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雪藏高原,怆然荒芜开始的地方!

浪惬静舟

<p class="ql-block">   决定,再去一次遥远的地方,前往离天空最近的雪域高原。从浙江衢州机场,途经重庆中转,飞往拉萨的机票己经买好。兴奋之余,整理行囊,准备就绪,静待数小时之后,登机前往拉萨,再一次出行西藏也许是一个是最容易的冲动举动,冲动源自对雪域高原、雪山的憧憬和征服的暇想。</p> <p class="ql-block">   航班准时从衢州出发,飞机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中转,在候机厅等待航班抵达空港的时候,天气大好,我的心在祈祷,希望西藏的天气不要太遭糕。飞机从重庆再次起飞,在万米高空中飞翔,经过数小时之后,客舱的显示屏上显示我们的航线将近目的地拉萨贡嘎机场,从弦窗往下看,巍峨连绵千里的山系,大地上的山脊一条一条的,白云象一根一根编制过的棉线一样摆放在绿色的在地上,沿途不时有大量的湿地,偶尔映衬着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客舱外剌进一束阳光,瞬间透过窗外,可以俯瞰整个大地,神秘的西藏用这样的姿态迎接我们,高山、雪峰、山谷、河流在脚下,近在咫尺大地象沙盘一样迷人,河流飘在高山之中,再远的地方则是山脉剪影。</p> <p class="ql-block">   拉萨贡嘎机座落在贡嘎县甲林镇,海拔36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之一。根据海拔,机场标高在2438米以上的机场被称为高高原机场,贡嘎机场机场面积很大,可以处理起降波音747、空中客车A340和其它大型飞机,旅客年吞吐量900万人次。贡嘎机场与浙江衢州机场一样,也是军民两用,贡嘎飞到藏区边境很快,飞行不过20分钟,平时以民用航线为主。</p> <p class="ql-block">   下午4:00时许,飞机平安降落贡嘎机场。一出机场大门,马上就感受到拉萨的天空是那么的蓝,云彩又是那么的白,拉萨的天气果然像来之前所祈祷的那样,晴空万里。我们随着人流走出航站楼到达大厅,拥抱我的除了拉萨明媚灿烂的阳光,还有好久不见的高原蓝天。走进西藏可以有数不尽的理由,每个理由都可以让心怀梦想的人怦然心动,有人说走进西藏可以不用任何理由,仅西藏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魂牵梦绕,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情,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能否找到生活快乐自由的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愉悦感。</p> <p class="ql-block">   机场高速公路,将贡嘎机场到拉萨市区的行车时间缩短了半个多小时。近年来西藏交通建设突飞猛进,目前己建成林拉高速公路(林芝——拉萨)、拉贡高速公路、日喀则到日喀则机场高速公路、泽贡高速公路(曲乃——贡嘎)、羊拉高速公路(羊八井——拉萨)、昌邦高速公路(西丽——昌都)等,另外还有规划中的5条高速公路,西藏的高速公路都不收费。从机场出发到拉萨市区约38公里,途经“两桥一洞”,即拉萨河特大桥、雅鲁藏布江大桥、嘎拉山隧道。</p> <p class="ql-block">   拉萨河,河水清澈,缓缓从拉萨南侧流过,拉萨河藏语叫“吉曲河”,意为幸福快乐河。拉萨河与大多数河流有所不同,它是自东向西的“倒淌河”,宽阔的拉萨河水流平缓,河水清新的样子让人很舒适。此时,当我再次沿着拉萨河,踏上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饱览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召唤着我们沿着拉萨河之畔,走进拉萨。</p> <p class="ql-block">   车子缓缓驶入拉萨市区的路上,街道两旁都是藏式的建筑,与内地城市建筑风格完全一同,沿街商铺琳立,街上见许多藏族同胞,他们来自拉萨朝拜的虔诚信徒,有的瘸着腿跛着脚,有的拐杖佝偻着背,还有坐着轮椅……当然,大部分的都是正常人,他们拿着转经筒,时而眼睛微闭,时而口中念念有词,就像跟神对话,他们都是从遥远的家乡千里迢迢来到拉萨,只为完成心中所愿。</p> <p class="ql-block">   拉萨是一个高原之上群山之间的城市。古时拉萨称为“吉雪沃塘”,意为“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坝子”。6世纪未7世纪初,崛起于山南一带的雅隆部落,势力扩张到拉萨北部,公元7世纪中期,吐番王松赞干布统一全藏,为了巩固和发展新建立越来的政权,避开以前地方上的各种部落派别、贵族势力的干扰,松赞干布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迁到拉萨,约633年,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吐番帝国,迁都前的拉萨是一片沼泽荒芜,松赞干布迁都以后,造城堡、修河道、建寺庙,奠定了拉萨城市的雏形,在西藏“先有大昭寺,后建拉萨城”,据说建寺期间有山羊负土填湖,藏语中羊叫“惹”,土为“萨”,大昭寺建成后就叫“惹萨”,由于大昭寺是最早的建筑寺庙,人们便以惹萨作为大昭寺为中心的城市名。汉文史籍把“惹萨”一般译为“逻婆”、“逻些”。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兴盛,人们把这个城市视作圣地,“拉萨”的名字就是这时出现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八廊街小昭寺附近的一家客栈入住,客栈门口矗着一块提示牌,写着“遇见藏地”。迈步进去,这个客栈很有藏式感,有个小院,是封闭式的,院内摆有又大又厚的靠背藏式沙发,配有木桌子和茶几,摆设一些景观花卉,沙发旁边还有一排书架,随时可以静心阅读,大沙发是客栈主人在设计时特意让工匠把背靠打造出弯度,使上坐上去很舒服,这个小院让人觉得很亲切,在这里晒晒太阳,实在愜意得不得了。房间藏式很宽敞,在装饰上很讲究,很古典又沧桑的样子,这里的色彩很浓,藏族沉重的风情,墙壁上悬挂着唐卡,有金色、银色和各种五颜六色,一种神圣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高原的时间与内地不同,过的慢,当我们说下午2点,这个时间在拉萨其实是下午的4点。高海拔地区的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现在是晚上的7时,拉萨才天色渐晚,我们在附近找了一家“雪域餐厅”,开始今天的晚餐,这个餐厅拉萨最火的餐厅之一,供应以藏菜为主,兼顾尼泊尔菜,烹饪考究,味道极好,价格也实惠。餐厅就在作廊街大昭寺附近。整个餐厅就像个小型的藏餐文化博物馆,在这里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藏餐,牦牛肉、藏香猪。点上几个小菜,炸羊排、康巴汉子(牦牛肉)吃起来,最赞的是这里的酥油茶、青稞酒。</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回到客栈。此刻,没有睡意,华灯初上的拉萨最美,我们来到街上随意走走。客栈不远就是拉萨有名的主大街一一北京路,走过客栈前门一段百米的街巷,右转即来到北京东路,沿大街一直往西是布达拉宫方向。</p> <p class="ql-block">   夜色里,拉萨北京路的灯红酒绿与内地城市无异,刺眼的霓虹灯光遮蔽了夜拉萨的真正气质。路上偶有磕长头的藏民,葡蔔一路长拜,长路漫漫,街灯把我们的身影也拉的长长的。</p> <p class="ql-block">   走不久,只见街道前方的红山一座灯光溢彩的宫殿群,这就是雄伟的布达拉宫。有关布达拉宫己在我以前《路过遥远的西藏》一文中己有详细的述说,在此不再赘述。我们来到广场,音乐喷泉开启,五彩缤纷的灯光汇聚成彩色倒映在布宫广场的湖面上,这是白天没有的华丽景象,优美的藏族音乐、舞动的水帘、五光十色的光束,美轮美奂的布达拉宫广场音乐为拉萨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璀璨。</p> <p class="ql-block"> 整个布宫耸立于红山上,灯光把这座宫殿照得流光溢彩,远远望去,是当之无愧的 “世界屋脊”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只见整座建筑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厚重的花岗石墙体,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辉映,令人恍惚之间似乎看到了天上的宫阙。</p> <p class="ql-block">   从布宫返回,走进一条小巷里,昏黄的路灯照在街道的石板上,有时能看到跋涉千里远道而来朝拜的藏民嗑长头前往八廊街的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呈不规则圆形,圆心就是大昭寺,逛八廓街尽量顺时针行走,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为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虔诚朝拜。</p> <p class="ql-block">   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朝圣道路有几个不同的环形路线,最外围的路线叫“林廊线”,基本上是绕整个拉萨城转经。第二圈朝圣线叫“八廊线”,即中间的环形路线,基本上是绕着大昭寺的外围转圈,在拉萨即便在夜晚,朝圣的人们依然如潮一般,绕八廊街而行。</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门前,有身着猩红色藏袍的僧人,也有身披宽大藏袄的游牧民,也有众多的游客,多数手持转经筒或口中喃喃祈祷的朝圣者,有些朝圣者一边数挂着胸前的长串念珠,一边迈步向前。另外一些虔诚的朝圣者则是一路跪拜逶迤而来,以此来表示忏悔。他们用皮围裙和木制手板,每前进一次,就俯在地长磕头,然后伸直双臂用手在前方抺道标记,然后爬起来,再俯地跪拜,他们的动作发出的有节奏的声响在整条八廊街夜晚的上空回荡。</p> <p class="ql-block">   慢慢地走,到了玛吉阿米餐馆,拉萨大昭寺的八廊街东南角,一座藏式的土木结构的房屋,隐秘地坐落的夜色下。</p> <p class="ql-block">  夜晚从来不缺故事,拉萨亦是如此。这里是六世仓央嘉措,与心上人玛吉阿米当年约会的地方。来拉萨,太多人是因为听仓央嘉措的情诗,我一半也是那个寻觅着诗意而来的人。“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过天地,却从未放过你”,“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六世仓央嘉措绝对是个情种,即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难以有人像他那样情深义重。耳熟能详的句子“我听了一身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气息”,被仓央嘉措写得入骨,那个为爱情放弃一切的人,可以想象着每个深夜,那个偷偷从布达拉宫跑下来的高原最大的王,与心爱的女子会面,用仓央嘉措自己的话来讲,他是这个世上最美的情僧。</p> <p class="ql-block">   我上一次来西藏的时候,曾经在在玛吉阿米餐馆留言:“玛吉阿米象教科书一样存在,翻得不经意容易错过,体会的太深,让人很悲伤。",此次再次来到这里,我重新留言:“玛吉阿米的故事,是一本漫长的书,上卷和下卷合成一本,读懂,仍然是怆然!”。今天我重新寻得雪域高原的这个小餐馆,应该来这里坐坐,是它最美的时刻,因为它的故事盛装着人世间至真至情。</p> <p class="ql-block">  仓央虽背负“藏地活佛,高原之王”之名,留给世间的却是流畅情深、细腻至挚的诗篇,他的诗篇中最令人着迷的莫过那份苍然而凄清的情素,极尽了悲情苦闷与无奈心酸。六世仓央和玛吉阿米,纵使他俩身后千万福苦,千万生死,纵使存世之诗惹世人争议,却依然在众生心底恒久占据一个位置,令人虔心,如果否决了仓央的诗,却无法否决仓央与阿米之情结。论及情,论及义,论及生死不离,论及佛,论及西藏,在雪域高原都是一段伤欢悲怆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真正爱过的人,是放不下的,能放下的,也只有爱了一部分,一半神秘,一半沉默无言。</p> <p class="ql-block">   深夜,冷风起,高原的气候昼夜变化大,白天穿轻松休闲装,觉得暖,夜里穿棉袄,觉得冷。我裹紧身上的衣服,在街边的长椅上坐坐,偌大的一座城市,万籁俱静,仿佛只有我一个人存在,夜风中弥漫着浓浓的桑烟,如此沉寂的夜色中,无论想起什么,那一定是生命中的记忆。我安安静静地发呆很久,昏黄的路灯照在街道的石板上,当再次看到跋涉千里远道而来朝拜的藏民,一路嗑长头,目睹着藏族同胞对信仰的虔诚,内心涌起无限感动。</p> <p class="ql-block">   佛教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所谓生:出生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老:生命衰老带来的痛苦;病:病痛带来的痛苦;死:死亡的痛苦;怨憎会:与不喜欢的人,经常遇到是痛苦;爱别离:与喜欢的人分开是痛苦;求不得: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是苦;五蕴盛:五蕴旺盛,高兴过了也会变成苦。而最不可逆的就是前四苦“生、老、痛、死“,而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就是“向死而生”,只可惜太多人讳莫如深,像鸵鸟一样选择逃避,活得患得患失。我们需要彻悟,对生老病死的过程释然,才能在余生的每一天里,学会渡自己,好好活着!</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晨,拉萨的远山岚气并未退尽,随着小昭寺内的钟声响起,早起的行人也是一副旷达的闲情,在小昭寺院的门外,会听到喇嘛们吹长号的低沉声音。转经的藏民脸上总是虔诚的表情,默念六字真言,脚步慢慢行走在青石板的街道上,我们在拉萨漫生活的第二天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在拉萨,一定要有个凌晨起来的日子,步行走在街头,寺庙里的桑烟早己袅袅升起。藏族人聚集的茶馆、酒吧陆陆续续开门,转经道上己有人摇动经筒,喁喁前行。</p> <p class="ql-block">   小昭寺与大昭寺建造的年代相同,两座寺庙只间隔几百米,但小昭寺并不像大昭寺那样每天有众多的游客,让人感觉到小昭寺反而是一处虚诚清净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相传文成公主在进藏的时候,将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送到西藏,当初,文成公主一行刚进入拉萨河谷时传说当车队走到燃木齐时,装载着唐太宗送给松赞干布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的大车陷车了,无论如何都无法抬出来,笃信佛教的文成公主通过历险,决定将佛像安置在此,于是便亲自主持修建小昭寺供奉。文成公主为此从内地召来精巧工匠,以中原庙宇为模式,结合藏地建筑特点,建成了极为壮观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   西藏大多数寺院是坐北朝南的,小昭寺比较特别,坐西向东,据说,这座寺院之所以朝东,是因为文成公主的家乡长安在东方。</p> <p class="ql-block">   小昭寺曾盛极一时,在松赞干布之后由于战乱等历史原因,后来这尊佛像移到了大昭寺,秘藏起来,局势平静后从秘藏取出十二岁等身像,一直供奉于大昭寺,原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佛像移供于小昭寺。据说移供于小昭寺的八岁释迦牟尼等身像在“文革”动乱时期被毁,目前全世界仅存一尊佛主释迦牟尼等身像,就供奉在大昭寺了。</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拉萨,茶馆随处可见,从大昭寺、小昭寺的周围到不知名的小巷子里,随处都能看到各种甜茶馆,进进出出喝茶的人络络不绝。我们在拉萨街上闲逛,来到一家“羌仓”的茶馆,茶馆的门很不起眼,走进才发现茶馆内部很大,我们找了一个的座位坐下,捧起木碗,乳黄色的甜茶散发着腾腾热气,茶香和奶香混合,产生奇妙的美味,萦绕在你的鼻尖,轻尝一口,温热浓厚的甜茶,从舌尖甜到心间,幸福感此刻盈满。</p> <p class="ql-block">   到了店里,不用招呼老板,直接往你坐的座位前的桌子上放上一把零钱,不一会便有人拿着杯子来到你身边为你倒满。茶馆人较多,喝茶的客人乌泱泱的一片,空位不多,来这里能感受到藏式茶馆文化,除了酥油茶、还有甜茶,还有酸奶,还有藏面、饺子等。</p> <p class="ql-block">   阳光从门缝、窗棂挤进来,白发老者,虔诚的朝拜者,外地的游客,汇聚在一间茶馆,这里的酥油茶味浓厚,而且环境相对安静,另外这里的牛肉面值得一尝,喝茶看书看报,怡然自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品尝了酥油茶、甜茶,从茶馆出来。这是自由的行走,心想去哪里脚步就往哪里,于是我们驱车来到拉萨西郊,走一走看一看罗布林卡。罗布林卡与布达拉宫齐名,布宫被人们称为“冬官”,而罗布林卡则是“夏宫”,夏宫俗称拉萨的“颐和园",这里是历代达赖喇嘛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宗教庆典礼仪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从罗布林卡大门进入,园内一条笔直宽广的林荫大道,罗布林卡占地约36万平方米,有房374间,整个园区分为三个部分,东部为前园,中部的宫殿、西部的金色林卡。在罗布林卡众多的宫殿中最出名的是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亘明久颇章等宫殿。这里的宫殿墙体与布宫一样,由白玛草夯实而成,白墙涂料里添加牛奶和白糖,这是雪域高原建筑的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进入罗布林卡给人以清爽、幽静、庄重的感受。这里有无数的植被花草,很多都是从内地移植或者从国外引进,还有来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鹿的奇花异草,这里被称为高原植物园。长长的大道两边都是草坪,很多人在草坪悠闲休息,高原的阳光洒下来,很温暖。拉萨的藏民很喜欢来这里,或一家大小或亲朋好友,三五成群、在草地上树荫下搭起帐篷围坐在一起,摆上从家里带来的青稞酒、酥油茶、藏式点心等食物,饮酒畅谈,下棋打脾,跳舞唱歌。</p> <p class="ql-block">   大道走到尽头,最先来到的是格桑颇章宫殿。藏语中“颇章”是宫殿的意思,在藏区人们也把高大的官寨碉房称为“颇章”。格桑颇章是罗布林卡建造最早的一座宫殿,罗布林卡很久以前是一片野兽出没,杂草、矮柳丛生的荒地。后来,由于七世达赖喜欢常常来这个地方,所以当时的清朝驻藏大臣便为其修建了一座鸟尧颇章(凉亭宫)。公元1751年,七世达赖在鸟尧颇章东侧又建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三层宫殿格桑颇章,内设佛堂、卧室、阅览室及护法神殿等,用为夏天办公和园内一角接见西藏僧俗官员。</p> <p class="ql-block">   格桑颇章宫殿当初只有二层,后来是十三世达赖加建了三层,第一层为经堂,第二层为罗汉殿,护法殿和阅经室,第三层则是达赖接见僧俗的地方。每年拉萨的雪顿节,罗布林卡都是拉萨市的活动中心之一,各地有名的藏贵族、各界僧人、各界人士都会来到这里,达赖喇嘛也会在这里举行雪顿节的重大庆典仪式,并从藏历七月初一到初七的7天里,这里每天都要唱藏戏。</p> <p class="ql-block">   关于达赖的由来,历史上达赖与班禅是西藏喇嘛教派黄教派的两大首领。在蒙古势力曾经占据了中亚的大片地方的时期,即今天的中亚5国的地方,同时,我国的新疆、青海地区,也相继建立起蒙古实力派割据政权。明未清初,占据青海一带的是蒙古土默特部,明万历六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索南嘉措去青海、内蒙古一带传教。他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第四世传人,格鲁派活佛转世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宗喀巴的大弟子根敦珠巴是拉萨三大寺之首哲蚌寺的寺主,根敦珠巴圆寂后,根敦嘉措继任,根据宗喀巴的遗愿,格鲁派决定根敦嘉措圆寂后转世,于是索南嘉措被迎请到哲蚌寺,成为格鲁派第一转世活佛。</p> <p class="ql-block">  索南嘉措在青海、蒙古传教期间,与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相会于青海湖边,俺答汗赠送索南嘉措一个称号“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圣识一切”是汉语,系指受封者的佛学知识博大精深深,遍知一切,“瓦齐尔达喇”为梵文,原意为金刚菩萨,有坚强不坏的意思;“达赖”是蒙语“大海”的意思,只有“喇嘛”才是藏语,是“上师”的意思,与汉语称佛教人“和尚”之义相同。而索南嘉措给俺答汗称号是“法王梵天”。这就是达赖喇嘛在西藏的开始,也是蒙古信奉黄教的开始。后来,索南嘉措为三世达赖喇嘛,而追认他的前两辈根敦珠巴和根敦嘉措分别为一世和二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时期,他本人还只是格鲁派黄教的首领,在西藏并没有政治统治地位,给他“达赖”的封号也只是地方势力的首脑。但是到了五世达赖时期,情况就不一样了,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被清庭封为“西天大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达喇达赖喇嘛”,这个封号是汉蒙藏三种语言的混合,其中“普通”是“普遍通晓”的意思,也就是三世达赖封号中的“圣识一切”。</p><p class="ql-block"> 五世达赖喇嘛取得了清庭的支持,逐步赶走一直控制西藏局势的蒙古势力,在哲蚌寺“甘丹颇章”内,建立了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政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关班禅的由来,我们将在下一集《灵魂如风,我在日喀则扎什布伦寺见到千年经幡!》作详细介绍,在这里不多赘述。</p> <p class="ql-block">  关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佛教在西藏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其中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的吐蕃王朝时期为“前弘期”。佛教在吐蕃王朝还是一种外来宗教,在与当地原有苯教的斗争中得到发展,苯教曾一度占据优势。</p> <p class="ql-block">  约从10世纪下半叶开始,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这一时期,西藏地区政权更迭频繁,同时佛教走向全面复兴,出现了诸多教派。公元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册封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帝师”,设总制院(后改称 宣政院),由八思巴领总制院事,将西藏13万户的政教大权赏赐给他。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开始萌生。</p> <p class="ql-block">  1354年,由朗氏家族主持的帕木竹巴噶举派开始掌管西藏地方政教的大权,得到明朝中央政府的册封。帕木竹巴政权建立后,颁布了《法典十五条》等一系列法规,设立宗本制度。1642年,格鲁派联合蒙古土默特部掌握西藏政教大权,并建立“甘丹颇章”地方政权,该政权政治首领是蒙古土默特部汗王,后来五世在清庭支持下,驱出蒙古势力,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统治政权,索南嘉措为达赖喇嘛三世(追认根敦珠巴为一世、根敦嘉措为二世),1653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受到清朝政府的册封;1713年,五世班禅受封。此后清乾隆朝先后出台《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1751年)及《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1793年),实现了清政府对西藏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正式由朝庭授权达赖喇嘛负责管理西藏行政事务。</p> <p class="ql-block">  旧西藏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达赖喇嘛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主要首领,同时兼任西藏地方政府的首脑,集政教大权于一身。达赖喇嘛本人既是这个政教合一制度的总代表,也是最大的农奴主。</p> <p class="ql-block">  西藏的佛教来源于汉传佛教和印度佛教,这两个源头都秉持着佛教的初心。这个初心就是释迦牟尼舍弃王位、修行觉悟、度脱众生的动力和心愿,也就是佛教高僧和成就者反复宣讲、终生践行的解脱和觉悟。藏传佛教在一段时间内与世俗政权结合,在王朝授权、地方贵族的支持下成为政教合一体制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有关达赖,有关西藏政教合一,有关藏传佛教的来源,历史久远,一时半会难以说全,限于篇幅,在后面的第二、三、四集内将逐一详细述说。到此打住,不扯远了。继续罗布林卡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新宫对面是湖心宫,建在湖中央两座颇章,被认为是罗布林卡中最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准增颇章为两层藏式平顶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藏书阁,四周的经架藏有3600多部经书。</p> <p class="ql-block">  罗布林卡保存的文物众多,都是稀世精品,这里的佛像、佛塔还有唐卡、壁画等,有一部分是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和皇帝赐给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除了这些金碧辉煌的宫殿,以及宫殿价值连城的宝贵珍品。在罗布林卡随处可见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些古树的树路上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上午去了小昭寺、罗布林卡、拉萨的街上闲逛,并去茶馆品尝了酥油茶和牛肉面,算是午餐了。到了下午2:30,离开茶馆,转转兜兜又重新回到了玛吉阿米餐馆。</p> <p class="ql-block">  餐厅不大,顺着幽暗的楼道,上了二楼,早就挤满了慕名而来的人,人们为了在这里就餐,宁愿等上一个小时,甚至还久一些。</p> <p class="ql-block">  我坐在临窗的一个位置,默默地凝望窗外很长时间,窗外的人流和繁华尽收眼底,而室内却是一片祥和。玛吉阿米的窗户是“红尘窗”,窗外是滚滚红尘,窗内是久违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  小酒馆保持着一种古老的色调,没有奢华的宣扬,有的是沉淀的底蕴,和一股让人无法抗拒的内在吸引,“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世,再用一生的时间奔向对方”,“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拉萨最美的情郎,用一生爱过一场,也是不枉。</p> <p class="ql-block">  在玛吉阿米餐馆,我又喝到了好喝的酥油茶,这种加了牛奶的酥油茶,如果能放点砸碎的核桃,然后泡进去风干肉或者奶饼,必是美味,会让人有回家的感觉。我决定再来点糌粑,还弄了一大把白糖和糌粑一起放进了茶碗,我快速揉好了糌粑并放进嘴里,吃完,我一直在回味着这个味道。</p> <p class="ql-block">  安静静坐,然后才知道平日的心气浮躁,缄默不语,然后才知道平日的言语急躁,省事无事,然后才知道平日的费心费事,君子一生中有三件可惜事:一可惜此生不学无术,二可惜此生碌碌无为,三可惜此身功不成名不就。</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门前人流如织,朝拜的人们一波又一波,手摇转经筒的老人虔诚的唸诵六字真言,西藏人的精神世界充满了浓郁的宗教因素,他们随身带着的转经筒、护身符、菩堤佛珠以及神龛来驱邪免灾,他们永远在祈求从神息怒,赎罪忏修,积累功德,朝拜佛主、朝拜寺庙,不停地捐献寺庙。</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大昭寺门前弥漫着焚香的味道和浓浓的酥油茶味道。不时还有各种香气,浅浅的从青烟口处散。藏语把柏枝等燃烧后能发出香味的植物称作“桑”,把香炉称作“桑钵”,在每一个“桑钵”里,人们就会往里添桑,酒些吉棵酒、白酒、圣水;或者向里散洒些青、大米等。因此沿路有很多人在卖桑和酒,还有很多人在卖酥油。酥油凝成一块儿块儿的,用塑料纸包起来。而大多数的朝圣者是从家里带酥油,酥油的多少能证明一家人的虔诚。拜佛也是得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人们依次从左边进右边出,嘴里念着”六字真言”,他们手持一盏酥油灯,灯能保持一点点热量让酥油融化,还会看到有许多人手持暖水瓶,不要以为这是盛若热水的,其实这里面装的不是开水,而是酥油,为了酥油不至于降温凝结,藏族人们为的是让燃着的这盏酥油灯永不熄灭。</p> <p class="ql-block">  信徒双手合十高举过头顶,依次向下,至额,到胸,作揖三次。再将身体完全匍匐在地,双臂直伸,并划地为号,然后起立,这样一个完整的长头才算磕完,一个又一个的磕长头,如此循环,朝圣的人们以身体丈量大地的方式前行,步行已经非常虔诚,唯去西藏的人们认为若不以身次段向大地这样的行为就不能表达最虔诚最深切的情感和愿望?人们对于今生所持的态度, 以及来世的期许,在这一点上,有着更深层次的信仰。朝圣的人一路行来的苦难历程竟是如此艰辛,如此不易,又如此虔诚,这足以让我们沉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第二、三、四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