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著名园林虹饮山房

安然一笑

<p class="ql-block">  虹饮山房是江南著名园林,乾隆六次幸临之地,其建筑恢宏大气,传说脍炙人口,令中外游人迷醉,而园中圣旨馆珍藏的二十道清代皇帝圣旨真迹、科举馆珍藏的乡试、会试、殿试试卷和作弊“夹带”,更令中外游人大开眼界,兴致盎然。</p> <p class="ql-block">  来木渎前,就早已听说在古镇上有一座虹饮山房,是当年乾隆六下江南时必临之地,且乾隆帝曾在这里看戏、品味、用膳、游园,随臣刘墉、和珅、纪晓岚也曾数次下榻于此,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因此在民间虹饮山房又有“乾隆行宫”之誉。  虹饮山房,因园内近虹桥而得名。其建筑风格融江南文人园林之秀美及北方皇家园林之雄丽为一体,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处明代园林联袂而成。在二园的中央是待客迎宾之中厅,因此布局端庄、严谨,自南而北分别是门厅、舞彩堂、戏台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古戏台前的青石广场前,天蓝云白,被夕阳余晖渲染得一片金黄的飞檐、楼台、重檐及池塘显得是那样的凝重、迷离。一个人独享一个由亭台、楼阁、假山、碧池、曲桥所组成的世界,似乎每一寸的肌肤,每一根的汗毛,都被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所感染,而变得异常的空明。</p> <p class="ql-block">  虹饮山房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据方志记载: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下江南每游木渎,必先在虹饮山房门口弃舟登岸,入园游历一番,并与当地土绅一起看戏为娱。因而当地都习惯称虹饮山房为乾隆的民间行宫。</p> <p class="ql-block">  据周镇长介绍,修复后的虹饮山房占地二十二亩,分东园、西园和古戏台二个部分。为了更好的充实其历史文化内涵,虹饮山房在修复过程中还增设了很多专题陈列,尤其是其中的圣旨和科举系列,展示了清代十位皇帝的圣旨真迹二十幅,以及古代考场作弊的各种“夹带”,实属罕见,相信定能撩起游者的极大兴趣。</p> <p class="ql-block">  木渎科举制度馆珍藏有清代科考的各类“执照”、“试题”、“考卷”、“夹带”真迹,弥足珍贵。“执照”由户部开出,相当于现在的介绍信,上面有考生的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姓名,如果该考生的出身成份不好,就没有考试资格。考生凭“户部执照”,可以到国子监换“监照”,相当于现在的准考证。古代虽然没有照相机,但他们通过文字把考生的五官相貌描绘得一清二楚,如馆中展出的一份“监照” 中这样写道:“根据户部册报,温世寿,系山西汾州府介休县人,年十五岁,身中、面白、无须……”</p> <p class="ql-block">  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个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他还有个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所饮者,桥下之香溪也”,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徐士元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讨二老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一座古戏台,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表演,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而且一定要在这里看戏。</p> <p class="ql-block">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培养人才,选拔官吏的一项根本制度,从隋至清的1300余年里,有状元750余人,进士11万余人,举人上百万。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都与这一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亦渊源于中国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观。</p> <p class="ql-block">  封建科考可谓戒备森严,但依然挡不住各种稀奇古怪的作弊手段。馆中藏有一件丝绸夹带,长45厘米,宽38厘米,双面书写,每个字只有2—3毫米,笔划细如发丝,书写俊秀,共2万8千余字,把它对折成两部分,便于考生藏于鞋内。还有一种夹带为袖珍小书,只有火柴盒大小,包含了《四书》的全部内容和批注。此书如此之小,显然是为考生作弊方便,但狡猾的书商却在扉页上写着“幸勿误带入场”的字样,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无非是为了避免考生作弊一旦露馅而牵连到自己。</p> <p class="ql-block">  虹饮山房虽因乾隆六次幸临而显尊荣,它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座明代园林联袂而成,中路为门厅、花厅和古戏台,建筑体量宏大宽敞,既有江南文人园林的秀气,又兼北方皇家园林之大气,于大开大合之间,尽显宦家之气度,幽人之韵致,别出于苏州园林一贯之精致传统,为南北园林不同文化风格巧妙融合于一体之典范。</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虹饮山房,经常向外地的朋友介绍虹饮山房,我认为,虹饮山房,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秀朗,又有皇家花园的大气,她俊秀疏朗,精致有序,移步换景,令人击节称妙。她因在木渎,离市区比较远,很多人不知道,所以,这里游客稀少,正是游玩赏景的绝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摄影地点:木渎古镇虹饮山房</p><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安然一笑</p><p class="ql-block">音乐:纯音钢琴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