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语文味 悠悠古诗情———记韶关市黄岗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

😶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璀璨的明珠,合辙押韵,朗朗上口,通过学习、背诵古诗,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为了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研究课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3年3月23日上午,张文娇老师和许华娟老师各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古诗教学课。</p> <p class="ql-block">  张文娇老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 <p class="ql-block"> 许华娟老师—《清明》</p> 【教学风采一】 <p class="ql-block">  课堂伊始,张老师由“春节”和“清明”两个传统节日图片让学生回忆背诵已学的《元日》和《清明》两首古诗,由此引入本节课所教学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接下来,让同学们先认诗人、解题意、读节奏;再让学生读古诗,感受诗韵。通过教师范读、指名读、学生齐读、男女读,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思念的情绪。然后再让学生合作学诗,理解诗意。小组合作交流,从关键词“独”、“异”、“倍”,再次体会诗人所流露的感情,最后让学生情境演示,用课前准备的“茱萸”演出自己的体会。课末张老师联系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布置任务让孩子课后查找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中,张老师很好的展示了课堂中的三美。一:语言美。老师重视过渡语的设置,每一段过渡语都衔接有序,使得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二:朗读美。重视抓好朗读指导,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理解诗人孤独,思念亲人的情感。三:意境美。通过“独”、“倍”、“茱萸”等字词,培养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p> 【教学风采二】 <p class="ql-block">  许老师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传统节日》童谣视频,温习旧知,调动学生兴趣,从而引出课题《清明》。接着,让学生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受古诗的韵味。学生借助学习提示,通过理解字词“纷纷”、“欲断魂”,有感情读、角色扮演、想象画面等形式进一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然后许老师小结古诗学法,让学生自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应用读、品、悟等方法感悟古诗。最后许老师联系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开展“探寻节日文化”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中,许老师重于引导学生去感悟诗情。借助学习提示,层层深入,在读、品、赏、悟中,带领学生融入情境,会其意,悟其情。通过古诗学法总结,学法迁移,让学生自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品鉴的能力。</p> 评课 <p class="ql-block">  课后,语文科组对两节课进行了评课和讨论。两位上课老师都围绕新课标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随后老师们指出课堂上的不足,也肯定了课上的优点,畅所欲言的研讨使老师们收获颇丰。</p> 活动总结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不但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还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前路漫漫亦烂烂,笃行步步亦驱驱,语文教学好比是无涯之海,而行者无疆,唯有积跬步,方能致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李志英</p><p class="ql-block">编辑:欧水燕</p><p class="ql-block">审核:饶远珍 许华娟</p>

古诗

学生

老师

教学

日忆

九月九

课堂

语文

许华娟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