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师带徒”教学研讨活动

薛玉雪

<p class="ql-block">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是海口市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并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李海珠老师将“骑楼文化”融入国画教学,进行了大量实践研究,本课《水墨印记—骑楼老街》是课程成果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  在导入环节,李老师出示中国地图和海南地图,请同学们依据地图找出家乡的位置,并引出我们共同的家乡—海口,引导学生推荐海口好玩好看的地方,从而引出课题—骑楼,发展学生图像识读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讲授环节,围绕骑楼老街主题创作展开,出示图片骑楼、人物、植物,通过动态移动呈现不同画面效果,进而引出“构图”,出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带领学生探究构图形式:整体布局、视觉中心,散点透视、移步换景,计白当黑、穿插互让,体会构图形式,发展审美感知、文化理解。</p> <p class="ql-block">  在创作环节,以合作形式完成四尺对裁骑楼长卷,注意构图形式,笔墨对比关系,学生创作状态投入,笔墨生辉,发展美术表现、创意实践。</p> <p class="ql-block">  在拓展环节,辨别古代山水画与当代山水画,感受中国山水画中的天人合一,发展审美感知、文化理解。</p> <p class="ql-block">  李海珠老师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 本课教学突出两点:</p><p class="ql-block">(1)经典画作的启发教学</p><p class="ql-block">从古代经典画作和当代优秀国画作品中寻找骑楼国画表达的突破口,为历史与时代、传统与当代、过去与未来做一个连接。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表现了北宋汴梁的繁华风貌,同为城市建筑与街市题材,骑楼文化的题材是多样的,骑楼建筑、街市行人、走卒贩夫、商铺道路、树木花草、生活物件都可以单独入画或连缀成卷。《清明上河图》提供了国画创作的长卷形制、散点透视、人物勾画、亭台楼榭描画的学习样板。当代国画家方向先生的都市山水带有浓郁的乡土情怀和当代笔墨趣味,其表现广东骑楼街市、欧洲街市的水墨画也成为本课主题创作的图式参考和借鉴案例。</p><p class="ql-block">(2)情怀养育</p><p class="ql-block">经典画作《清明上河图》及当代都市画家方向的画作赏析中学习传统构图形式,让孩子在经典画作的启示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国画笔墨中的“诗意栖居”和“天人合一”境界表达,明白艺术是人类精神家园,从而滋养和生发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不足:骑楼的美非一言能尽,国画表达也非一蹴而就,文化理解更非立竿见影的事。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和空间中,如能尝试沉浸式体验教学可能会更好。在本课的探究学习中,教师对古典画作和当代画作的笔墨研究和意境分析上没有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去参与探讨,在主题创作构思的环节过于拖沓,导致作业时间比较紧张,加之创作尺寸尽四尺对裁,一节课时间只能达到墨稿的完成阶段。</p> <p class="ql-block">  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培育学生审美感知、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p>

骑楼

画作

国画

当代

教学

本课

创作

构图

笔墨

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