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修答啓(二修陈述)-学璨石皇公(学名:王璨)</p><p class="ql-block">寻流溯源之说,华胄云遥谁非,葛天无怀之民,历唐虞三代以至今日也兵燹残缺坠绪茫然,亦付之无可如何而已,强为饰说以污其祖,不反滋先人之怨,恫乎。</p><p class="ql-block">现代文意思:寻找上源祖先时,说自己是某个远久名人的后代,也不知道谁的对谁的错。即使民风淳朴的人,经历多代遭遇战火后确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于此有些人编制谎言以欺骗自己的祖先,而不反省祖先都感到气愤的做法,这是一件悲痛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余少时捡得残篇纸尾有祖贯豫章之说,未有名字。稍长与石潭茂生、庆生两叔话旧,始悉祖贯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圳上王氏诗书门第,始祖兴二讳志春历吴入楚卜居石潭。</p><p class="ql-block">现代文意思:我年少的时候捡到零散的纸张上面有祖先籍贯的字样,但上面没有名字。年龄大的时候,一次与石潭的茂生庆生两位叔叔讨论祖先的事情,才知道我们的始祖来自江西南昌丰城县诗书门第的圳上王氏,始祖叫“兴二”名字“志春”,从吴国进入楚地选择在石潭居住。</p><p class="ql-block">先严曾欲修谱,闻马托族人藏有老谱,与石潭两叔搜求之,抄数纸以进仅有数代名字,呜呼!先年所称烧毁者其殆是欤,而今不复考矣。居于兹土已有三四百年,人文科甲,久称中湘巨族。后有发迹他乡者又称自石潭始,何妨自我作祖。但云落屯之初派衍三房,贵房居长石潭为中、我房居晚;至今次第可寻也。石潭一房往时较盛,与两房往来不绝,庆吊毕至。</p><p class="ql-block">现代文意思:早些时候想要修谱,听说马托王姓人藏有老谱,于此和石潭两位叔一起去搜集了信息,抄了数页纸仅有数代名字而已,哎呀!以前听说老谱烧毁了难道是假?而到现在又无法考证了。我族住在石潭这地方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考上科举的人多,早就是湘潭地方的大家族了。后来在异乡有功名的人说石潭是他的祖籍地,不妨在异乡自己作为始迁祖。我们族开始到石潭时候,祖先生了三房人,和家埠的祖先年龄最大、石潭的祖先年龄处于老二,而我行派的祖先年龄最小,这个顺序到现在也可以找得到依据。石潭一派以前人口比较多,与其他两房经常有来往,特别有红白喜事的时候。</p><p class="ql-block">予高王母墓志撰文者御史刘光沛书丹者,侄孙我辂其明徵也。贵房分族上湘地远人疎,当吾世而往来者仅有百宗、百汇、百志、恒佐、文我及之乐、之橼诸侄而已。今见所纂乃得覔其全焉?此时石潭之人调零将尽,我辂公与 先严为叔侄,旧居石潭,自中天启辛酉举人后即居于城西之宁乡巷。我房由石潭迁金牌者久迨,应中公成嘉靖丙戌进士继起,学颜公成嘉靖癸丑进士,馆选建翰林坊于湘城东街。曾祖鼎淑寔居于城东之柳狮巷,后因避秦复归金牌,国朝定鼎以后再迁潭城,尝欲叙述其事以慰先人在天之灵志焉,未逮。</p><p class="ql-block">现代文意思:我的高祖王母刘氏的墓志铭文是由御史刘光沛书写的(三修谱上有这个王母是刘光沛的胞妹信息),这一点高祖王母的侄孙“我輅公”可以证明。你们房迁到湘乡,地远人疏。现在来往的只有百宗公、百汇公、百志公、恒佐公、文我公及之乐之橼等几位侄儿。现在你房要修谱,信息能找全吗?因现在石潭的人口减少到快没了,石潭的我輅公与我父亲为叔侄关系,以前住在石潭,自从明朝天启辛酉年间他考上举人后就住到湘潭城西的宁乡巷去了。而我房由石潭迁往金牌村好久了,自从应中公在明朝丙戌年间(1526)考取进士开始,学颜公在嘉靖癸丑年间(1553)年又考取了进士,他在湘潭城东街建立了翰林坊馆。(学颜公实际上为现在的株洲许涧王氏人,祖上姓欧阳,其入赘给留田王家女,有谱能证明这点,后人搞错原因有其父叫“王相”在浙江金华任官教授,而应中公其父也叫“王相”(明嘉靖万历在世,祖上叫王东沙),在湘潭县志上区分为“盐商王相”。王岱公的“应中公传”只说了王学颜习性与应中公类似,不与严嵩及其子奸臣为伍,属同姓人)我爷爷“鼎淑公”住在城东的柳狮巷,后因避免遭战火而迁回金牌,清朝的统治在湘潭安定以后,我爷爷又迁回城里。当时他想叙述这些事情告慰先祖,但是没有做到。</p><p class="ql-block">今贤侄𢑥集纂修务须斟酌尽善以予所见,莫若仍照三房旧派各亲各房之为明白简易事不烦而功易就也。惟是序则合作于前,以联其一本之爱而笃其已坠未坠之宗支,俾后世之绳绳继继,亦可由今日历数百代于弗替矣。</p><p class="ql-block">现代文意思:如今侄儿(应指“钦明公”)想要修全族谱,务必要斟酌好,以能看得见的为事实。还不如照原来三房人各修各的,这样简单容易成事。唯一的是“班序表”是三房人一起在以前制定的,这是无论失踪的本族人还是目前在的族人能联系的依据,这将使子孙后代能清晰的延续,从现在到几百年之后都不要更改它。</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四十二年岁次丁酉仲冬月穀旦九派嗣孙选任教谕璨派讳学璨字石皇琼林氏敬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