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日,花开正艳,阳光正灿,努力正好!跟随教科所调研的步伐,北海市高中生物学科中心组再次走进美丽的合浦一中,聆听了高一欧阳琴老师、高三梁秋丽老师的课。</p> 高一:科学方法渗透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预备铃响,学生们立刻站起读书,既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效地利用课前2分钟进行课前预习。</p> <p class="ql-block"> 欧阳琴老师执教《基因在染色体上》,渗透者新课改的思想——以科学史和科学方法为主线承载着学生一起探秘。</p><p class="ql-block"> 情境设计:以孟德尔的伟大之处导入,以萨顿观察蝗虫减数分裂后的推理,再至摩尔根的实验验证,一波推一波,在科学史的发展情境中助澜学生求知探秘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摩尔根如何验证的呢?通过问题设计—学生阅读—提取信息—学生表达—教师点拨,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也让学生再次领悟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p><p class="ql-block"> 虽然课堂一开始PPT出了一会儿差,但欧阳琴老师能淡定的无PPT上课,也体现了一位骨干教师的课堂把控力!</p> 高三:小切口 大重构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刚走到高三补习班门口,就被震撼了,入眼的四条横幅,很有冲击力。教室后面的目标墙、《求学》杂志,都是青春美丽的样子吧!</p> <p class="ql-block"> 梁秋丽老师的二轮专题复习课—《生物膜系统》,很有二轮复习的气质和特色。</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进行生物膜系统的专题呢?一个问题就激发了学生思考并使学生明确了复习方向。这节课梁老师整合四本教材,从生物膜的结构、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设计问题趋动学生进行知识梳理,通过结构图引导学生举例进行深度思考,从而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很好地落实了二轮复习的目的和要求。</p><p class="ql-block"> </p> 教学反馈 <p class="ql-block"> 亮点:</p><p class="ql-block"> 1.两位老师学科知识扎实,备课深入,对教材研读有独特的见解,解读到位。</p><p class="ql-block"> 2.欧阳琴老师语言精炼,教态从容。课堂导入的情景素材运用和加工符合课程内容的逻辑认知进程,设计问题承上启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p><p class="ql-block"> 3.梁秋丽老师对“生物膜系统”进行了系统、细化专题复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试题选择有代表性、课件图形配置合理以及板书设计字迹工整。</p> <p class="ql-block"> 建议:</p><p class="ql-block"> 1.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可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2.问题设计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通过子代表现及特殊比值,使学生想到性状与性别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联想所学的“假说演绎法”进行运用,推导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生成学科思维。</p><p class="ql-block"> 3.注意复习阶段定位,二轮复习注意对答题方法、技巧的总结和升华。习题可以前置,利用材料题的训练分析,检测出学生疑点、难点,针对性进行点拨和深化。</p> 校园随感 <p class="ql-block"> 宽敞、两侧通透的楼梯,课间拾级而下的学生,仿佛有风拂过。</p> <p class="ql-block"> 校园的植物很多,树木成荫,课间学生在楼间打球、活动,在静谧中又洋溢着青春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喜欢这校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字:刘晓玲</p><p class="ql-block"> 图片:彭金凤 合浦一中老师 </p><p class="ql-block"> 审核:刘晓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