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平阳弄、田东、三门头的北面有一大片平整的土地,足足有四五百亩。传说,在很早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个县城叫“竹里县”,随着朝代变换岁月更替,县城废弃,人们撬去墙脚、捡掉石头、垒起田坎、筑成水田,种植水稻。土地还算肥沃,年年收成也还可以。人们把这里顺便叫做“竹里园畈”。</p><p class="ql-block">约在1200年前,竹里园畈周围发生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山洪暴发,凶猛的泥石、流沙把整个田畈淹没了,人们只能在砂石堆里栽种些蕃薯、黄豆、玉米之类的旱地作物,因为泥沙地不能保水,收成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1976年,平阳公社党委政府响应“农业学大寨”号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以“改造中国”决心,各村民工早出晚归、肩挑手挖,在横山庙旁建造“石门水库”,在竹里园畈改地造田数百亩。在当年,横山庙墙头上、两边的山坡上上述口号标语十分显目。</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10日凌晨,石门三村一带出现“龙神”二百多处,暴雨如注,山体塌方,库水外溢,竹里园畈一片汪洋,洪水冲毁溪坎田地、冲毁漂流设施、冲毁餐饮民宿。损失巨大。</p><p class="ql-block">距竹里园畈五六里远有个焦园畈,村口有个池塘叫“清水塘”,水质清澈,常年不竭。周围有良田千亩。上世纪八十年代,仁头村老板在清水塘头开办酒厂,利用这里的优良水源,制造“古煌黄酒”,畅销国内外,年产值上亿元。</p><p class="ql-block">我在十来岁时,曾听父辈们讲起关于竹里园的故事。老前辈们说,唐朝末年,杭州富阳新登有个小孩,叫“罗隐”,父亲是个农民,母亲是老虎精变的。有一天,老虎精还原成老虎,吃掉了丈夫,刚想吃小孩,被奶奶发现了,急忙用箩筐盖住,老虎精逃走了。罗隐便与奶奶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罗隐有一副帝皇之相,庙里的菩萨看见罗隐都会站起来,奶奶觉得以后会有出山做皇帝之日。后来天上玉帝知道了此事,派天兵天将把罗隐的“龙骨”拆去换成“讨饭骨头",仅留嘴巴骨头,因此,罗隐是“讨饭骨头圣旨口",他的一张“圣旨口”说什么都能应验。罗隐是个“落第才子”,屡考屡败,“十上不第”。后周游四方,民间有许多关于罗隐的传说故事。</p><p class="ql-block">某年某天,罗隐从浦江桥竹岭来到方口马剑,在焦园畈一茅屋前向一位老妇讨水喝,老妇热情地递给罗隐馒头、凉水,罗隐食用后谢之。罗隐游着走着,到了竹里园畈,看见两位年轻农夫在用水车提水,有礼地向他们讨水喝,而这两位年轻农夫竟戏弄罗隐,不仅不给水喝,还把他的旧衣衫打湿。这时罗隐说:“竹里竹里,水过泥底;若要出水,清水塘头爬起。”说完头也不回扬长而去。</p><p class="ql-block">第二年初夏,竹里园畈周围山洪暴发,洪水从各个山头山岙冲泻下来,淹没整个田畈。洪水退去,这里成了沙地。沙地不能积水,地下水一直到焦园畈的清水塘头涌出。</p><p class="ql-block">山脚边的溪坑乱石成堆,晴天干涸雨天泥沙,是条破溪滩。在三门头崇因寺前的溪滩上建有一座石拱桥叫破溪桥,也叫广济桥。</p><p class="ql-block">这大概就是罗隐那张圣旨口提破的原因了。</p> <p class="ql-block">焦园畈村清水塘头的酒厂</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罗隐</p> <p class="ql-block">石门水库全景</p> <p class="ql-block">水库边山体塌方</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破溪桥,也叫广济桥。</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去马剑读书,走过石桥,在石桥上坐一会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