示的七年级语文《老王》一课,数据赋能,活动推进,用数字决策,精准了解学情,使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广度,又有精准度。将数字化和主问题巧妙完美的结合起来,将辩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辩论中深入文本,在辩论中活跃思维,在辩论中提升素养。</p> <p class="ql-block"> 上海市建平中学徐锋老师展示的高一英语课《Island story》,用高一的教材内容让初中九年级的学生上课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他以Island story为素材,延伸到环境,气候,人文与日常生活,问题的引入也是层层递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输入,自然输出。</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三节课预习先行、活动导航、全员参与,让思维高度碰撞。教学设计把知识点问题化,通过统计和批改,精准把握学情,始终关注学生“在哪里”“到哪里”的问题。每堂课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地发生,有效地发生,师生、小组有效互动交流,深度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老师收放自如,收能收的很紧,收出质量;放能放的很松,放出生成。</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月24日活动分三个会场进行,主会场进行了专家报告和校长分享,分会场进行了各学科教师的示范课。</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主会场由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徐猛主持。</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教育名家报告</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当代教育名家,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b></p> <p class="ql-block"> 冯恩洪先生做了《谁改变了课堂,谁就改变了教育》的专题报告。他说,一堂好课是对传统课堂的守正、初心。冯教授让大家带着问题:这堂课与传统课堂的区别是什么?观看了一堂优秀微课课例展示。这堂课是一堂让学习深度发生的课堂,完全体现了老师带着学生从实践走向真理的做法。</p><p class="ql-block"> 冯教授还提出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个支点。</p><p class="ql-block"> 1.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解决传统课堂没有解决的问题,从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出发,即有效预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合适表达。</p><p class="ql-block"> 2.建设课堂文化。要求老师们上好一堂课一定要控制好维度。</p><p class="ql-block"> 3.提供选择机会。要求要因材施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能力相当的教育,做到躬身自省。</p><p class="ql-block"> 4.建设教研共同体。要求学校要整合、优化资源,提高学科质量,老师们要抱团取暖。</p>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苏圣奎副校长做了《基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他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时代背景、现实挑战、实践路径及感悟与思考四个方面做了阐述。 他指出数学建模体系的成立分为三个阶段,数学建模必修课程成为初级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分为中级阶段、校本课程为高级阶段,简称三阶课程。组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推动育人方式的改革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西安东城第二学校执行校长贺永冬教授做了《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课堂变革实践》的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学变革实践。</p><p class="ql-block"> 1.“一个中心”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他强调教师首先要转心才能转型,面对教育改革,教师内在的心理状态,生命存在的状态至关重要,没有教师内在的心理状态改变,教育就不可能有改变,否则不管是先进的工具模式方法策略,最终都是行走在依然如故的老路上。</p><p class="ql-block"> 2.“两个关系”指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他说到教师能调整心里状态,能关注学生走近学生,教师才能感动学生。教师也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常常也会被学生感动。学生是有差异的,面对差异要尊重差异。</p><p class="ql-block"> 3.“三个要素植入”问题。要做到教师的问题与引领学生的问题为起点、学科的问题为基础、形成问题系统进行合作探究,这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良好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4.四学四步。四学指自学互学助学悟,四步指问题引导独立自学,学生合作交流互学,师生互动点播助学,归纳总结反思悟学。通过小组合作产生不同的想法,问题出现碰撞生成新的问题,思维在螺旋式上升,才能使学生进入高阶思维。</p> <p class="ql-block"> 新教育联盟校总校长李桢做了《基于新课标的大单元教学课例研究》的报告,她提出教师要从碎片化孤立的课时教学观转变为整体关联的课程教学观。教师要深入学科内核,挖掘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内引的文化价值,并同整于课程中,在对话合作深度沟通中,实现个人的经验。教师设计递进性问题和挑战性活动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锻炼高阶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 西川实验学校副校长李霄羽以《文化引领、数据赋能、促课堂提质减负》为题作报告。她说,优质的教育从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的眼界和格局两个维度体现。她从具体的课例出发,指出来智慧课堂要根据学生思考的过程,掌握思考的结果,根据大数据的结果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策略。</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分会场优课展示</b></p> <p class="ql-block">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的聂聪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p><p class="ql-block"> 引入时,选取学生熟悉的“汇源杯”篮球比赛这一真实的情境,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体现数学是认知、理解、表达真实世界的工具,通过多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得到了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p><p class="ql-block"> 她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最近发展区设计有思维含量、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链,在合作探究环节,以问题链的形式串联起四个概念探究环节,促进学生的思维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提升,从点状水平向结构化水平提升,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由问题情景挖掘数学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去探究出新知识。</p><p class="ql-block"> 最后,由学生归纳概括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成都天府第四中学的杨旭老师展示了一节八年级英语《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 (Section B 2a-2e)》</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首先通过呈现冬奥会和大运会海报的图片,引出熊猫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以“大熊猫保护基地”招募志愿者为背景,创设情景,设置本课大任务,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词,获取段落主旨主题,引导学生获取关于熊猫饲养员及熊猫日常生活的细节信息,并以此推断二者之间互敬互爱的关系。引导学生推导出熊猫处于濒临状态的事实依据。学生继续阅读文本,通过思维导图完成熊猫保护措施的梳理。最后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将文本信息内化并流利输出。</p><p class="ql-block">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策略的渗透,情感的培养,真正朝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努力。</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Protecting animals is protecting </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ourselves!</i></b></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育英学校杨帆老师执教的《紫藤萝瀑布》以活动推动课堂,“四读”贯穿整堂课,注重知识之间的结构化以及知识与生活与自我的结构化,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知识与学生自我发生关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课堂真实发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冯恩洪先生对当下中国的教育发出这样的心声:讲好中小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故事创造,让每个学生都享受能力相当教育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也将努力让学生的“学”真实的发生在课堂,我们将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和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