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季开花日,正是学习时!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经颁布,教育改革处在新的历史节点。为了拓宽我校教师视野,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学校校委会研究决定,由吕万生副校长带队,携语文老师共计十人参加2023年3月24日-27日在赤峰举办的“学习新课标、把握新航向”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孙世梅老师执教的长春版六年级《不留余地的狼》在课堂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她把一篇寓言故事上得有声有色,学生们都能轻松愉快学习。课中学生的预测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p> <p class="ql-block"> 孙世梅老师在课后进行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解析与教学策略》的讲座。孙老师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剖析了思辨性阅读的背景、内涵和教学建议,使老师们对新课标中的“思辨性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小学语文教研员于松建老师以“问好”开始,风趣幽默的话语让同学们很快地融入了《军神》这一课的学习。课堂上,于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同学们在平等、自主地氛围中表达。他风趣幽默的艺术性课堂评价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整节课学生出了汗、增了智,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运用这样的方法,发挥老师“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语文教学效果有质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课后,于老师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例研究》为题做专题讲座。他用《鲁滨逊漂流记》的课例,说明用真实情境把文本与生活对接才能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从典型经验的事实中找出一般规律,再迁移到现实世界解决非典型的问题,才是实现知识、经验最高层次的“高通路迁移”。于老师引导老师们关注教材课后题的提示,读懂教材编者的匠心,就会知道“统编教材很好用”。他多次强调应该以真实的语言情境为抓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副校长、著名特级教师张海宏老师执教四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牧场之国》,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张老师以课后题为抓手,引导学生们找词句,并在交流分享中感知课文的情感。学生们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进而走进了教材,达到了教学合一的状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和谐共振。 </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在课后进行《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课堂实操》的讲座。拨开云雾见月明,张老师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引导教师知道整本书阅读的关注点、关键点,怎样进行操作。他以《神笔马良》为例,通过“选书—预读—通读—研读—展示”五部分介绍整本书阅读课堂实操,告诉我们读书即生活,在生活中读书。读书要瞪大眼睛读,抓紧时间读,动着笔头读,读中学写,写中升华!</p> <p class="ql-block">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几位老师把新课标理念与真实课例相结合,带给老师们全新的课堂冲击和感受,老师们既心潮澎湃,更加热爱语文课堂,又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改变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春光不负赶路人,勤奋耕耘方致远。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潜心研读教材,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深入思考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新样态,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丰实课堂。 </p> <p class="ql-block">编辑:张红</p><p class="ql-block">初审:郑立新</p><p class="ql-block">终审:吕万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