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经典名言加解析,句句富有哲理

月光芬芳

<p class="ql-block">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耗时20余年主编的一部巨作,论其地位,可以用清人王明胜的一句话来形容,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易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它是史书,更是古人智慧的宝藏,要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p> <p class="ql-block">1 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p><p class="ql-block">译文:厚厚的钱币,甜甜的美言,这是人所应当畏惧,警惕的东西。</p><p class="ql-block">解析:社会生活中,当权在位的人常常会遇到甘言和厚币,对此,廉洁奉公的人自会清醒地辨别甘言的企图与厚币的来路,采取正确的对策,而贪赃枉法的人则会欣然接受,来者不拒,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权。</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厚搭搭的人民币,甜蜜蜜的奉承话,正是别有用心者投下的。劳尔见利忘义,利夸智昏的人只贪图芳香的鱼饵,不见捕鱼的竹器,结果是自寻网罗,被人捕捉。</p> <p class="ql-block">2 用之如器,各取所长。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译文: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其长处而使用。</p><p class="ql-block">解析:使用器物,要按照器物的特有功能来使用。任用人才也要根据个人的长处来使用,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不但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也有用不完的人才。如果看不到人的优点,只看到人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可用的人了。</p><p class="ql-block">唐太宗能成为一代英主,在他统治时期出现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与他的开明的人才观和他的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不无关系。</p> <p class="ql-block">3 舍小愤而存大信。资治通鉴唐纪八</p><p class="ql-block">译文:舍出个人小的愤怒,而坚持法律大的信用。</p><p class="ql-block">解析:摒弃个人好恶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不以权代法,不以人治代法治,的确是高明之见。这一原则后人也当坚持。</p> <p class="ql-block">4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p><p class="ql-block">译文:在许多小的事情上努力,才能干出大事业,能够在小事上的德行才能显耀。多方面听取他人意见,对事物的原委便能明晰,片面地听信个别言论,得出的结论则有失偏颇。</p><p class="ql-block">解析:此名句是魏征劝告君王纳谏的著名格言,简洁精警,发人深省。警惕世人不能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生活中那不起眼的小事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做大事的高度和为人的声誉。对于分辨事情好坏,不能只听信单方面而言,要听取各方的观点及言语,才能对一件事下判断。这两句话足以作为每个人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5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弗珍,闻其誉者愈日损而祸至。资治通鉴禁忌</p><p class="ql-block">译文:常常听到别人说你的过失,过失就会日益减少,而福气就会来到,常常听到别人对你的称赞,声誉就会日益受到损害,而灾祸就会降临。</p><p class="ql-block">解析: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甜言蜜语自当入人心,可一旦听多了便容易冲昏头脑。在这个社会错综复杂的情境下,往往朋友及亲人客观的指责和批评,才是有利于自己更好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6 择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资治通鉴汉景帝</p><p class="ql-block">译文: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就会得到加强。</p><p class="ql-block">解析:抓事情要抓到重点,唯有把重点解决了,事情便也好处理了。解决短板才能更好地发挥整体的作用。用在作文里,可用于看问题,事情的角度与方法论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