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读《教育:创造无限可能》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教师:刘娜</span></p><p class="ql-block"> 寒假闲暇时,我在同事的推荐下加入了微信读书联盟群,我想这样的独立思考和多向交流肯定是有益且有意义的。在我好奇地打开朱永新老师的《教育:创造无限可能》时,看到他在书中的扉页写到:我一直认为人的潜力是巨大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被赋予了成功的潜能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到最优秀、最卓越。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人皆可成尧舜”。而我作为一名老师,看到这样的序言,自然而然地就想到班上的孩子们,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天使。</p><p class="ql-block"> 朱永新教授通过教师、学校、家长这三个层面来叙述教育创造的无限可能。书中引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我最喜欢的是在教师层面中的案例,朱教授提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相信孩子的潜力,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创造无数辉煌!以前看到这样的语句时,我应该是嗤之以鼻的,总是不由自主想到某个孩子懒散的、调皮捣蛋的一面,心想:这样的孩子为什么要给他表现的机会,他们能有什么潜力与可能,应该冷落他,让他长长记性……后来在慢慢了解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p><p class="ql-block"> 班上有个其貌不扬的小男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一直平平淡淡,我作为班主任也未曾注意到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特别优秀的地方,更多的注意力都是在表现积极或者最令人头疼的这些孩子身上,班务活动上也是为了省时省力和万无一失,我会经常安排得力的孩子们去完成。</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的黑板报安排中,这个小男生颤巍巍地举起了手,起初我并没有在意,结果其他胆大的男生都纷纷劝说让他来完成黑板报,说他画得可好了!虽然在心里持怀疑态度,但还是尊重大家的意见,对他说:“大家一致推荐你,老师也看好你,那你来展示自己吧!”他听到这样的话后,眼睛都放光了。我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不论他完成得好坏,都要给予他肯定和赞美。后来他也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黑板报,看着黑板上合理的布局和精美的涂色,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给予了他掌声,我也朝他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他眼里的喜悦是教室里最耀眼的光芒。那一刻我想自己也是有进步的,因为做到了于洁老师说的“信任学生,温暖学生,与学生共同进步”。也做到了朱教授说的“一定要给孩子们和自己信心,挖掘他们最大的潜力”。</p><p class="ql-block"> 其实班上还有很多这样的“潜力股”,他们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有自己擅长并且为之骄傲的领域。朱教授在书中提到苏静老师的亲身经历,以此来告诉我们:人的潜能是一处有待开发的丰富矿藏,只要唤醒和激发这种潜能,就能收获一个巨大的惊喜。作为班主任,我们不应该一票否决孩子其他方面的精彩,我们心中的天平一旦失衡,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是对他们的心理伤害。从那以后,我就给自己定了一条规定:每天发现某个孩子的一个优点(哪怕是很不经意的举动),并且尽可能在班内表扬。我相信,任何力量都抵不过自觉的力量,孩子们在受到表扬之后,对某件事有了选择,有了兴趣,自然就随之产生了持久的热情和不竭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经典的案例,如:马文·柯林斯提到的优秀教师的标准,苏静老师的从“诗意课堂”到“魅力诗词”,再到“诗化生活”,还有老威特教育卡尔的方法和王淑贞的“教子经”等等。</p><p class="ql-block"> 教育征途才刚刚开始,孩子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我坚信我的教育之路也有无限可能,这样才能展现自己的精彩,成为更优秀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城南旧事》读后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一班 姚思涵 </span></p><p class="ql-block"> 失去的是童年,丢不掉的是记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题记 </p><p class="ql-block"> 城南旧事,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展现了成年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笔触淡雅,满含怀旧基调和眷金之情,又在天真盎然中道尽了人世复的情感,展示了英子对人生的思索和困感。 </p><p class="ql-block"> 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普通百姓生活虽然是一日复一日的平淡,也充满了甘甜和苦涩,而他们不幸遭遇,这往往更能触动人心。 《惠安馆》中, 英子听别人说惠安馆中有疯子,但出于孩子的童真的好奇心使英子对惠安馆发出了好奇,但后来英子和惠安馆里的秀贞交往后,才明白别人口中的疯子,疯了的原因是秀贞是因为找不到孩子而疯了的,这应该值得人同情的,但却没有一个人有同情她。虽然在英子的帮助下秀贞和小桂子相认,但是她们去找妞儿的父亲时,不幸被火车撞死了。 </p><p class="ql-block"> 这已是我第三次翻开《城南旧事》,但是每次仍会被英子的善良所感动,也为当时低层人民的困苦所感到无奈。</p><p class="ql-block"> 幸福太短暂,她们刚刚相认,又惨死在了火车的轮下。这样悲惨的结局冲击着英子稚嫩单纯的心。 秀珍和妞儿死后,英子大病一场,为了让英子忘掉过去,重新开始生活,他的爸爸妈妈决定搬走,他们搬到了新帘子胡同。</p><p class="ql-block">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善良的本性虽在如此纷乱丑恶的人间,却并未从我们的身上失去,这是多么令人喜悦的事情。 </p><p class="ql-block"> 不能再写下去了,文字总是要含蓄的,像酒一样浅斟就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师从唐三藏》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一班 仇佳欣</span></p><p class="ql-block">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哼着熟悉的旋律,我又跟着唐僧师徒四人走上了仙境迭出的取经之旅。脑海里又浮现出漫漫取经路上那妖魔鬼怪、那刀山火海及师徒四人坚定的身影和永不停歇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西游记》的第四章《师从唐三藏》。故事讲了五百年前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后来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有一天,唐僧取经路上,受到菩萨指点,遇到了孙悟空,便收了他做徒弟。孙悟空与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了强盗,嫉恶如仇的性格让他将强盗打死了,唐僧埋怨孙悟空残害生灵,“他们虽是强盗,可罪不该死,吓走他们便是了”。悟空便一气之下丢下唐僧,逃回了花果山。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他反省自己的行为,戴上了紧箍咒。不久之后,他又回来了,选择继续保护师父。</p><p class="ql-block"> 孙悟空有胆识,有才能,也能知错就改。这是我十分欣赏的品性,孙悟空虽然桀骜不驯,但也服从师父的管教。人之初性本善,念在唐僧解救自己的感激之情,他没有真的丢下唐僧,也说明他心怀感恩,关心师父,怕他遭遇不测,又怕自己的一身本领无用武之地,所以选择回来保护师父西天取经。</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待人处事要心存善良,与人为善。遇到事情不能盲目冲动,在具备自我意识的同时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做了错事也要及时改正。“斗战胜佛”孙悟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春秋故事》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二班 万志博</span></p><p class="ql-block"> 《春秋故事》这本书记叙了在春秋时期的史事,今天我读了千金一笑,不禁大为感慨。</p><p class="ql-block"> 古时,周朝有一位天王,周幽王,天王本应为天下苍生的幸福着想,但周幽王不理朝政,贪乐,打发人去找美人儿。一味追求荣华赜,如今的社会中像这样的人不知有多少,拿着百姓的民膏民脂,享受着荣华富贵。</p><p class="ql-block"> 有位老大臣名为褒垧,他劝周幽王把持朝政,爱戴百姓,莫要如此。可周幽王不知悔改,不仅没有一丝悔改之意,反而将这位忠心的大臣关进了监狱,周幽王的做法不就像是今天的某些人吗?他们不辨是非,不愿听取告诫。真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啊!</p><p class="ql-block"> 为了救老大臣,褒珦的家人找来了一位姑娘,取名褒姒,送到周幽王那,周幽王十分高兴,褒珦终于得救,那位姑娘自进了王府后,脸上再也没有了笑客。周幽王为让她一笑,以千两金子作为报酬。这时,一个小人虢石父出现,他为了得钱财,出了个馊主意,让周幽王点烽火台。大臣们百般劝诫,周幽王不听,结果引来了诸侯,诸侯知道了,十分生气。褒姒听闻这事,不禁冷笑。可愚蠢的周幽王却以为她笑了,竞然赏赐了虢石父一千斤金子。不久后,西戎打进来了,周幽王急了,让虢石父点燃烽火台,但无济于事。诸侯被欺骗了一次,谁也没有去,就这样西周被西戎灭了。周幽王不辩是非,点燃了烽火台,欺骗了诸侯,导致诸侯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我们做人千万莫要像周幽王一样。</p><p class="ql-block"> 通过千金一笑这篇故事,我学到了许多,我们不能像周幽王一样不辩是非,我们要听取忠言,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我们不能让别人失去了对我们的信任,否则就会落得像周幽王一样的下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读后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一班 刘沛涵</span></p><p class="ql-block"> 人究竟从哪里来?我时常情不自禁地产生疑问。我们对女娲造人的故事耳熟能详,上帝造人的传说也是妇孺皆知。但这些究竟是神话,为了揭开谜底,我拜读了《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希望能得到满意的回答。</p><p class="ql-block">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这本书讲述了贾兰坡爷爷的化石研究与开掘工作。贾兰坡爷爷跑遍了华夏大地发现了蓝田人,元谋人、丁村人,北京人,中国猿人,中国直立人、“巨猿”等猿人和猿人化石,同时发现了各种动物化石,各种石器,骨器,粗糙的装饰品等物件,为人类演化的过程和地球海陆变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贾兰坡爷爷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贾兰坡爷爷生活的那个年代,房屋简陋,交通不便,考古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为了寻找化石,为了考古研究,跑遍了千山万水,遇山开路,逢水搭桥,日晒雨淋,风餐露营,吃尽了苦头。1936年11月15日~26日,贾兰坡爷爷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三颗"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世界学术界。读了这本书,我不仅知道了人类的起源,还认识了贾兰坡爷爷。他的成功是克服困难、勤奋钻研,努力进取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古今中外成功者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西汉匡衡为学知识,凿壁偷光,勤奋读书成为了一位经学家,美国著名女作家海·凯勒一岁半时失去视力、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而他在黑暗和寂寞的世界学会了读书和说话,以优雅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并成为学知渊博的作家和教育家,和这些大家们比起来,我感到无地自容。练萨克斯怕嘴痛,练书法没耐心,做作业常偷懒。 归根结底,我就是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付出努力,哪能有所收获呢?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不怕吃苦,努力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努力学习,提升能力,长大后报效祖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爱的教育》读后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二班</span></p><p class="ql-block"> 爱是什么?在这个纷纭的世界,爱究竟是什么?《爱的教育》给了我们答案。《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柯利的男孩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见间,字里行间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真挚的爱。</p><p class="ql-block"> 爱是这本书的主旨,爱如空气将我们包围,正因为它无影无形而总被我们忽略。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无时老刻不在我们身边。书中,父母对“我”天微不至的关怀,老师无私伟大的教诲,生病时同学的关心陪伴”让我们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书中的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不仅使书中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被其中所体现的强烈情感而震撼。在现代教育中,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爱的教育”都应该是其核心是其基础。有了“爱的教育”,我们才会用一种纯直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社会,才会以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这个复杂社会中的一切。受过“爱的教育”的人,才是健康的全整的,合格的人,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读过《爱的教育》的人都会被书中所描绘的社会所吸引,我想,这应该是《爱的教育》的魅力之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六二班 刘家亮</span></p><p class="ql-block"> 在小学语文课本的最后一册里,我有幸学习到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篇幅虽然不长,里面仅有的探险情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向老师借来这本书细细研读,才发现里面的其他情节也一样扣人心弦。</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汤姆·索亚 ,汤姆是个聪明调皮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和鲁滨逊一样,他面对困难充满自信,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书中有好几件事都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下面的几件事。</p><p class="ql-block"> 第一件事是有一次,汤姆和他的恋人贝琪困在山洞里,可怜的贝琪吓得躺在汤姆的大腿上嚎啕大哭,不怕困难的汤姆一次又一次的拉着贝琪想逃出山洞;还有一次,汤姆和贝琪拉手寻找出动的路线,忽然汤姆碰见了一个杀人犯------印江·乔埃(汤姆和哈克曾经指认过他杀了一个医生),汤姆吓得忙往回跑。但汤姆依旧拉着贝琪寻找着出口,他们两个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汤姆和贝琪终于出了山洞。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刻,汤姆勇敢的形象在我心里又高大起来,书中的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却在面对困境时能冷静应对,尤其是他没有放弃身边的人,更让我敬佩。</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主人公,却还是个爱搞恶作剧孩子,常常令波莉姨妈哭笑不得。比如,汤姆被罚粉刷栅栏,却使出诡计,使别的孩子不但心甘情愿成为他的“俘虏”,还主动奉上谢礼。汤姆和哈克离家出走去一个小岛上当“海盗”,当人们都认为他们去世了,正在为他们举行葬礼时,汤姆和哈克却得意洋洋地跨进了教堂……</p><p class="ql-block"> 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遇到困难不气馁,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有追求,有梦想,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像汤姆那样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