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知多少

红雨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我们结合教材,开展了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感兴趣的节日通过查阅资料、问询长辈,结合平时生活实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上台汇报他们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汉代前春节为干支历的岁首立春,后来演变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现今春节时间狭义上是农历正月初一,广义上是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p> <p class="ql-block">元宵节,又称灯节、小正月、元夕、上元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也就是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粽子节、端礼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p> <p class="ql-block">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p> <p class="ql-block">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p> <p class="ql-block">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小组都进行了充分的展示,根据成员的表现,资料收集的丰富度,手抄报制作的精美度,分别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并颁发了奖品。</p>

传统节日

农历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又称

女儿节

文化

七夕节

七姐

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