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践行新课标,进一步推进学科育人价值,推进全市生物学科初高中一体化教学研究,落实新课改理念,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月22日上午,初、高中生物学科中心组成员、生物学科雁阵工程培训对象、各区县生物教研员以及初高中各学校的骨干教师欢聚在一起,开展北海市生物学科初高中一体化教学主题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活动由北海市高中生物学科中心组组长刘晓玲老师主持。</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孙世鹏老师执教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遗传》(第三课时 人的性别决定)</p>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通过电视剧选段,引出社会热门话题——生男生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 class="ql-block"> 孙老师按“自主学习——深入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模拟实验——迁移运用——课堂小结”六个环节展开本节内容的教学。整节课有学生合作学习,有实验探究,有知识的迁移应用,有对社会焦点问题“男女比例失调现象的辨析”,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注重落实基础知识,也关注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如模拟实验的探究,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钟炎芳老师执教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第1课时</p> <p class="ql-block"> 钟老师的导课设计颇有新意,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我国红绿色盲男女发病率,以及结合本校高三的体检结果统计出本校高三学生红绿色盲男女发病率,从而引出本节聚焦的三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主要通过三个探究活动来落实学习目标。在探究活动一中,钟老师展示一张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结合有层次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推理出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活动探究二中,钟老师引导学生写出红绿色盲不同婚配组合的遗传图解,并让学生结合自己书写的遗传图解分析归纳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在活动探究三中,让学生代入医生这一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专业分析,给咨询夫妇“最好生女孩”的科学建议,增强了学生学有所用的获得感以及社会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学生在推理——展示成果——点评——总结——运用过程,思维也逐渐得到了生成。</p> 热场环节 <p class="ql-block"> 两节课下来,老师们感触颇深,主持人为了给后面的嘉宾点评环节热一下场,同时也为了听听更多老师的所听所想所悟,即兴邀请了北海市初中生物学科中心组副组长黄广妹老师和北海五中的陆春玲老师分别对初、高中的课进行点评。</p> <p class="ql-block">黄广妹老师对初中生物课进行点评</p> <p class="ql-block">陆春玲老师对高中生物课进行点评</p> 教学设计思路分享 <p class="ql-block">孙世鹏老师说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钟炎芳老师说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从两位老师展示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看,两位老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既关注知识的落实,也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p> 嘉宾点评 <p class="ql-block">北海市初中生物学科中心组成员北海一中朱觉香老师评课</p> <p class="ql-block"> 朱觉香老师赞赏孙世鹏老师沉稳、大气,声音浑厚有磁性,他的课程设计也如其人,有条不紊,一环扣一环。通过自主学习<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深入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互动竞赛,层层深入,动静结合。每个知问点的落实依托导学案,铺排得细致而全面,为高中的《伴性遗传》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对于这一节课,她也提出了两点建设:</p><p class="ql-block"> 第一,以学科兴趣为衔接点的学习效果应该会更好。毕竟初二下学期学习的《性别决定》到高一下学期的《伴性遗传》,隔了差不多两年,学生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上这个内容时的愉悦体验和成就感。这节课中最有趣的模拟实验中,教师应该提供活动支架,引导学生自由开展有效探究活动,这样的课堂比指定学生参加更鲜活。</p><p class="ql-block"> 第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初中学生心智成熟度低,普通为"经验记忆型"的学习心理,进入高中后,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知识容量的增大,学生必须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心理转变,然而这一转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维序渐进的,因此要在初中阶段就注重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以便学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初中锻炼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就好比磨斧头,到了高中后,学生就可以用这把斧头去伐木砍柴了。</p> <p class="ql-block">北海七中副校长许鑫滢老师评课</p> <p class="ql-block"> 许鑫滢老师认为钟老师的“伴性遗传”这一课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意义,有三大亮点:</p><p class="ql-block"> 1.以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为贯穿主线,使得课堂具有很强的逻辑性。</p><p class="ql-block"> 2.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p><p class="ql-block"> 3.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走近生活,引发思考。</p><p class="ql-block"> 另外,许老师还认为钟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特色鲜明。</p><p class="ql-block">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定向质疑—引导探索—反馈运用—升华情感的逻辑展开。</p><p class="ql-block"> 其次,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有用性。针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用来分析社会中的一些案例。</p><p class="ql-block"> 第三,注重科学价值观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综观整个教学,这节课教学设计逻辑严谨,活动富有创意,学生参与度高,在知识建构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育人价值,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比较到位,体现了执教教师较高的教学技艺和扎实的学术功底。</p> <p class="ql-block">北海中学肖坤老师分享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心得</p> <p class="ql-block"> 肖坤老师既有初中生物的教学经验,也有高中生物的教学经验,而且在每个学段的教学成绩都非常突出,所以由他来分享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心得,是再合适不过的了。</p><p class="ql-block"> 肖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初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初高中生物学习中思维方面的变化、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心得分享,具体又鲜活的教学案例、真实的心得体会,中肯的教育建议,让参会者对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区别与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给大家日后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北海市初中生物学科中心组组长檀霞老师评课</p> <p class="ql-block"> 檀霞老师先引导老师们解读2022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它不但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宗旨,还提出了课程设计重衔接这一要求,这就是我们今天聚在一起教研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她结合初高中生物知识衔接调查问卷统计结果,针对初高中生物知识可以衔接的知识点,从具体的知识点到教学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三点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 1.作为生物教师应该收集全套课本并研习,通过比较衔接内容指导自己的教学。</p><p class="ql-block"> 2.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在教学中都应该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尽量让学生多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3.初中阶段的教学应该重视实验课,多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构建思维模型和制作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檀霞老师历来比较关注老师们的学习与成长,除了提出教学建议以外,她还分享了一些科研方法以及学习平台,引领老师们不断提升自我。</p> 总结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首先感谢了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和老师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研讨交流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接着她从“高一学生选科时有的学校选择生物学科的人数非常少”、“初高中生物教学关注点之间的鸿沟”、“义务教育的双减和高中阶段的三新背景”三个方面,说明了开展初高中生物教学一体化的必要性。并针对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给出了几点建议。</p><p class="ql-block"> 最后,刘老师总结到今天聚在一起教研的目的不是评价两位上课老师的课好或者不好,我们更重要的是想通过两位老师给我们展示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学段对学生的要求有何不同,有了这么直观的对比和感受,才很有利我们每个学段的老师对自己教学的定位和思考,更有利于一体化教研。“现在是一个非常便捷的时代,学习的途径很多,除了我们的教研活动,网上有更多的资源和渠道能够让我们继续学习。希望大家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能够有更多的收获和分享,最后非常感谢大家对本次活动的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