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在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早春时节,为了践行新课标,建构高效“和美课堂”,助推教师专业成长,3月21日下午,实验小学全体教师齐聚五楼会议室,开展“教学评融通”主题校本研修活动。共商教学策略、优化“单元语文要素”落实、增效课堂质量、为“双减”赋能。</p> <p class="ql-block">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教学要立足课本、适度拓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学科素养的提高,向课堂要质量。</p> <p class="ql-block">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在"双减"大背景下的集体备课尤为重要。学校低段语文组全体老师积极地参与集体备课,多次磨课。群策群力,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研出符合一年级学生学情的语文拓展课。</p> <p class="ql-block"> 李馨老师在五楼大会议室里作了一节语文拓展课《追寻姓氏的前世今生》一段中国风视频带孩子们穿越几千年前的中国去寻找姓氏的起源。</p> <p class="ql-block"> 中国姓氏产生于远古的氏族制度下,最初的姓氏由图腾演变而来,因此姓氏也被认为是一族的守护符号。中国历史上的姓氏主要来自于:国家、官职、技能以及大自然的动物等多方面。</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姓氏,他们用学过的分解法或偏旁法介绍自己的姓氏,有的孩子手舞足蹈、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 用趣味字谜来猜姓氏,孩子们参与其中、兴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 做中学让更多的姓氏介绍方法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经过半节课的积累,孩子们已经可以用组词法和引用名人法来介绍自己的姓氏。</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纷纷走上台来展示自己的姓氏。</p> <p class="ql-block"> 姓氏很古老也可以很时尚,我们随助理小梦一起穿越时空来到未来姓氏关卡,孩子们纷纷刷脸闯关,巩固自己的所学所获。</p> <p class="ql-block"> 学生上台讲诉“张”姓的由来以及张姓的名人。</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积极参与姓氏讨论。</p> <p class="ql-block"> 课堂活动精彩纷呈吸引学生们积极参与。</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纷纷秀出自己姓氏设计的创意,升华主题。</p>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研室陈丽琴主任对低段教研组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并再次解读了“教学评融通”教学理念:教有目标,学有抓手,评有方向。课堂上要紧抓语文要素,目标少而精,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置“大情境”、“大理念”落实语文要素,深入浅出研读、化繁为简应用。</p> <p class="ql-block"> 说课结束后,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今后教研活动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新思路和精彩建议。</p> <p class="ql-block"> 皇甫校长对今后的校本研修工作给出了建设性指导,希望年轻教师要敢争人先,自主加压,不断学习,以新课标理念引领课堂教学, 教学评融通,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大教研告一段落,教师的研究热情依然不减。我们将带着更多的思考走进课堂,落实语文要素,依托大单元教学,建构高效“和美”课堂,为“双减”赋能。</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实验小学全体语文教师且研且思,且思且行,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评融通,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