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沙市初中大美育学科融合主题研修

菜菜

<p class="ql-block">  3月25日上午的培训活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观摩录播课《特别的日子一极致的绚烂》在观课后陈倩澜老师带领大家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生表现、教学评价、学科融合、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进行小组讨论。第二部分是谭淑老师“跨学科高质量PBL教学方案设计”讲座。两场活动精彩纷呈,大家都获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观看视频后,陈倩澜老师通过引导各组进行多样化、深度化讨论,在整个讨论过程,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绘制出了美观的问题解决的思维导图海报,并通过小组发言将小组的智慧成果与老师们一起交流分享。</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讲座是由南雅中学谭淑老师讲授,讲座一开始,谭淑老师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引出“科技飞速替代单一技能,融合让我们无限可能”,学科融合是大势所趋,让大家明白了跨学科学习无处不在。接着谭老师就“省级课题《队校园微电影为数体实现高中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的整合研究》”“美术融合课《极致的绚烂》”“舞蹈融合课《舞绘导引》”3个案例,为我们做了精彩纷呈的教学经验交流和案例分享。</p> <p class="ql-block">专家介绍:</p><p class="ql-block"> 谭淑,高级教师,担任南雅中学艺术教研组组长21年,湖南省中小学生文艺导师,长沙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先进个人,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以校园微电影为载体实现高中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的整合研究》主持人,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个人美术作品多次获得省、市级奖项。开发并开设《走进微电影》等多个优质校本课程,多次获得校级突出贡献奖。在学科融合方面,撰写的《拔尖创新课程:音美融合创美育新高》等美术特色教学案例获湖南省优秀案例,设计并指导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极致的绚烂》和《舞绘导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得分享</p> <p class="ql-block">看了《特别的日子—极致的绚烂》这一课,第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清晰,教学任务清晰,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设计清晰,教学手段清晰,教学方法清晰,整个课程所有的方法、手段、过程都是围绕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这个大任务驱动来进行的。第二个感受就是学科的深入融合,本课的学科融合不是学科单独的简单并列融合,而是从任务出发,所有学科都是围绕解决这个任务来设计,学科知识的运用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但又目标明确。第三个感受就是课程形式新颖,在实际情况不能达成的情况下,在一些有限的条件下,利用连线的方式呈现最后的效果,非常新颖,也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为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方式。</p><p class="ql-block">陈磊(雅礼洋湖中学)</p> <p class="ql-block">“极致的绚烂”是单元化跨学科深度融合的课程,包括美术,语文、化学、信息技术,跨学科的内容活动各分项任务:绘画图案任务,烟火拟名任务,焰火的配色反应任务,焰火制作与燃放任务,都围绕着真实情境南雅中学20周年校庆的大任务的设置,体现了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各学科间的相互贯通,最终实现跨学科融合、促成学生深度学习。我想这节课开拓了学生艺术思维、文学思维,分析思维和科学思维,这个过程中,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丰富了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同时也传递着民族情感,给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何霞(长郡滨江中学)</p> <p class="ql-block">《特别的日子—极致的绚烂》这一课,融合了美术、语文、化学、科学等学科教学。</p><p class="ql-block">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p><p class="ql-block">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跨学科”融合,就不仅仅是增强“核心素养”中的“学科实践力”,也同样会大幅增强学生的“学科理解力”!</p><p class="ql-block">蔡银银(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感受美的心灵 思考美的大脑 创作美的双手 ,这堂课应当是有引领作用的,大美育环境下如何把握新课标精神?跨学科融合的落地和有效性?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信息技术在教学评过程中的作用?跨区域教学资源的调动?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再思考,印象最深的还是此课程中跨学科融合的实践,现在学生普遍认知中都存在学科知识割裂的问题,课程以项目化学习为主设置了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任务联动了美术,语文,化学,劳技学科知识,这个过程一定是对学生有启发的,同时整个课程中学科融合之间的比例容量,以及过程中师生共同协商的状态都把控的很好。当然,是否有更高效的,更落地常规课堂的融合方式值得商榷。</p><p class="ql-block">这堂课的意义,我想是当学生回味中学时光,会想起那晚在星空中绽放的绚烂之光,未来不论他们会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再次看到烟花 也一定会想起这些美好画面背后的创作过程吧。</p><p class="ql-block">胡晓倍(雅礼洋湖)</p> <p class="ql-block">《极致的绚烂》观课感——“巧思极致”。课程教学设计巧,目标直指廿年校庆烟火,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促使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完成学习目标,使学科自然融合。教学资源选材巧,运用大师级的作品《九级浪》为学生的烟花设计打造顶级视觉盛宴,巧妙创设出课堂情境。绘画材料的使用巧,采用油画棒和黑卡保证了师生烟花设计图绚烂的效果。课堂形式巧,运用线上线下信息技术,突破时间空间,引领学生全方位的体会了烟火的图形、文字、现实和情感之美。整个课程多元输出、动静结合的展示了烟火艺术极致的绚烂。</p><p class="ql-block">刘禾(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p> <p class="ql-block">极致的绚烂这节课呈现的现果非常好,以学校二十周年校庆为载体,跨学科、跨空间的融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也让我对跨学科融合的美术课堂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积极学习、更新理念,提高跨学科融合的意识,改善旧有的教法,结合项目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的更加轻松、高效。</p><p class="ql-block">赵化旭(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p> <p class="ql-block">整堂课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整合过程,在我看来最重要的重点是课前准备,而这节课是以美术为主体来展开跨学科融合完成最后的主题庆祝南雅二十周年,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想到的是课前准备我必须作为一个活动策划来做,而不仅仅是设计一堂课,所以课前准备的大量工作,如人员组成协调、经费开支、场地设置、思路引领、最终结果呈现。</p><p class="ql-block">梁治(麓山滨江实验学校)</p> <p class="ql-block">极致的浪漫,极致的璀璨,围绕“南雅20周年校庆”这一主题进行学科融合的尝试,这堂学科融合的示范课很震撼。课前准备多元化,综合化,几大学科各放异彩又和谐统一。课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选择焰火这一非遗文化,与中国古代诗词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民族文化自信在本堂课上进行渗透;学科融合非常的精辟,每个科目的加入都恰到好处。是一堂十分优秀的学科融合项目化式学习示范课例,值得学习!</p><p class="ql-block">邓倩云(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p> <p class="ql-block">南雅中学的这节课,设计的很用心,很有亮点,跨学科融合的理念在这节课也得到了一个充分的展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这节课中,美术,语文,化学,劳技各学科的融合非常的自然,有一个水到渠成的感觉。它们都是以问题驱动为主要教学目标,着力解决学生在烟花艺术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是我听到的一节很精彩的学科融合的课程。当然,这其中我也有一些其它的思考。作为一节展示课,特别的课,它无疑是很成功。但是如果将这种思路和模式引入平时的常规教学,无疑难度是巨大的。这节课需要融合多个部门进行协调配合。单靠一个美术老师很难做到,至少需要通过学校层面,而且这种跨时间、跨地域,都是一种很高的准备要求。总而言之,这是一堂很有意义的课,它在给老师们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能引发老师们不同程度的思考。</p><p class="ql-block">杨名(麓山国际实验中学)</p>

融合

学生

教学

跨学科

学科

极致

绚烂

课程

这节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