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百寺-日吾德庆寺(青瓦达孜宫)

夜听秋鱼

日乌德庆寺<br>日乌德庆寺,格鲁派寺院。位于西藏山南琼结县北乌日山下。建于明末清初,倡建者为一世班禅。起初只有佛殿一座和房屋近三十间,后经多次扩建,成为中等寺院,盛时有僧五百人。一世、二世、五世、七世、九世达赖喇嘛都在此驻锡过。五世达赖喇嘛就出生地就在寺庙旁边的雪村里,他最早就在日吾德庆寺出家。<br>寺庙所在的山像大象,“大象”的藏语是“朗波齐”,人们称之青瓦达孜山”。日吾德庆寺便被称为“建于大象脖颈上的寺庙”。五世达赖驻锡此寺时,专门写了几句诗,赞颂该寺:“像白米和珍宝堆在理想之地,那是格鲁教在琼结兴旺的标志,日吾德庆,健在威武的大象脖颈上,祝愿日吾德庆永远昌盛!” 1949年以前,全藏三千多寺院中只有六座能派出僧人在西藏地方政府中出任四品僧官“孜仲”,日乌德庆寺为其中之一。寺中有大经堂、佛殿和僧舍等大量建筑,藏有很多珍贵文物。其中有七世达赖喇嘛噶桑嘉措的父亲索南塔杰建造的金佛(弥勒佛)一尊。日乌德庆寺的半山腰上,还有一个醒目的圆形封土堆,传是金城公主的墓(现在考古认为是文成公主墓的可能性更大)。<br>寺庙侧面的山峰上,一条长长的古城墙,沿陡壁盘旋而上,即是声名显赫的“青瓦达孜宫”。青瓦达孜宫建于第九代赞普布德贡杰时期,到第十一代赞普俄肖勒,分别在此建“青瓦六王宫”即“达孜、桂孜、扬孜、赤孜、孜母琼结、赤孜帮都”,形成宫堡群落,山南端的石壁上,有两处古代摩崖石刻,年代不详,主要有人物石刻和文字石刻两种。人物造像共五十六身,均为藏传佛教诸佛、菩萨、护法神,最大的高三米,最小的不足二十厘米;文字石刻内容多为六字真言。石刻历经风雨侵蚀,大多已经斑驳不清。是早期吐蕃赞普宫殿群。雅砻部族以琼结地区为中心,当时的历代赞普就居住在这里的堡寨里,这里曾是吐蕃早期的故都。宫殿遗址及连接几座古堡的的古城墙遗址至今尚存,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显然有踞城御敌的军事意义。第八代赞普失手砍断天梯,肉身留在人间,也葬在“青瓦达孜山”。 明朝时西藏地方政权帕木竹巴崛起,将青瓦达孜宫改建成琼结宗的宗政府(县政府),青瓦达孜山下就是现今的琼结县城。县城中有传说的西藏第一美女“达娃卓玛”的旧居,达娃卓玛与六世达赖的青梅竹马,民间有很多关于她的传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