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准确把握新课标内容,切实将新课标理念与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帮助教师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好课堂”,3月23日在中心校马丽霞校长的带领下,杨各庄镇全体中心教研组成员在杨各庄小学开展“图形与几何”主题教研活动。</p> 教师课堂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刘海娟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长方形的认识》,刘老师设计了四个学生活动:拼一拼、验一验、填一填、辨一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悦,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 <p class="ql-block"> 小组合作拼一拼,在实践中获得知识。</p> <p class="ql-block"> 验一验环节,同学们认真获取知识的样子真可爱!</p> <p class="ql-block"> 学生上台展示验证方法。</p> <p class="ql-block"> 教师们专心听课,认真记录。</p> 课后研讨促进步 <p class="ql-block"> 听课活动结束后,马丽霞校长带领大家对刘老师的这堂课进行研讨。首先马校长对本次活动提出要求,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切实地帮助一线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活动结束后,每位教研组成员要在本校举办三级培训。</p> <p class="ql-block"> 教师们轮流评课,指出刘老师这堂课的优点与不足。</p> 专题培训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评课活动结束后,李建宏老师和马海霞老师分别为老师们进行了基于新课标的“图形与几何”专题培训。</p> <p class="ql-block"> 李建宏老师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新课标下“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进行二次培训:1、对于空间观念:我们认识有多少?2、图形与几何如何教学?</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李建宏老师提出:数学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为我们教师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聚焦核心素养,指向学生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年。</p><p class="ql-block"> 随后,马海霞老师进行了“心中有课标,赋能共成长”为主题的培训。马老师精确把握课程目标的演变,提醒各位教师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马老师通过两节具体的课例,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新课标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结束,老师们认真反思,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各庄镇数学新课标二次培训心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各庄镇明德小学 姜大伟</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23日下午,在杨各庄镇杨各庄小学参加数学新课标二次培训,观看了刘海娟老师二年级数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让我领会到了新课标的精神。课后又一起聆听了杨各庄镇中心校教研员李建红老师和马海霞老师做的关于小学数学新课标(2022年版)的讲座,感触颇深,收获颇丰。李建红老师从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注重生活性、操作性、探究性。马老师在讲座中重点分析了2022年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新课标的理解与表达、课标内容的变化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听完讲座让我对2022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刘海娟教师都很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他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验一验等具体活动中认识长方形特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注重量感、数感培养。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主动的探究、实践和推理数学能力。</p><p class="ql-block"> 从课标修订的背景和过程到教学内容的结构调整和具体教学实施的建议再到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专业术语(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素养、推理、一致性等),为我们明晰了新课标的新为什么要新。</p><p class="ql-block"> 课标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经历一个坎坷的过程:200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出版相应的教材;2005年出现一些问题,教育部启动修订,2006年提出了“四基”;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要点是所有学科共同的: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三是实现了“内容与素养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两位教研员维度多元、主题多样的解读新课标,让我对新课标的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新课标的修订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育人导向。与以往相比新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加强了学段衔接,特别是增强了指导性。新课标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真正做到实用、好用、管用。如今的新课标更像是一本详实又实用的教学参考,不仅教了,并且教得很具体。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p><p class="ql-block"> 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教学实施与教学研究的建议: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教学设计可以采取集体备课,全学年的数学教师到全学段的数学教师甚至是全校的数学教师,来达到每位数学教师可以知道自己教学的位置,知道前后联系,最终落实到课堂。整体性: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与相应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知识形态)一致性:从概念提出到实际应用内涵一致,最终实现数学表达的一致。阶段性:关注数学知识进阶,也要关注相应的核心素养进阶。</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领略到了无限的探索精神、无穷的教学创意和无止境的教学教研追求;让我对新课标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让我知晓了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时代已来临,我们不能只在一成不变的教学老路上埋头苦干,还要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前方和远方,这将意味着我们要时刻去接受变化、尝试变化、探索变化来革新自己,努力做到心中有课标,教学有尺度,方可一起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数学新课标二次培训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曲河小学 张宏如</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真谛与培养途径,3月24日下午,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全面了解课标的整体修订情况,更加明晰了当前的数学教育的发展形势以及肩上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侧重对经验的感悟。通过学习,我们还了解到新课标的变化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义务教育阶段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四基”、“四能”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2、优化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p><p class="ql-block"> 3、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p><p class="ql-block"> 4、增强了指导性。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p><p class="ql-block"> 5、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数学新课标二次培训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山院小学 魏建坡</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23日下午,杨各庄镇中心校组织了全镇数学教研员在杨各庄小学进行了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活动中,在马海侠和李建红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对2022版数学新课标进行了深入学习。这次活动让我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心理学也明确指出:兴趣是人们乐于积极地去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当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实际活动的倾向性,就变成了爱好。</p><p class="ql-block"> 我通过通过学习新课标,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p><p class="ql-block"> 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p><p class="ql-block">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p><p class="ql-block">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p><p class="ql-block">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p><p class="ql-block"> 4、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p><p class="ql-block"> 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p> <p class="ql-block"> 言有物而不虚妄,行有恒则不反复。杨各庄中心校将持续聚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以主题教研为载体,以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为主题,继续开展新课标主题教研活动。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助推一线教师精准把握课程改革方向,让“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惠及学校的每一名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