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共成长,百舸争流绽芬芳——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课博会活动

毛子

<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3年3月24日,姚丹丹名师工作室和陈漫红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齐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育才二小,参与了“聚焦核心素养,关爱学生成长”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届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暨课博会。</p> 课堂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研究统编教材习作教学,姚丹丹名师工作室积极响应,在本次课博会活动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堂为主线,以生活为源头,引导学生借助《习作支架手册》发散思维,令听课者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执教的是姚丹丹名师工作室成员倪凝老师,她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看图写话,倪老师的教学设计十分新颖,整堂课收放自如,张驰有度,通过搭建习作支架,创设情境,仔细观察,放手让学生发挥想象说故事、编故事,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更教会了学生如何将几幅图片的内容串联起来,进行完整地写话。 </p> <p class="ql-block">  在导入环节,倪凝老师首先拿出了鸡蛋壳做出的手工作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接着给出四幅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片中的事物,然后整体感知图片,找出图片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效果热烈。</p> <p class="ql-block">  在写话环节,倪老师给了孩子们三个小妙招,告诉孩子把故事写得有趣的方法,不仅要写清楚每幅图上“谁用蛋壳+做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还要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将故事写得更有序更清楚。</p><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到,这一节课,倪老师通过习作支架,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并指导他们在实操中习得写作方法,让每个孩子能在写话上得到发展。</p> 2 <p class="ql-block">  第二课时由姚丹丹名师工作室韩婷老师执教,韩老师在写话指导课的基础上,又带来了写话讲评课。她首先创设故事大王比赛的情境,一下子就讲孩子们的眼球吸引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她后又以佳作分享为例,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亮点,借助评价支架强调习作要点,在自评与互评后,指导学生再次对习作进行修改。</p> 评课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姚丹丹名师工作室和陈漫红名师工作室请来了国家习作教学领域的专家朱玉林对两个工作室带来的写话教学进行评价。</p> <p class="ql-block">  倪凝和韩婷老师首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说课,她们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收获和困惑进行了阐述,二位教师表示从前觉得习作是最难上的课,但现在在习作支架的引领下,一下就找到了习作教学的方法和方向。对于低年段的写话来说,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受益匪浅,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p> <p class="ql-block">  随后姚丹丹名师工作室杨竹竹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评课,她肯定了两位教师在写话课上的用心钻研,肯定了两位老师对支架的研究,并提出要让习作教学真正实现教、学、评一致。</p> 教研共发展 <p class="ql-block">  最后,习作教学专家朱玉林对两个工作室的写话教学进行评价,他指出习作支架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不会写的孩子会写,让会写的孩子写得更好。在今天的课中,教师们展现的习作支架有:一是支妙招法;二是工具;三是例文。在搭建支架的过程,老师是引导者,要放手给孩子去发现,比如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出示几段例文,让孩子发觉其中可模仿学习的地方加以总结,上升成共性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他认为习作教学落脚点就在写上,要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看写结合和读写结合。</p><p class="ql-block"> 他还表示教师要对语言相当敏锐,好语言要有标准。多少年来,老师们一直用正确、规范来判断学生作文的语言。但现在看来,不太正确、不太规范的语言不一定是坏的;相反,这些语言充满了当代小学生应有的时代气息。其实,作文就贵在敢用勇敢的语言说出最真的话。</p> <p class="ql-block">  在相互的交流和碰撞中,老师们对习作教学课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又多了一些妙招和法宝去对付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以教定研,以研促教,教研之花在每一位工作室老师的心里竞相开放。</p> <p class="ql-block">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习作教学任重道远,让我们借此次课博会的东风,一路探索,一路反思,一路成长,让语文习作课堂更生动,生情,生趣!</p>

习作

工作室

教学

名师

老师

支架

学生

丹丹

孩子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