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H.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环山,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08年5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11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12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2017年12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景区主要包括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纪念馆、翠亨民居展示区和翠亨农业展示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大门:造型别致,古朴优雅,蓝色琉璃瓦顶下大理石门柱。左侧门柱镶嵌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字样的牌子,右侧门柱嵌有“天下为公”孙文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中山故居公园:进入故居纪念馆园区,高大的古榕、糖胶树夹道,苍松翠竹满布。前行不远,一块由宋庆龄1959年8月亲笔书写的木匾——中山故居公园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故居的主楼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孙中山26岁)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设计和主持修建而成的一幢砖木结构三开间两层楼房。与村中其他民居相比,具有中西合璧、坐东北朝西南、门多窗多回环联通的特色。故居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40平方米,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的石刻牌匾……</p> <p class="ql-block">故居楼房外立面仿西方建筑,红墙、白线、绿釉瓶式栏杆,楼房上下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两个耳房,楼上楼下均设有走廊,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故居正厅的摆设是孙中山当年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回的两盏煤油灯还放置在正厅的条台上。厅后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是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等仍旧摆放在房内。1892~1895年和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故居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等。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书房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还曾在这里为乡亲治病。现在主楼陈设复原孙中山先生1892—1895年经常在此居住时的景貌……</p> <p class="ql-block">🔽酸子树:位于故居庭院内侧南边,这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的种子亲手栽种的。1931年曾被台风刮倒过,酸子树又名酸豆树,苏木科、酸豆属,是一种适宜生长于热带的常绿乔木,140多年来长势依然如此……</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祖屋旧址:1892年,孙中山主持建造的故居落成后,祖屋旧址改作厨房。1913年,孙眉扩建了故居后院,增辟了厨房并拆除了祖屋旧址。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祖屋……</p> <p class="ql-block">🔽“根”铜塑雕像(1987年铸):孙中山童年时,常在此地听村中参加过太平天国军的冯姓老人讲洪秀全反清的故事。此处原有一棵老榕树,1964年被台风刮倒了,这是后来再次栽种的一棵……</p> <p class="ql-block">🔽铜质“中山鼎”:位于孙中山故居与孙中山纪念馆交汇点。中山鼎是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33周年于1999年11月铸成,鼎的上口径为1866mm(孙中山1866年出生),鼎高为1925mm(孙中山1925年逝世),铭纹高为59cm并在其中铭刻了孙中山遗嘱(孙中山享年59周岁),鼎的基座为1912mm(1912年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并首任总统)……</p> <p class="ql-block">🔽警世钟:故居北侧、纪念馆东侧悬挂有一口大铜钟——警世钟。钟罩直径1.2米,高2米,重1.5吨。钟罩正面刻有孙中山的亲笔手迹"共进大同",背面刻有孙中山1924年"勉励国民"的演讲词。警世钟不仅为纪念孙中山努力唤醒中华民族振兴祖国的一生,同时也警醒国民为建设统一富强的祖国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纪念馆:纪念馆位于故居的西北侧,前身为孙中山故居陈列馆,于1996年进行重建,1999年11月12日落成并向观众开放。纪念馆的立面和石柱均由灰色花岗岩石建造,古朴沧桑,气势恢宏 ,“孙中山纪念馆”六个大铜字的馆名镶在纪念馆上端……</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馆厅有上下两层,宽敞明亮。纪念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孙中山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展厅以真实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遗存文物,按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示孙中山的一生。记录了他从早期经历、家庭背景到壮志未酬不幸早逝的四十多年,为伟大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奋力践行的艰苦历程和不朽业绩。同时也以大量照片和实景,展出了孙中山的学生、战友和夫人宋庆龄一生追寻和支持他的伟大事业,继承他的遗志,为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创建的光辉业绩……</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青铜塑像:走进纪念馆,正门是直通二楼顶部的高大厅房,孙中山的青铜塑像矗立在中央,一只手提着太阳帽,另一只手上搭着一件风衣,似乎正风尘仆仆从海外归来……</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一楼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史迹、思想理论和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及孙中山革命事业主要追随者的概况……</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二楼展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布置了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陈列,反映了孙中山亲属与后裔的情况及他们对其革命事业的巨大支持、贡献和牺牲……</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父母:父,孙达成(1813年9月26日—1888年3月23日),名观林,号道川,香山县(即今中山市)翠亨村人。16岁在澳门鞋店当学徒三年,后在澳门板樟堂街一间葡萄牙人开设的鞋店当鞋匠。32 岁回乡务农时成婚,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寿终。母亲杨氏(1828-1910)</p> <p class="ql-block">🔽初入檀香山雕塑:据资料介绍,1879年,14岁的孙中山受在檀香山做工的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檀香山,在船上他第一次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十分兴奋。到了以后,他先在檀香山市的约拉尼学校就读,后来在当地最高学府奥休学院深造。学习生活让孙中山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并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开始从事革命活动……</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孙中山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p> <p class="ql-block">🔽1912年5月27日,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回到翠亨村省亲,与亲属等在旧居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中华民国为纪元,改行阳历……</p> <p class="ql-block">🔽博爱:“博爱”二字是出自《说苑·君道》上的“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博爱”是孙中山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他把“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视为理想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最远目标。孙中山认为,“博爱”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 因此,他不遗余力地宣传“博爱”思想。据统计,孙中山一生题词总数469件,其中“博爱”就有 64件……</p> <p class="ql-block">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翠亨村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东南南朗镇,原名蔡坑村,后因附近山林青翠,故改名翠亨村……</p> <p class="ql-block">翠亨民居展示区利用翠亨村一部分旧民居展示童年孙中山的生活环境……</p> <p class="ql-block">展示区包括复原的孙中山祖家、翠亨村民俗展览以及翠亨村当年各层次的民居、民俗展示等……</p> <p class="ql-block">翠亨农业展示区展示水稻耕作、瓜果蔬菜种植、桑基鱼塘、家禽饲养、现代农业的无土栽培种植等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态……</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演讲厅</p> <p class="ql-block">🔽邮局</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纪念园:纪念园与故居纪念馆隔一条通往中山纪念中学的路。纪念园彰显了辛亥进程中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家敢为人先的精神,花岗岩日记墙刻有孙中山、黄兴、蔡元培、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宋庆龄等人对辛亥革命历史的日记、回忆录以及诗词等……</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中学:原名“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1949年后改用现名。校址设在中山市翠亨村犁头尖山麓。1931年夏,孙科先生秉承其父“谋建设培人才乃富强根本”之遗志从南京返乡,由中央政府拨款,地方政府效助,筹建纪念中学,三年建成。1934年8月正式招生。校董会由孙科任主席。1938年夏至1946年春,中山沦陷,学校自翠亨村迁至澳门。1947年春,迁回翠亨村。 2018年11月24日,中山市纪念中学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学校分新旧校区,整个老校区建筑红墙绿瓦,飞檐雕梁,厚重古朴……</p> <p class="ql-block">后记:拍我今天的所见(2023.02.22;2017.12.10.),告诉未来我曾经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p><p class="ql-block">1.我到过的第63个国家AAAAA景点(以2017.12.10.推算);</p><p class="ql-block">2.照片:少部分来自相机(24-120)、大部分来自手机,手机简单后期;</p><p class="ql-block">3.文字:部分来自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