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位知名作家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p><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曾总结了一份不合格父母行为自查表,请一一对照: </p><p class="ql-block">1、给孩子特殊待遇</p><p class="ql-block">2、孩子犯错当面袒护</p><p class="ql-block">3、过分注意孩子</p><p class="ql-block">4、轻易满足不合理要求</p><p class="ql-block">5、允许孩子懒散</p><p class="ql-block">6、对孩子央求</p><p class="ql-block">7、包办替代</p><p class="ql-block">8、大惊小怪</p><p class="ql-block">9、剥夺独立</p><p class="ql-block">10、害怕哭闹 </p> <p class="ql-block">我们期待成为合格的父母,可是有时不小心还会陷入不合格的父母行列。 </p><p class="ql-block">托尔斯泰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 </p><p class="ql-block">教育孩子的路上,做合格父母,请避开这几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 有毒的嘴,习惯否定贬低孩子 </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说:“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从不对孩子随心所欲地说话”。</p><p class="ql-block">父母有毒的嘴,让孩子痛彻心扉。 </p><p class="ql-block">《人世间》中周秉昆跟父亲吵架那一幕,扎了多少人的心。 </p><p class="ql-block">过年团聚,父亲带着全家人出去拜年,逢人就夸考上大学的老大和老二,对照顾家庭更多的小儿子周秉昆却绝口不提。 </p><p class="ql-block">周秉昆难过,仍默默忍受。在送父亲的车站,两人大吵,父亲言语扎人:“说你照顾脑血栓后遗症的妈妈,带着姐姐的闺女,养着别人的儿子?” </p><p class="ql-block">“让你去考大学,你能考上吗?你在班里成绩永远是倒着数。” </p><p class="ql-block">没想到自己的担当和善良付出,父亲却是讳莫如深,为此,周秉昆带着怒气离开,多年未与父亲通信。 </p><p class="ql-block">再次见面,父子开诚布公,周秉昆哭诉:“你不安慰我不说,你就撒盐,什么难听你说什么话,哪儿疼你扣哪儿”。 </p><p class="ql-block">那一幕真情大哭,敲开了多少人的心扉。 </p><p class="ql-block">只是剧中的他们终于和解,而现实中,多少人的人生已然伤痕累累。 </p><p class="ql-block">看到一位网友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因为从小经常被父亲贬低否定,导致她始终缺乏自信,很自卑。很多人劝她爸爸不要总是打击她,其实她有很多闪光点。爸爸听到这些,回家就把她大骂一顿。</p><p class="ql-block">大学时,老师专门找她父亲谈话,说不要总说孩子不行,可是爸爸却坚持认为她就是不行。 </p><p class="ql-block">其实,她虽然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可是她写得一手好文章,也曾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即使这样,爸爸依然只看到她的短处,对优点视而不见。 </p><p class="ql-block">如今,在爸爸否定贬低的打击之下,她日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到了谈恋爱的年纪,很多优秀男孩向她表白,她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一一拒绝。至今37岁的她,依然未谈过恋爱。 </p><p class="ql-block">心理学上有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简言之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p><p class="ql-block">父母嘴里的否定贬低,就像是孩子头上的紧箍咒,伴随着“你不好”、“你不行”,孩子自然变得真的不好; </p><p class="ql-block">又如压在头顶的五指山,终其一生都与自卑如影随形。让你学习不自信,工作没成就,甚至婚姻大事都只觉“我不配”,逐渐沦为废柴一般,父母不合格的嘴是最大元凶。 </p><p class="ql-block">父母的嘴,决定孩子未来的路。父母嘴里消极否定的话,可能摧毁孩子心底生机勃勃的绿荫;父母嘴里积极鼓励的语言,可以成就孩子向阳而生的人生。 </p><p class="ql-block">语言本该是温暖彼此的工具,不应该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善用我们的嘴,吐露积极鼓励的话,亲子关系也会事半功倍。 </p><p class="ql-block">千万不要因为随口而出的话语,随意贬低否定孩子,养废一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当孩子犯错,或暴力或袒护 </p><p class="ql-block">电视剧《你好检察官》中,高中生李铭起,看似柔软,却是霸凌同学的领导者。揭开原生家庭的面纱,发现原来他的爸爸经常暴力对待他,当李铭起因为欺凌同学,导致对方自杀,因此被起诉,暴力的爸爸,更加变本加厉,动不动就怒气冲天地冲着儿子摔杯子、砸文件、拳打脚踢。 </p><p class="ql-block">李铭起身体躲闪,内心一定非常恐惧,这一幕看着让人感慨,真是可怜又可恨。 </p><p class="ql-block">在父亲面前,他是可怜的被施暴者;面对同学,他却成了施暴者。犯错之后,自己又被父亲暴力以对,简直是恶性循环。 </p><p class="ql-block">不仅导致孩子身体受伤,内心饱受伤害,也激起了孩子的仇视之心,当又一次被父亲打,他怒吼着:“我宁愿待在监狱,也不愿待在家里让你打。”最后李铭起主动自首,承担责任,父亲再多后悔都无济于事。</p><p class="ql-block">当孩子犯错,父母的愤怒可想而知,可是情绪处理何其重要。暴力从来不能解决问题,暴力的出现只会制造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p><p class="ql-block">面对犯错的孩子,过激的暴力于事无补,但是宽容的袒护,也不可取。</p><p class="ql-block">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问题不纠正,大问题就会有机可乘,犯错是成长的过程,父母及时、适当的纠正才能预防大错,让孩子这棵小树苗得以直立向上,不偏不倚,才是合格父母所为。 </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无限溺爱,忽视规矩 </p><p class="ql-block">我们爱孩子,爱多少都不嫌多,怎么爱都爱不够。 </p><p class="ql-block">给孩子特殊待遇。聚餐时,孩子喜欢吃鸡翅,整盘都搬到自己面前,也不阻止; </p><p class="ql-block">轻易满足孩子任何要求,即使不合理也不拒绝。玩具每要必买,买完就扔,下次继续买; </p><p class="ql-block">不要求孩子做家务。孩子小时候,认为这个年龄就是玩,不用做家务;大一点,只要求孩子学习,习惯对他说“你什么也不用干”,完全不去想孩子将来,饭不会做,衣不会洗,如何上大学,独立工作? </p><p class="ql-block">对待孩子,习惯姿态放低甚至卑微,以至于孩子成了骑在父母头上的小霸王,不懂尊重,也不知感恩。 </p><p class="ql-block">害怕哭闹,就竭尽所能地用物质哄、用手机稳住他,那一刻孩子笑了,殊不知,以后会哭得更惨。 </p><p class="ql-block">《任性人生》演绎了女孩被宠坏的一生。 </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喜欢电视里的马,要求父亲买回来,父亲满足她; </p><p class="ql-block">后来,女儿喜欢游轮、列车,无论多大多贵的东西,爸爸都努力给她; </p><p class="ql-block">谈婚论嫁时,女孩喜欢上一歌星,父亲卖掉豪宅,如愿让女儿嫁给歌星; </p><p class="ql-block">最后,父亲住进平房,准备安享晚年,不曾想,女儿却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他面前,自己转身走了。 </p><p class="ql-block">多么讽刺又可笑的一幕,暴露了什么问题? </p><p class="ql-block">被溺爱的孩子,缺乏独立,所以自己无法养孩子;没有责任感,所以自己的孩子只生不养;缺乏感恩,自私自利,所以忍心让年老的父母养她的孩子。 </p><p class="ql-block">可究其根源,只怪孩子吗? </p><p class="ql-block">父母总是“你什么都不用做”,就别怪他长大什么都不会; </p><p class="ql-block">父母让他身处有求必应的糖堆里,孩子认为父母无所不能,自然予求予取; </p><p class="ql-block">父母习惯了喂饭,孩子永远不会自己吃饭。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像这张图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鸟,不会进食,只会饿死;而人,无法独立生存,不懂生活,不仅会饿肚子,还会丢掉尊严。 </p><p class="ql-block">被溺爱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啃老。 </p><p class="ql-block">就像而立之年的匡正轩,未婚,无业,在家啃老。 </p><p class="ql-block">小时候,什么家务妈妈都不让干;小时候不吃学习的苦,长大也不想吃生活的苦,没文化,还懒惰,轻松的活找不到,可以干的活,又嫌累。 </p> <p class="ql-block">最后只好啃老在家,可是父母的经济条件很一般啊,没实力供他啃老,将其赶出家门,随后儿子将父母告上法庭。 </p><p class="ql-block">一个不合格父母,势不可挡地把孩子养废了。 </p><p class="ql-block">溺爱如同带着美丽包装的毒药,甜一时,苦一世,当父母无力给予,孩子却继续索取,痛苦的是彼此。 </p><p class="ql-block">正确的爱,是温暖是阳光;爱若过度,难免过犹不及。</p><p class="ql-block">溺爱即害,它告诉孩子父母无所不能,可终有一日,却让孩子大失所望。溺爱让孩子误以为世界以我为中心,当他在社会上摔跤、碰壁,却只会哭泣,因为脆弱无力,无法面对也无法改变。 </p><p class="ql-block">最好的爱,是温柔而坚定,温柔是无条件地接纳,坚定是原则不可忽略。唯此,孩子才能成人也成才。</p> <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控制的手,越长越残忍 </p><p class="ql-block">父母作为过来人,想要指导孩子的人生,可以理解。但是控制的度,需要量力而行。 </p><p class="ql-block">科幻教育片《妈妈的遥控器》,为我们呈现了被控制欲支配的孩子,一生的悲惨心境。 </p><p class="ql-block">儿子阿伟不爱吃苦瓜,妈妈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p><p class="ql-block">他不喜欢的衣服,妈妈为他指定:“穿这件看着精神”; </p><p class="ql-block">发现儿子的假成绩单,妈妈对着遥控器一键让“那一天”重复了好几次,同时威胁儿子,如果不交出成绩单,就让他一直待在那一天; </p><p class="ql-block">发现儿子认识一个女孩,妈妈一键让他们变成陌生人,生无可恋的儿子想要自杀,也被母亲一键拉回来。 </p><p class="ql-block">儿子痛苦地问母亲,自己死多少次才满意。母亲深情表示:“将来你一定会感谢我的。”长大后的儿子考上重点大学,似乎很优秀,却感觉自己像个空壳,被控制的苦楚始终挥之不去。 </p> <p class="ql-block">父母的控制欲源于:“为了你好”,可是却忽略了主体“你”,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父母一厢情愿地,用嘴过孩子的人生,用脚代替孩子走路,孩子缺少选择和行动锻炼,自然变得缺乏主见,无法独立。 </p><p class="ql-block">既然父母喜欢事事为他做主,他也习惯依赖被安排,当孩子需要独立,却不知路在何方。</p><p class="ql-block">甚至,因为“我的人生由你掌控”,孩子缺乏对酸甜苦辣的亲自体验,同时也失去了人生建设创造的心情。 </p><p class="ql-block">父母控制的手,一直不放,长大的孩子急于挣脱这双手,斗争撕扯无法避免。想自我做主,却无法如愿,无奈抑郁成病,或者沦为“空心病”。 </p><p class="ql-block">被控制欲支配的孩子,一生都在逃离父母,和谐的亲子关系可望不可及。是孩子的悲哀,也是父母的悲哀。 </p><p class="ql-block">给孩子尊重和空间,孩子才能还你亲近和放心。保持界限感,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父母才能专心做好父母。先有合格的父母,才能成就和谐的亲子关系。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5</p><p class="ql-block">养好一个孩子需要使出洪荒之力,养废一个孩子几乎轻而易举。可是养好一个孩子是为人父母的终极目标。 </p><p class="ql-block">做合格的父母如同织毛衣,一针一线当用心,不合格父母的养成就像拆毛衣,轻轻一拉足矣。</p><p class="ql-block">但是我们宁愿针针线线皆用心,也拒绝随便一拉的轻松。 </p><p class="ql-block">作家刘娜说:“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认知,孩子的命运里也载着父母的重量,父母的言行举止某种程度蕴含着孩子的灾祸福祉。” </p><p class="ql-block">愿我们都努力成为合格的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命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