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玲著《教育专家刘昱祥和他创立的“工学一体上大学”》后记

钱玲

<p class="ql-block">  早就打算撰写《教育专家刘昱祥和他创立的“工学一体上大学”》这部书了,但由于个人懒惰,加上内心深处的各种借口,这三年多的时间一直都没有动笔,时间更是不知不觉地什么都没有做地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因此,从泰国回来后到现在的这三年当中,可谓一无所获,又可以说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所说的一无所获,就是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既搞发明,又编书、著书、出书,又买楼还出国更操持自己在家乡的公司的事情,那样不停地一直在忙碌。而现在什么都没有做,自然而然能看得见的东西也就什么结果都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收获颇丰,并不是跟前面说的自相矛盾,而是年龄比以前一天大过一天,在工作、生活当中通过实践地“干中学、学中干”的东西不少,随着自己看人、看事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眼界也在逐步开阔,就越发地觉得自己越是什么都不懂、不会了。以前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没有那么强烈了,才知道过去自己取得的那点儿小成绩该有多么不足为奇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那些成绩至今我的同龄人、同学、朋友们恐怕不靠父母花钱、出力,自己一辈子也都不会有。但是,我的这些东西人家也不屑一顾。而相反,有父母的大力支持,人家觉得自己那样更自在、更是天经地义。</p><p class="ql-block"> 尽管想晋级的时候又都需要,都在临时抱佛脚,去抄袭原本是高级知识分子才有的这些。而如今大众都只是网上下载地抄袭修改,人们已经不会独立思考和用自己的头脑来完成这些了。所以,回想起来,自己当初哭嚎着冲破族人旧观念的束缚而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参加恩师刘昱祥创立的“<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工学一体上大学</b>”,是多么值得庆幸。不然,恐怕我现在也和同学、朋友们一样没有专业对口的工作,只有在家结婚、生孩子哄孩子的份了吧?换句话说,是不是也就再无更加美好的希望和奋斗机会了。</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u>在做事赚钱上,刘老师要求我们在“不违法、不违背道德和不损害他人权益”,</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i><u>在为人处世上,他提出了看明白事、听明白话,说该说的、做能做的。虽寥寥几语,但却够我和其他学生琢磨一辈子了。</u></i></b></p><p class="ql-block"> 所以本书中我引用了作家朱广志先生写的《读书人刘昱祥印象》的文章,也有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张玉龙和王淑华这两位刘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写刘老师的文章,意在让人们看一看众人眼中的刘昱祥,比我认识得更加深刻。换句话说,刘昱祥老师只是张玉龙初三时期教自己一年时间的英语老师,为什么张玉龙没有记住和感谢其他老师,而只对刘昱祥情有独钟并且特意专门给父母写信要报答他。同理,王淑华后来成为中职学校的老师与中层干部,却把刘昱祥老师作为“三生有幸”的好父母、好老师、好领导来铭记和感谢!这不也证实了刘昱祥老师的独特魅力所在嘛!</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本书里我也选用了我以前写刘昱祥老师的几篇文章,本来还觉得当初写得不够好想修改后再放到书里,后来想不要修改,原封不动地放进去,也来看一看我的成长进步过程,我本来也是对文学写作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可现在却被刘昱祥老师和他的作家团队的老师们培养成了大家所说的“青年作家”。可见,兴趣并不是人们说的那样是学习的动力,而责任或任务才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者那么多,怎么就只有刘昱祥老师创立出来了把大学课堂教学的空理论,变成了在工作单位“干中学、学中干”实践教学的工作所需要的内容了呢?这明显的差距,太多人却都看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传统上大学</b>,课堂上学空理论,缺乏实践,毕业干不了工作;需要交高昂的学费钱和时间;所学习的内容跟工作实践无关。</p><p class="ql-block"> 而“<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工学一体上大学</b>”的上课地点是从“校园课堂”变成了在“企事业单位”,把原来课堂上的“空谈”,变成了“学生亲自体验的卓有实效的实践教学”的“实干”;把学生“花钱”变成了“赚钱”;“学习内容”就是“工作的内容”,还增加了传统大学不讲的“赚钱、感恩、为人处世、做人做事、说话”等课程。三五年的上大学时间,完成了别人需要一辈子也未必能实现的目标。到底有什么不好的呢?</p><p class="ql-block"> 这么简单的经济帐,不至于算不过来吧?咋就有很多人偏就“一根筋”到执迷不悟的无脑地步?</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写这部书,动机只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而已,不能自己成长进步了、成才成功了,却没有了做人的良心,忘记了给自己改变了命运的恩师、贵人。由此来表达一下我对贵人的谢意,并把贵人对我的教诲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