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甲流”,我们在行动!——白泥湖中学致家长的一封信

Miss冯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您好!春季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是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近期,甲流患者呈现增多趋势。儿童自身抵抗力较低,极易感染甲流。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请您了解必要的防治知识,配合学校做好甲流的预防和健康知识宣传。</p><p class="ql-block"> 近期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热和嗜睡等症状,请暂缓返校,及时带孩子就诊,并告知班主任您孩子的就诊情况,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控工作。如果您的孩子确诊为“甲流”等传染病,请及时报告学校,不可瞒报,以便学校及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待孩子症状消失48小时后,凭医院开具痊愈证明,方可返校。</p><p class="ql-block"> 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请每一位家长务必重视,但也不要恐慌、不要害怕,科学防治。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甲流?</p><p class="ql-block">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4大家族每年会呈季节性流行。甲流指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冬春季。</p> <div>甲流有哪些表现?</div><div>1 突发高热,恶寒症状明显<br> 甲流感染者一般在发病3~6小时内发热,并迅速转为高热,发热常为甲流病人的首发症状。发热后病人会陆续出现感染的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由于体温上升迅速,病人常感觉恶寒。高热一般会持续3~5天,经过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br>2 严重头痛、全身酸痛<br> 80%以上的甲流病人在患病后会出现严重头痛症状,以眉弓、太阳穴部位最为明显。由于“甲流”病毒的侵袭,释放的毒素引起大量酸性物质的产生,病人往往还会感到全身性的肌肉酸痛、关节疼痛。<br>3 持续的疲劳感,虚弱感<br> 大多数甲流病人发病后精神很差,会感觉到明显的疲乏无力,头晕、犯困、四肢无力,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br>4 胸部压迫感<br> 部压迫感表现为胸闷、憋气、呼吸不畅,病毒可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的感染,导致气体交换不足,出现轻度缺氧症状。<br></div> <div>甲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div><div> 甲型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div> 呼吸道传播: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唾液、分泌物等方式传播给健康的人群。<br> 间接接触传播:病毒还可以通过被污染的衣物、餐具、洗漱用品等物品,经消化道或结膜途径引起感染。<br> 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如何预防甲流?<br>1、减少聚集<br> 流感病原主要通过人们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闭塞的房间也会让细菌和病毒密度上升,增加病原传染几率,家长也应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br>2、接种疫苗<br> 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是增强对病毒免疫力的有效方法,家长自愿让孩子接种。降低罹患流感的概率,并减少重型和危重型流感的发生。<br>3、远离毒源<br>  家里有人确诊感染流感病毒应及时治疗或隔离,以免传染给幼儿。让幼儿远离流感病毒携带者,避免与之近距离接触,以防感染。<br>4、讲究卫生<br>  让幼儿在家勤洗手,多喝水,保持良好规律的作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等行为均可降低患流感的风险。 <div>“甲流”来袭,学生应该怎么做?</div>1、“防”: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br>2、“报”:出现身体不舒服,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br>3、“养”:患病后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温馨提示:<br>1、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多开窗通风。注意居家卫生,保持居室卫生清洁。<br>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常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br>3、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营养搭配,规律休息,多做户外运动,少去人流聚集及空气污浊的场所。<br>4、家长须每天掌握子女健康情况,若有不适,应为他们测量体温。如子女发热超过 37.5°C 则不应上学。 <br>5、凡子女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的应及时就医,并报告学校,待治愈退烧三天后方可返校,避免感染他人。 <br>6、与学校配合,若学生在校发热,请及时将学生接回,并及时就诊。 <br>7、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季节性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遵循自愿自费的原则,可前往县疾控中心或医院接种流感疫苗。 编辑:冯超<div>审核:汪灿 杨志军 </div>

甲流

流感

发热

呼吸道

家长

症状

传播

孩子

感染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