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大凌河段上的青绿之约

黑山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年来凌海市充分发挥湿地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实施大凌河口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构筑物拆除、湿地植被恢复、潮沟疏通等。修复后,大凌河及两岸物种进一步丰富,水资源得到净化,鸟类等生物的栖息环境得到改善,海岸线生态景观和岸边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凌海大凌河口滨海湿地周边生态环境、大凌河水量、水质的悄然变化,给大凌河带来了勃勃生机。从春寒料俏的二月开始,大凌河就变成了鸟的乐园。众多久未谋面的“老朋友”闯入人们的视线,还回归了多种珍稀濒危鸟类。一次坐车从锦州回来早一点儿,太阳还沒落山,大凌河特大桥南,河水波光粼粼,密密麻麻的的一片候鸟在水中嬉戏,这一景象再一次兴奋了我的神经,让我忍不住请假休息与它们约会在大凌河凌海段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凌河凌海段因为整治,水清了,水蓝了,水深了,生态好了,两岸空气新鲜了,候鸟多了,大凌河两岸成为了人们休闲的圣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2017年开始,从东岸到西岸,从大凌河公路桥北输水桥至南生态园折返,我俩每年都骑行百里,与大凌河凌海段的生灵共享青绿之约。这期间让我认识了大凌河的珍贵候鸟:赤麻鸭、白天鹅、白鹭、凤头鸊鷉、骨顶鸡、黑翅长脚鹬、琶嘴鸭。也学习了不认识的候鸟赤麻鸭、凤头䴙䴘、骨顶鸡、黑翅长脚鹬、琶嘴鸭相关知识。</b></p> 赤麻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网上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赤麻鸭(学名:Tadorna ferruginea)体型较大,体长51-68厘米,体重约1.5千克,比家鸭稍大。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嘴、脚、尾黑色;雄鸟有一黑色颈环。飞翔时黑色的飞羽、尾、嘴和脚、黄褐色的体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鲜明的对照。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5枚,卵椭圆形,淡黄色,雌鸟负责孵卵。主要繁殖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沿岸、非洲西北部、亚洲中部和东部,越冬在日本、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缅甸、泰国和非洲尼罗河流域等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大凌河八家子段几千只赤麻鸭,再次拉开了大凌河生态环境美展的序幕,丰富的生物链,荡漾的凌河水,引来了多种候鸟栖息。</b></p> 白天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往年白天鹅大凌河栖息地,在公路桥北输水桥处。赤麻鸭、白天鹅成为了大凌河特大桥桥北初春里最美的风景。近年大凌河水增多,水深、河面宽,虽然候鸟挺多,但是停留时间不长,在水中间,离岸边远,看到的都是小点点的游动和飞舞。想拍到好看镜头必须天天去蹲守、进行瞬间抓拍,十分考验耐性和摄影水平。赤麻鸭的图片是去年拍的,白天鹅的图片先后拍摄于2018至2023年之间,2023年在大凌河凌海段白天鹅的停留地点、时间、批次、数量都要多于往年,我家先生蹲守3天,终于抢拍到了多个满意的画面。</b></p> 白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人称“白衣仙子”。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夏季一个白鹭族群在大凌河公路特大桥桥北的河滩地上安家落户,凌海周边的摄影爱好者与它们成为了要好的“朋友”,陪伴它们渡过了仲夏、深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拍到白鹭的可爱影像,我的先生置办了全套的迷彩装扮,连照像机都给穿上了迷彩脖套。以坚强的毅志,耐得住寂莫的毅力,连续多天蹲守、埋伏、隐藏在白鹭栖息的河滩边上的草丛中,施秘镜之眼的操作。因为怕惊动白鹭、自行车必须放在很远处,然后步行悄悄地向目的地靠近。这期间他摔倒了两次,一次摔到了肩臂,一次摔到了腰腿。腰腿大片青紫,白鹭11月份离开了,他腿上的青紫还没有消退。肩臂的摔伤至今未能全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过去了六年多,再看他抓拍的白鹭各种另人心动的展翅飞翔瞬间,真真地被他的那份执着和热爱而感动了。</b></p> 凤头鸊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网上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凤头鸊鷉别名浪里白。凤头鸊鷉前额和头顶部黑褐色,枕部两侧的羽毛往后延伸,分别形成束羽冠;颈部围有一圈由长长的饰羽形成的,像小斗蓬一样的翎领,基部是棕栗色,端部是黑色;脚的位置几乎处于身体末端,尾羽短而不显,趾侧有瓣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3月30日有摄影爱好者在大凌河公路特大桥拍到了凤头鸊鷉,发于朋友圈。得到这一消息,我们也于3月31日骑行到大凌河西岸大凌河公园,大凌河上近千只鸭子十分活跃,追逐嬉戏。偶有一只凤头鸊鷉冒头,亮相过后又钻入水中。这种鸟长相甚是好看,为大凌河又增添了一道美丽风景。这种鸟不多,多数游客没见到过,也不认识,查百度才知叫凤头鸊鷉(读音辟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凤头鸊鷉,极善水性,时常把头部朝下没进水里,接着完成一个前滚翻动作,然后在水下做一段高速度潜泳,再在远处露头冒出水面,看着好看,但十分难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3月31日拍摄的凤头鸊鷉镜头效果不理想,后来有摄影爱好者指点,大凌河公路桥北水浅一点儿的地方,凤头鸊鷉离岸边近,拍摄效果好一点儿。4月1日早6点我家先生又专程去到大凌河西岸公路桥北,功夫不负肖心人,抓拍到了理想的凤头鸊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凤头鸊鷉是体形最大的一种鸊鷉,有鸭子一样大小,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b></p> 骨顶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骨顶鸡这种鸭身鸡头的鸟,搜寻我的记忆,一点印象都没有,就看一只只黑黑乎乎的,遍布大凌河桥南水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网上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骨顶鸡属(学名:Fulica):是鸟纲、秧鸡科的一属中型涉禽,共有11种。体重450-2500克,体长32-60毫米。嘴长度适中,高而侧扁。头具额甲,白色,端部钝圆。跗蹠短,短于中趾不连爪。大多数潜水取食沉水植物,趾均具宽而分离的瓣蹼。体羽全黑或暗灰黑色,多数尾下覆羽有白色,上体有条纹,下体有横纹。两性相似。身体短而侧扁,以利于在浓密的植物丛中穿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偶尔也见单只和小群活动。有时也和其他鸟类混群息栖和活动。善游泳和潜水。杂食性,在池塘的软土中或枯叶中探食,主要寻找小型水生动物;吃种子、核果、嫩枝、叶等。在水边或水中的植物丛中营巢,两性营巢,每窝产卵5-10枚,每年产1-2窝,孵卵期14-24天。两性都参加孵卵,通常由双亲喂食和照顾幼鸟。1岁或不足1岁便开始繁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广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中国分布甚广,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北至黑龙江、内蒙古,东至吉林长白山,西至新疆天山、西藏喜马拉雅山,南至云南、广西、广东、福建、香港、台湾和海南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网上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骨顶鸡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迁徙中停留在大凌河的骨顶鸡特别多,最多时得有3、4千只,但在大凌河停留时间不长,头一天看到第二天就沒有了。一批飞走了又来一批,持续十多天。3月31日再看时少了许多也得有千余只。大凌河的青绿,大凌河的生态变化,稳定了它在候鸟迁徙中的国际通道地位。</b></p> 黑翅长脚鹬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黑翅长脚鹬,拍摄于2022年4月9日。因为前天去大凌河桥北只看到3只骨顶鸡,还离岸很远,只是欣赏了一下沿途风景。今天去,没抱任何希望,也没想骑很远。从家里出发直奔大凌河铁路桥北,沿着河滩边上向桥南走,只有静静的河水,没有飞鸟,正犹犹豫豫想往回走时,向桥北望,发现有飞鸟,我俩又推车折返桥北,惊喜发现有长脚鸟在河中觅食。先生兴奋的举起长焦相机连拍数张,我俩欣喜地看长脚鸟悠闲地觅食,骄美地飞舞。因为河滩路上有手扶拖车过,我们都担心惊飞了小鸟。然而担心是多余的,小鸟依然悠闲,后来发现连火车的轰鸣声对小鸟都没有影响。没带三角架,长焦镜头举着有点累,我自报奋勇的当三角架,长镜头放在我的肩上增加了稳定性。一个小时,拍了135个镜头,不虚此行,一饱眼福了。黑翅长脚鹬头部和翅膀呈黑色,嘴细长笔直,长着鲜红而修长的双腿,宛如亭亭玉立的美人,像“水鸟模特”和“红腿娘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到家后赶紧查询,此鸟叫黑翅长脚鹬,鸟中巴蕾舞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网上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黑翅长脚鹬,体长约37厘米。特征为细长的嘴黑色,两翼黑,长长的腿红色,体羽白。颈背具黑色斑块。幼鸟褐色较浓,头顶及颈背沾灰。雌鸟和雄鸟基本相似,但整个头、颈全为白色。上背、肩和三级飞羽褐色。冬羽和雌鸟夏羽相似,头颈均为白色,头顶至后颈有时缀有灰色。虹膜红色,嘴细而尖,黑色,脚细长,血红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在浅水中或沼泽地上活动,非繁殖期也常集成较大的群。有时也进到齐腹深的水中觅食。行走缓慢,步履稳健、轻盈,姿态优美。觅食方式主要是边走边在地面或水面啄食。或通过疾速奔跑追捕食物。有时也将嘴插入泥中探觅食物。有时甚至进到齐腹深的水中将头也浸入水中觅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春季于4月初至5月初迁来中国北方繁殖地,秋季于9-10月离开北方繁殖地往南迁徙。常成群迁徙。在中国繁殖于新疆、青海、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迁徙期间经过中国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四川、云南、西藏、江苏、福建、广东、香港和台湾。部分留在广东、香港和台湾越冬。</b></p> 琶嘴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4月11、12、13日在大凌河岸、大凌河公路特大桥南至高速铁路桥、北至京哈铁路桥骑行三天,终于在13日与琶嘴鸭相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网上查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琵嘴鸭(学名:Anas clypeata):属中型鸭类,个体比绿头鸭稍小,体长43-51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雄鸭头至上颈暗绿色而具光泽,背黑色,背的两边以及外侧肩羽和胸白色,且连成一体,翼镜金属绿色,腹和两胁栗色,脚橙红色,嘴黑色,大而扁平,先端扩大成铲状,形态极为特别。雌鸭略较雄鸭为小,外貌特征亦不及雄鸭明显,也有大而呈铲状的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广泛分布于整个北半球。繁殖在英国、欧洲大陆、中亚、西伯利亚、蒙古、中国东北和西北,一直到堪察加半岛,越过白令海到美国阿拉斯加,往南到加利福尼亚,往东到大西洋沿岸。越冬在欧洲南部、亚洲南部、菲律宾、日本、非洲北部和东部、北美南部、墨西哥,也有少数在加里曼丹北部和夏威夷越冬。</b></p> 沿途风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凌海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再添新绿工程,3000多株名贵树木美海棠、柳树和丁香等行道树和灌木的栽置,有力改善了沿线生态环境,为大凌河沿岸增添了新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风蚀的大凌河堤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凌海段大凌河治理之后,风沙小多了。虽然偶尔也刮沙子,但终究不能影响居民生活。风刮过之后,艳阳下沙丘也是美丽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之始,春已来,候鸟齐飞,惟愿生活可期,人情可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飞鸟至,春正归,唯愿勃勃生机,万物复苏,只此青绿,共赴之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愿河随人願,愿人随春好,愿春与人宜,不负春光,不负韶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