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阔教师教育视野,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3月18日至19日,由陵城区糜镇张习桥中心小学赴河北保定莲池实验小学参加了以“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新样态”为主题的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观摩研讨会上共有7位名师为大家展示了7堂观摩课,开展了讲座,精彩纷呈,是为全国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奉上的一场视听盛宴。</p> <p class="ql-block"> 临行之前,张习桥中心小学为本次观摩学习做了周密安排,从带队领导的选择,到安全制度的落实,再到外出学习培训制度的制定,以及对与会教师生活上的种种细致关怀等,面面俱到。学校还布置了各自的学习任务,要求大家明确此行目的,领着任务走,带着成果回。所有与会教师到达会场后亦个个心潮澎湃,摩拳擦掌,强烈的求知欲和职业使命感让大家对即将开始的观摩活动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诸位小学语文名师既高屋建瓴又细致精准的观摩课、讲座的引领,不仅揭开了新课标任务群的神秘面纱,更进行了实践建构梳理。经过此次观摩研讨活动,张习桥小学的各位与会教师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了如何在语文新课标任务群视域下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如何让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上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刘恋老师执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摒弃言语的浮华矫饰,为大家带来了寻味语文“真”课堂。刘老师巧妙出示其他盛春古诗,对比突出早春与盛春的本质区别。刘老师一方面抓住早春春雨和草的特点,感受早春独有的清新朦胧之美;另一方面将寓意希望的早春与韩愈乐观向上的态度相结合。为孩子们送上美好祝愿:无论何时“愿君走过半生,归来仍是少年。</p> <p class="ql-block">王崧舟教授执教《梅花魂》</p> <p class="ql-block"> 王崧舟老师将《梅花魂》定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作为文化意象的梅花的内涵和魅力。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体会梅花这一意象所蕴含的多重思想感情,引导孩子们感受到梅花的比喻义、象征义和寄托。王崧舟老师的课上得厚重而深邃,让与会老师感到在大任务逻辑之下的教学跟以前的单篇教学有质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 此次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新样态观摩课我们收获了很多,回校积极与老师们分享交流经验。</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们交流中说到两天紧凑的学习时间频有收获,整个课程既有观摩课,又有讲座,主讲老师都是教育界,如王松舟、李雪、刘恋、姜树华等。他们通过个性化解读、文化内涵阐述、思辦性阅读等方式,让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到任务群视域下的新语文教学。</p> <p class="ql-block">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天上午的首堂观摩课由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的刘恋老师拉开序幕。刘恋老师教态优雅,她执教的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如行云流水,十分自然。她从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开篇引入,通过个性化的解读,整合阅读两首《早春》,让我们体会到“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追逐心”的人生大道。刘老师不仅是讲诗中人,讲韩愈与张籍的故事,讲韩愈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在向诗外人传达一种生活态度-“愿君走过半生,归来仍是少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崧舟老师和蔼可亲,富有智慧。他带给我们的是一堂充满诗意、充满深意的《梅花魂》。梅花,是独属中国的文学意象。她本身是对百折不挠、坚贞不屈人格的一种比喻,更象征着坚守气节、顶天立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他将“文学意象”深深的扎根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他的教学设计,从温习梅花诗词,到初识梅花意象;从梳理梅花文脉,到引向梅花内涵;从理解梅花意蕴,到传承梅花文化。《梅花观》课堂以别样的任务视角给我们呈现了文化意象“梅花”的内涵与魅力,让我们不禁感慨,原来语文教学还可以这样扎实,这样有深度,有创意。</p> <p class="ql-block"> 其中周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年级下册的《神州谣》整个教学老师都是以童趣为主题来展开,激发着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是导入的时候是以“世上只有妈妈好”来进入课堂。</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年级下册执教《海底世界》徐老师在课后说道:“我们拿到一篇课文,不要我们让孩子们学什么孩子们就学什么,要让孩子们懂得拿到一篇课文知道去研究什么。”</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王老师来进行总结</p> <p class="ql-block"> 一个学习任务群,就是一个学习单元,不是教材单元,也不是内容单元”,王教授如是说。通过对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教材单元的分析与整合,王教授详尽总结了“学习任务设计就是学习单元设计”的思路;通过《梅花魂》的课堂观摩,王教授真实展示了“学习任务群教学就是学习单元教学”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关于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p><p class="ql-block">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一切语文学习的基础。没有“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基础,学生不可能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不可能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更不可能实现“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也只能成为空谈。有效积累必须以理解为前提。有序梳理必须以发现为路径。</p><p class="ql-block">关于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p><p class="ql-block">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生活对语文课程的必然要求。要全面、准确把握该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必须抓住三个核心概念,即:“实用性”“实用性阅读”“实用性交流”。只有明确这三者的内涵,理清它们之间的关联,并将它们整合为一个知识系统,我们才能切实领会该任务群的特殊性质和使命。</p><p class="ql-block">关于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p><p class="ql-block"> 本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为独立的任务群设置,并提出专门的任务与要求。这意味着文学教育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独立确立。随着该任务群的开启,文学类文本的教学将与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的教学区别开来,对培养学生纯正的文学鉴赏力和创造力将发挥更大作用。丰富的文学阅读是创意表达的基础,创意表达的经验又可提高文学阅读的质量,两者形成输入与输出、吸收与表达的关系,且在相互回馈中螺旋提升。</p><p class="ql-block">关于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p><p class="ql-block">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作为侧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的课程内容,是第一次整体集中出现在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架构中,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修订的创新点之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时代发展对语文课程的必然要求。</p><p class="ql-block">关于 “整本书阅读”</p><p class="ql-block"> 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是对语文课程中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与提升,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事实上,只有基于整本书的阅读,才是真正的深度阅读、高阶阅读。</p><p class="ql-block"> 关于 “跨学科学习”</p><p class="ql-block"> “跨学科学习”既是一种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又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还是一种以综合主题为基本呈现方式的特殊课程形态。跨学科学习在任务设置上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场景,在项目驱动上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方式,在功能定位上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意蕴,重新构筑并强化了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结,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服务生活、勾连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工具与重要路径。</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以《梅花魂》为例来进行讲解,一篇课文分别放在不同的任务群所对应的目标就不同。</p> <p class="ql-block"> 张习桥小学语文组的老师们如约奔赴一场二次培训的学习盛会,在王崧舟老师的引领下,共学共研,徜徉在精彩的讲座中。</p> <p class="ql-block">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短暂的学习观摩活动在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中落下帷幕,留下的是抹不掉的视听情怀。览名师之风采,取众家之精华,愿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