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一圣山一圣人

脂玉凝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中旬,春姑娘召集我们再赴山东。齐鲁大地,文化之乡。泰山又是历代帝王与文人墨客往来胜地,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因此提笔写泰山,心中忐忑不安。</p> <p class="ql-block">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华夏5000年的文明史,一直延续着。传说中,盘古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在天地人之间一直承明天意护佑百姓。某一天,盘古体力不支,倒地而亡。其头与身体幻化成五岳。头是东岳,腹是中岳,左臂是南岳,右臂是北岳,双脚则成了西岳。这就是为什么历年来大家奉泰山为五岳之首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汉族最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中,认为宇宙初始状态是无极,无极变太极,太极变两仪,两仪变四象,四象生八卦,最终形成五行和八卦,构成纷繁复杂的世界。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的发祥之地。在民间宗教信仰中,说东岳大帝是盘古的第5代孙。作为泰山神,是沟通上天与人间的神圣使者。泰山神具有主生死的重要职能。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是泰山神的生日,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们都会来泰山焚香祭拜,以示庆贺。</p> <p class="ql-block">  “五岳”之说自汉代确立。</p> <p class="ql-block">  “山以岳尊,岳为东最”这句话,让“五岳独尊”成为泰山标志性赞语。</p> <p class="ql-block">  尽管唐玄宗《纪泰山铭》刻石描金,其中有“五岳之伯”的赞词,但明确以“五岳独尊”颂扬者,却首见于石介《泰山》一诗。其文曰:”七百里鲁望,北瞻何岩岩。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严。寰宇登来小,龟蒙视觉丸。此为群物祖,草木莫锄殳。“这首诗从体量与时空两方面赞扬了泰山的威严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  泰山的海拔在中华大地上不算最高只是底盘很大,自然风光也谈不上有多美,就因为位居东方,自古以来被视为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在历代帝王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所谓“泰山安,四海皆安”。过去,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长时间天下大乱之后,能够澄清玉宇,四海承平,当朝皇帝才有资格封禅泰山。封禅,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礼仪。在泰山山顶筑土为坛,报天之功,故曰封,在山阴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 地之德,故曰禅。封禅行为始于秦始皇。《史记.封禅书》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第3年,始皇东巡,前往泰山。此后,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这几位皇帝纷纷效仿,也到泰山封禅,让泰山成为天下第一名山。</p> <p class="ql-block">  有了皇帝的言传身教,文人骚客纷纷登泰山并留下碑刻。随秦始皇一起东巡的丞相李斯,用创立的小篆写下《泰山石刻》,这是泰山刻石中年代最早的作品(李斯的碑刻现存于岱庙内,原文222字,现仅残存10字,其中7字完整,3字残缺)。此后,更多的文人或写文或书法,在山上留下诸多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  汉隶、魏碑、唐草等书法,不同年代不同身份地位的颂文者书法者,让泰山的石刻成为中华书法艺术史上的瑰宝。有了皇帝与文人大咖的加持,泰山成为历史文化名山,同时也奠定了泰山在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史上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华夏文明史上,在文字出现前,原始歌谣与原始神话是记录世界起源、自然万象和生活色彩的重要手段。当《诗经》、《尚书》、《春秋》、《左传》等一些诗词歌赋、政论性散文出现后,秦统一的文字记录将世间万象成为千古留存。于是我们才知道《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才知道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才知道诗圣杜甫那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p> <p class="ql-block">  不过民间还有一句话,叫“有眼不识泰山”,说的是春秋时期鲁班与徒弟的故事。这个泰山是个人名,出生在泰山脚下,父母用山名作为孩子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等许多名称。春秋时期改称泰山。现在的泰山,南抱曲阜、北偎泉城。设有4个登山口,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体力旅游者的需求。最经典的当属从红门徒步上玉皇顶。全长5.5公里,6293级台阶。沿线人文景观集中。岱庙—南天门—玉皇顶,这也是皇帝上山封禅的路线。</p> <p class="ql-block">  位于泰山脚下的岱庙,始建于汉代,后来成为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岱庙里汉柏、碑刻很多。秦李斯的泰山石刻也立于此。</p> <p class="ql-block">  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殿,为东岳大帝的神宫。</p> <p class="ql-block">  岱庙与北京故宫、曲阜三孔、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玉皇顶上玉皇庙主祀玉皇大帝。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是掌管三界的主神,也是老百姓口中的老天爷。玉皇庙的主殿始建年代不详,现存的是明成化年间重修。</p> <p class="ql-block">  “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护佑百姓平安。</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院有极顶石,显示着泰山的海拔高度。这里也是历代帝王设坛祭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前有块高高大大的无字碑。据说是汉武帝所立,用意也是功德盖世,万民俯首,非一块小小的碑所能言表。于是别出心裁,立石于泰山绝顶处,不着一字。</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南面是碧霞祠,里面供奉着“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奶奶。关于她的身世历来说法不一。是宋真宗给予 了上述封号。明朝大规模修建宫殿,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碧霞宫。</p> <p class="ql-block">  泰山是通天地保人间的圣山,有仙气有灵气。</p> <p class="ql-block">  如我一般的凡夫俗子,只能爬爬山看看景,沿途欣赏摩崖石刻,瞻仰天上神仙人间神仙,虔诚地给泰山老奶奶磕个头。有此就觉得心安了。</p> <p class="ql-block">  在春秋时期,泰山处于鲁齐两国的交界处。孔子曾多次登临泰山。泰山上留有一些诸如小天下处、瞻鲁台、望吴胜迹孔子登临遗迹。孔子为泰山写过两首诗,留下“苛政猛于虎也”这句金句。</p> <p class="ql-block">  孔子生于曲阜,是鲁国人,一生有政治抱负但仕途不顺,于是周游列国14年。鉴于当时的交通条件,估计也没走多远。孔子觉得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孜孜不倦地追周礼(尊卑有序、纲常礼节),毕生以“克已复礼”为已任。所以当时各国政要也不愿答理他,只好搞私人学堂,传道授业。孔子生活的年代,我们扬州还是一片蛮夷之地。孔子暮年时,扬州才建城。而暮年的孔子已回鲁国,忙着整理修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死后,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和思想整理编成《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p> <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是汉武帝,如果没有董仲舒的提议,孔子的社会影响力将另当别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孔子也获得“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些无上荣耀。</p><p class="ql-block"> 孔子儒学中提出的“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与“礼”(君臣父子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主要针对上层社会提出的要求。儒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念歪了经。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是扭曲人性的开始。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不仅是对女人的羞辱,更是人性的丑陋。</p> <p class="ql-block">  孔庙、孔府、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圣地。悠久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和遗存,以及宏大规模,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  孔庙是孔子去世后第2年,鲁哀公在孔子生前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  后经历代王朝,特别是唐宋以后,不断扩建与整修。目前的规模是明清时期完成的。仿皇宫规制,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一圈圈高墙,一道道门坊,尽显各个朝代的特色。所有的门、坊、亭、阁、殿,都是为了表达对孔子的赞颂。</p> <p class="ql-block">  孔庙大成殿,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p> <p class="ql-block">  孔府,即衍圣公府,天下第一家。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地。</p> <p class="ql-block">  衍圣公是封号,自宋代起就世袭承爵。葬在孔林中的最后一位衍圣公是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可惜文革时期残遭掘墓抛尸。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随蒋赴台,2008年10月去世。终身没有原谅大陆的政治运动给孔氏家族造成的耻辱。</p> <p class="ql-block">  前府后宅,规模宏大。是我国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孔林,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庭墓地。</p> <p class="ql-block">  古木森森。神道、享殿等陵墓该有的配置原本都有,只是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p> <p class="ql-block">  1545米的巍巍泰山,雄伟壮丽,就像一座民族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  2000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不因仕途不顺而颓废,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潜心研究学问。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终成世界级人物,也是人们心中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  瞻仰一圣山一圣人,才明白,人生既要有高一点的目标,更要有踏实坚定的脚步,要坚信“有为才有位”。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能力,有踏实肯干的态度,就不用担心没有收获(图片来自于德芙小猪)。</p>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事事洞明皆学问。人生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图片来自于德芙小猪)。</p><p class="ql-block"> 如此,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