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传统艺术,领略非遗文化 “五音戏”走进万杰朝阳学校

顺其自然

<p class="ql-block">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3月22日下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进校园活动走进万杰朝阳学校,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五音戏”视听盛宴。</p> <p class="ql-block">  首先,“五音戏”工作者用生动的话语,为学生们介绍了五音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戏曲行当等。五音戏有着近四百年的历史,是国家稀有剧种之一。2006年6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音戏源于山东省济南东部地区,流传于济南、淄博、滨州、潍坊等地。原名肘鼓子(或周姑子)戏,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地方特色浓郁,方言纯朴自然,娱乐性强,易引起观众共鸣。由于所流传地域的方言、风俗等差异,大致划分为东、西、北三路。后由于种种原因,东路和北路肘鼓子渐趋衰微,只有西路被一支专业的戏曲团体承续下来,就是今天的“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淄博市五音戏剧院)"。 </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讲解了著名表演艺术家邓洪山先生艺名“鲜樱桃”的由来。当初人们为邓洪山起的艺名“鲜樱桃”,就是对他酸中带甜演唱风格的形象比喻,“依稀五月樱桃鲜”, 鲜樱桃唱腔委婉,表演细腻,跑驴、走雪、拐磨、采桑等动作,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经过加工美化,搬上舞台,既丰富了艺术内容,又保存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1949年后,“鲜樱桃”等组成的五音剧社在博山登记落户,后来发展为淄博市五音剧团,但仍不断在济南演出和参加省级戏曲会演。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上海举行,鲜樱桃参演了他的拿手好戏《王小赶脚》等,获得演员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随后,演员向同学们展示了五音戏妆容并即兴表演经典剧目《王小赶脚》选段“二姑娘回娘家”,富有感染力的唱腔,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喝彩,引发了极大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大家亲身感受五音戏的魅力,演员与师生互动交流,大家踊跃上台学习戏曲表演的基本动作,在演员的指导下,老师和同学们学得有模有样,切身感受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最后,同学们欣赏了全新的五音戏青春版《红楼梦》,直观了解感受“五音戏”艺术视觉盛宴,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浓浓的艺术氛围中,感受戏曲艺术的无限魅力。</p><p class="ql-block"> 演出结束后,学校领导上台慰问演出人员,音乐组老师及高中艺术社团学生也纷纷与演员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五音戏,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不仅弘扬了民族精神,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进一步提升了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