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我们去有海的地方,去听海,去追风…</p> <p class="ql-block"> 厦门,简称“厦”或“鹭”,别称鹭岛,福建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Ⅰ型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福建省东南部。 厦门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季相变化颇有规律:春季季风由东北转偏南,由冷转暖,雨水增多;夏季有海风和雷雨的调剂,给热天带来凉意,时有台风;秋季少雨多晴;冬季有东北季风,冷而不寒。 厦门年平均温度为21.2℃。年平均最高温度为24.5℃,年平均最低温度为18.7℃,年极端最高温度38.4℃,年极端最低温度 2℃。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3℃以上,全年无霜。海水表层年最低温度为10℃,最高为31.5℃,年平均温度为20.7—21.6℃。 厦门的海陆风极为明显,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风(一般1至2级,最大4级),午后起至半夜前吹南至东南风(一般3—4级,最大6级)。夏季风一般为东南至西南风,从六月份开始,七月份盛行,八月份次之。平均只有2—3级。九月份下旬开始至来年的四月上旬为冬季风。风速以十一月份最大,一般为东北至东北东风。 海雾从十一月份至来年的六月份产生,以三月份最多,月最多次数8次,次之为6次,7—10月份为纯雾期,如有雾,能见度在1公里以内,3—5月能见度较差,7—10月能见度最好,浓雾一般产生于午夜及早晨,连续最长3天,最短1小时。 雷暴5—8月份最多,12月至来年2月为无雷期,雷暴的产生常造成暴雨。</p> <p class="ql-block">3月14日,睛,24度一15度。厦门第一站,集美学村。集美学村总建筑面积达三千余亩,是集文化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风景区。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做到了教育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完美交融,是集美区钟灵毓秀的人文宝地。 步入学村,不论是清风习习的龙舟池畔,还是池边的香榭亭台,或是庄严肃穆的南熏楼,亦或是象征着嘉庚精神的鳌园,都各有特色、匠心独运,彰显着集美学村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中山路步行街 位置 厦门岛西南部 全长 1198米 宽 15米 是厦门的老牌商业街,人流量大,商品种类丰富,人气旺盛,人们一提到厦门,除了鼓浪屿,大多就是中山路了,就像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银座、香港的中环。中山路代表了老厦门的繁华,富有时代韵律。到这里可享受丰富的物质世界,领略厦门老城风采。</p><p class="ql-block">中山路是厦门现已保留较完整的展现近代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拥有小走马路、陈化成故居、中华第一圣堂等众多人文古迹。南洋骑楼建筑、流光溢彩的LED夜景、琳琅满目的各色闽台特色小吃和回响在小巷街坊间的古老南音,构成其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中山路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涉台文物古迹1处,历史遗址、古迹10余处,还有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6月,厦门中山路成功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厦门第八市场俗称“八市”,通常讲的“八市”,其实包括两个菜市场,一是从开禾路口延伸到开元路口的“开禾市场”,二是常被称作“八市内场”的“十”字形的营平市场,即真正的第八市场。</p><p class="ql-block">据记载,这里早在民国十五年就设立了菜市场,可谓历史悠久。一直以来,这里都是厦门“最新鲜最便宜”的海鲜集散地。不宽的街道两旁连绵着三四层高的骑楼,外墙的色彩被风雨褪去,露出古朴怀旧的质感。卖海鲜、蔬菜、水果、小百货和各色小吃的摊贩,满满当当地排列在狭窄的街面上和骑楼下。</p><p class="ql-block">这里最出名的当数海鲜。因为这里离第一码头很近,出海捕捞的渔船就近靠岸,海鲜第一时间上岸入市,所以新鲜、齐全成了这个菜市场最大的卖点,不少酒楼酒店都到这里采购。</p><p class="ql-block">八市隐身于厦门传统的纵横交错的小巷里,四通八达,附近的老街老巷老楼非常生活化,有厦门现存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的竹树礼拜堂和厦门最早的邮局。八卦埕、九条巷、十一间、河仔乾、打铁街,这些充满厦门味道的名字都是八市附近的老巷子。从古朴、幽暗、喧闹的八市走出,可以到轮渡公交总站,靠近公交站的巨幅广告牌,周遭立刻变成了鲜艳、耀眼、繁华。</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处处鸟语花香,宛如一颗璀璨的海上明珠,镶嵌在厦门湾的碧海绿波之中,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19世纪40年代,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鼓浪屿成为一扇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见证了晚清王朝中国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历程,迅速发展成为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近代化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 深厚积淀的闽南文化,加上近代以来中西方文明的对话交流,鼓浪屿文化从融汇走向创新,不仅造就了历史国际社区的卓越品质,也对闽南乃至中国的社会变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鼓浪屿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中外文化精英,如汉语拼音文字和标点符号的创建者卢戆章,中国现代音乐先驱周淑安,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著名声乐家和声乐教育家林俊卿,著名钢琴家李嘉禄,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何碧辉,著名天文学家余青松、著名科学家卢嘉锡……他们在语言学、文学、教育、体育、科技、音乐等方面的成就,远播闽南地区、台湾和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 时间的风雨锤洗,赋予了鼓浪屿中西文化交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的深厚底蕴。迄今岛上留存着千余幢中西合璧、风格各异的风貌建筑,向世人呈现“万国建筑博览”的艺术氛围。鼓浪屿人保留着音乐文化的传统,建成了“国内首家、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和“国内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深厚的音乐文化积淀使鼓浪屿享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 鼓浪屿是一张烫金的名片,岛上海礁嶙峋,岸线迤逦,山峦叠翠,峰岩跌宕,鼓浪屿明丽隽永的海岛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观光游览,素有“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之说。作为风景名胜区,鼓浪屿以建筑为表,音乐为魂,有良好的旅游口碑和获得众多殊荣: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首批5A 级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选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最美城区”榜首;2006年入选“外国人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金奖”。 2017年7月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鼓浪屿申遗成功表示祝贺,对传承鼓浪屿历史文脉作出重要批示。近几年,鼓浪屿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充分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精心守护鼓浪屿的“根”和“魂”。鼓浪屿的歌声、琴声、读书声越来越浓,历史风貌得以再现,文化内涵得以彰显,社区活力得以复苏。</p><p class="ql-block"> 琴音萦绕,涛声依旧,如诗如画、如歌如梦的鼓浪屿,宛如女王皇冠上的“明珠”,散发着高尚、优雅、精致的人文魅力。</p> <p class="ql-block">沙坡尾是厦门港的源起之地,从清代起就作为避风港。沙坡尾是厦港街道辖7个社区之一,南侧毗邻南普陀寺和厦门大学,其名来源是因为这里是一大段沙滩的最末端。早期的厦门港是一处弧形的海湾,这一带海湾呈月牙型,金色的沙滩连成一片,故有“玉沙坡”美称。</p> <p class="ql-block">景点有:艺术西区、沙滩、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Realpower运动公园、厦大、沙坡尾活态文化展示馆、大学路、东方龙珠城堡、厦港龙珠殿、沙坡尾避风坞等。 </p><p class="ql-block">艺术西区:是厦门沙坡尾避风坞边上兴起的年轻文化艺术区,位于厦门市沙坡尾60号。这里包含了雕塑、陶艺、版画、服饰设计、手作木艺、动漫、音乐、纸艺、影像等艺术元素。</p><p class="ql-block">沙滩:沙坡尾,从前的一处再普通不过的小沙滩,避风坞,如今竟然成为大多数人来厦门旅游必打卡的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位于思明区大学路沙坡尾渔商码头,从厦门双子塔往西北走,一会儿就到了沙波尾,一眼看到的是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里面有免费画展。</p><p class="ql-block">Realpower运动公园:三层全景式落地窗,总面积3600㎡, 住在附近的居民不约而至,店铺的老板闲暇之余来此做做运动,热爱健身的学生们在这里碰头。</p><p class="ql-block">厦大:沙坡尾距离厦门大学西门步行约十分钟左右,因为在海滩的尽头,村子取名沙坡尾,很文艺的名字,而且离厦大艺术学院很近,一些新兴的小店纷纷出现,学生的口碑使得沙坡尾的人气逐渐上升,村子很有厦门本地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沙坡尾活态文化展示馆:是一个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具有渔港文化韵味和多元建筑风格的活态博物馆,展馆占地面积广。讲述了沙坡尾百年渔港从兴起、鼎盛、蓬勃拓展到产业转型的历史过程。</p><p class="ql-block">东方龙珠城堡: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沙坡尾吃堡负一层,古代艺术品展示,古代里的婚房等,让您亲临体验时光里的文化。</p><p class="ql-block">厦港龙珠殿:沙坡尾旁,双子塔下的龙珠殿,始建于清朝,里面有一艘很大的船王,五彩斑斓的颜色,这种文化,在闽南,马来西亚,台湾比较多。</p><p class="ql-block">沙坡尾避风坞:这里是临海的一个小村子, 渔船们只要躲进沙坡尾, 就会平安无事。</p><p class="ql-block">海湾公园:一座国家5A级湿地公园,而且免费对外开放,性价比极高。 傍晚看日落的最佳位置就是海湾公园的堤边,放风筝、散步玩滑板的项目。其广场绿地已经形成了“疏林草地”的景观效果。</p> <p class="ql-block">曾厝垵(Tsan-tshù-uann),中国最文艺渔村,为“曾厝垵文创村”的简称。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位于厦门岛东南部,有兔耳岭之草,太姥山之石,火山岛之礁,自然人文为一体。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周边景点包括厦门大学、胡里山炮台、厦大白城、环岛路、南普陀寺、万石植物园等。</p><p class="ql-block">作为景区的曾厝垵文创村只占0.33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曾厝垵是一个社区,现有曾厝垵社(曾厝垵文创村)、仓里社、前田社、西边社、前后厝社、东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8个自然村。共有10个居民小组,户数1473户,总人口4252人。总称曾厝垵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垵仓里社17号,占地面积1450㎡),社区设党委会,下设三个党支部,隶属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办事处管辖。</p> <p class="ql-block">厦门园林植物园,俗称“万石植物园”,位于福建省厦门岛东南隅的万石山中,背靠五老峰、南普陀寺、厦门大学,紧邻中山路商圈。始建于1960年,占地4.93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个植物园,是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植物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p><p class="ql-block">厦门园林植物园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是省、市和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首批环境教育基地与保护母亲河生态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厦门园林植物园始建于1960年,俗称万石植物园,是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现已引种、收集6300多种热带、亚热带观赏植物,建成棕榈岛、仙人掌世界、百花厅、松杉园、南洋杉草坪、蔷薇园等十多个各具特色的植物专类园。</p><p class="ql-block">万石湖:原为万石岩水库,建于1952年,当年为战备水库。园中两大水系水磨坑溪和樵溪汇流于湖。如今已成为植物园景观的核心,北侧松杉园、竹径,南侧为南洋杉草坪,东侧为棕榈岛、百花厅,西侧大坝上成排种植着原产美洲极具南国风韵的华盛顿棕,湖光倒影,别有一番景致。</p><p class="ql-block">棕榈岛:突入万石湖的半岛,三面临湖,青山环抱,湖光、山色、倒影融为一体。有数百种棕榈科植树物遍布于水隈、坡上,高低参差,枝叶各异,一片南国小岛风光。棕林深处有仿傣楼形式而筑的茶室,游人到此憩足品茶,可静静领略棕林风光、看雀鸟闲庭信步。湖西侧坝上植有高大硕壮,一线排开的大丝葵、华盛顿棕,湖光倒影成双,别具一番风采。</p><p class="ql-block">南洋杉草坪:位于万石湖南侧,占地12万平方米,是园内具有明显特色的景区之一,种植高大挺拔的各种南洋杉,恰到好处地利用缓坡地表现高、大、宽、广的意境,是游人休憩、嬉戏的场所。南洋杉是世界五大著名观赏树种之一,植物园现引种有2属7种,为全国之最。</p><p class="ql-block">蔷薇园:位于棕榈岛与万石莲寺之间,依地而修,始建于1995年,是一处以种植蔷薇科植物为主的专类园区,区内有“象鼻峰”和“万笏朝天”等景点。园内有大片草坪,节假日游人如织。园内除了栽种蔷薇、月季外,还种植有梅花、桃花、火棘、绣线菊和木瓜等蔷薇科植物。万笏朝天是厦门旧二十四景中小八景之一。过去万石山上未成片植树,远远望去,怪石层叠。成排的岩石一个朝向,似群臣拿着“奏板”在朝拜天子,故得名“万笏朝天”。“象鼻峰”由两石并成,石间隙极小,酷似象鼻,石上镌刻“象鼻峰”三字,是清朝雍正年间厦门海防同知李璋所提。</p><p class="ql-block">雨林世界:以有宽大的板状根,具滴水叶尖,茎上开花,绞杀现象,附生等特点的雨林植物为主。入口区原为部队营房,是当年炮轰金门的“八·二三”炮战后勤作战指挥部,现留下数座条石搭建的石头别墅,是市区为数不多保留完整的花岗岩石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沙生植物区(仙人掌世界):厦门园林植物园仙人掌世界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栽培各类沙生植物32科1200余种。现为中国最大的仙人掌园,分室外展区和展览温室两大部分。室外展区有形如巨瓶的瓶干树、高大雄伟的武伦柱,还有三角大戟、露兜树等,室外大规模种植、展示仙人掌植物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展览温室里各种仙人掌植物争奇斗艳:这里有国内自行栽培的最大金琥王,有罕见的金刺般若、霸王树、龟纹木棉,还有南非引种的生石花、棒叶花等小巧玲珑、亲亲可人的多肉植物。</p><p class="ql-block">厦门园林植物园除有植物造景外,还汇集了不少自然奇观和人文胜景,主要有“太平石笑”、“天界晓钟”、“中岩玉笏”等;</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南靖云水谣”原名长教,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景区,国家5A级。那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p><p class="ql-block">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2005年底,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p><p class="ql-block">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为借《云水谣》之名树立品牌,将《云水谣》这部优秀作品的人文意蕴和道德情感充分展现在这条闽西南古栈道上云水谣,“南靖云水谣”原名长教,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景区,国家5A级。那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2005年底,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1]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为借《云水谣》之名树立品牌,将《云水谣》这部优秀作品的人文意蕴和道德情感充分展现在这条闽西南古栈道上,让游客在观赏奇楼美景,领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的同时,感受闽台交流的深远渊源,当地政府将村中这条长10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让游客在观赏奇楼美景,领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的同时,感受闽台交流的深远渊源,当地政府将村中这条长10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漳州南靖土楼</p><p class="ql-block">遍布在漳州市南靖县山区。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p><p class="ql-block">南靖土楼 成千上万,堪称“土楼王国”。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斗月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塔形、合字形、凸字形、前方后圆形、套筒形、雨伞形、方圆结合形、马蹄形等,并且拥有最大、最高、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楼和蔚为壮观、美不胜收的土楼群。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誉为是“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烈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对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前期考察的美国专家内维尔.阿格纽认为“是我所见到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民间建筑”,中国文物局、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评价“看似千篇一律,实则不拘一格,各具特色”、“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路秉杰带领师生完成《福建南靖圆寨实测图集》后说:“没有看到南靖田螺坑的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p><p class="ql-block">主要土楼</p><p class="ql-block">梅林和贵楼</p><p class="ql-block">最高的土楼 ——梅林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共5层,高21.5米,每层28间,共140间。这座楼共用20厘米口径的杉木柱220根,65厘米口径的梁材780根。令人称奇的是,这座楼建于沼泽地上却没有桩基,就像一艘大船飘浮在海上,虽历经200多年仍巍然屹立。</p><p class="ql-block">书洋顺裕楼</p><p class="ql-block">最大的土楼 ——书洋顺裕楼。建于1937年,外廊直径86米,每层72间,4层计288间,楼中又有80间,共368间。背山面水,气势恢宏,有“王中之王”的盛誉。</p><p class="ql-block">南坑翠林楼</p><p class="ql-block">最小的土楼—— 南坑翠林楼。内墙直径只有9米,3层36间。</p><p class="ql-block">梅林怀远楼</p><p class="ql-block">保护最完好的土楼—— 梅林怀远楼。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直径38米,高4层14.5米,共136间。楼内雕梁画栋,佳联成对,读来回味无穷。处于核心位置的“斯是室”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精巧秀气,古朴天然,置身其中,仿佛有朗朗书声。这是一座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p><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p><p class="ql-block">最奇特的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由一座方形土楼(步云楼)、一座椭圆形土楼(文昌楼)和三座圆土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组合而成,布局合理,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居高俯瞰如绽放的梅花,山脚远眺又似布达拉宫,是土楼民居中最精美的组合群体。</p><p class="ql-block">关于南靖土楼的几个数字:</p><p class="ql-block">五个之最 :汇集了现存最高、最大、最小、最奇特、保护最完好的土楼。</p><p class="ql-block">六种功能 :聚族而居,教化娱乐,安全防卫,防风抗震,防火防潮,冬暖夏凉。</p><p class="ql-block">七大特点: 源远流长,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结构奇巧,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p><p class="ql-block">八种形状 :圆形、方形、椭圆形、弧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马蹄形。</p><p class="ql-block">最小九米 :最小的土楼——翠竹楼直径只有9米。</p> <p class="ql-block">厦门环岛路(英文:Island Ring Boulevard),全程43公里,宽60米,双向6车道,为城市一级次干道。机动车道18-24米,非机动车道6-7米,人行道6-8米,绿化带80-100米。</p> <p class="ql-block">厦门环岛路是厦门市环海风景旅游干道之一。环岛路的建设一直奉行“临海见海,把最美的沙滩留给百姓”的宗旨,有的依山傍海,有的凌海架桥,有的穿石钻洞,建设起点高,标准严,充分体现了亚热带风光特色。形成了曾厝安综合服务中心、黄厝旅游服务中心和前埔会展中心,整条道路自然清新,品位高雅,美观大方。2000年,“东环望海”被评定为厦门新二十名景之一。其中从厦门大学到前埔的一段海岸,长约9公里,称为黄金海岸线,是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海滨绿色长廊。</p> <p class="ql-block">厦门机场 3月19日结束厦门游,第一次坐飞机,激动又忐忑。睦兴奋的大叫我太开心了,终于坐上飞机了,开始时紧张的抓紧我的手,一会就适应了,开始不停开合安全带,调皮捣蛋。</p> <p class="ql-block">从飞机上看云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