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

艾阅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知行: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对于人生的思索可以深入到极致,但在生活中要能回到现实,知行合一去快乐的改变生活,这两者并不矛盾,反而会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般相辅相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知行,在现代教育中,可以理解为,学生们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得有实践和经历,课堂学习是必然,走出课堂也很关键。学生们处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即使课堂上的课本是统一的,可走出课堂,见证的事物却不同。农村学生走出课堂,看的是大山溪流,庄稼土地,城市学生走出课堂,看的是博物馆,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育资源的参差,家庭条件的不同,造就了学生发展路径的差别。很多同学羡慕北京的学生,他们出生就拥有了外省同学不具备的高起点。北京的学生去天安门、故宫、长城、博物馆是家常便饭,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一辈子只有一次,一些生活条件不足的学生一辈子都没有。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也不如家里给铺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京一所学校,四年级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时,班里一多半的学生举手表示,自己早就去亲眼看过钱塘江大潮。老师讲《雅鲁藏布大峡谷》,拓展资料讲到了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这个时候一位同学举手:老师我假期的时候刚去过,我妈搞了一架直升飞机,在上面飞了一圈。学生在学习下一学期的课文前,家长带着学生,先将课文中出现的地方玩一遍,让学生觉得学习并不是苦读,亲身感受才更有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些问题很难说,人家好几代人的努力,将这一代的孩子送上优质教育的高台,普通人一代的努力怎么可能会赶超?既然家庭没能给自己提供更高的台阶,那自己就得通过学习去争取。也没有必要去制造焦虑,不去观世界,也同样会有世界观,别被虚无的等级绊倒。即使没有那么好的教育资源,也没必要焦虑和眼红,向上看是见世面,向下看也能开眼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知行,本身就不可分开,只因后世学者把知和行截然分开,当作两件事用功,失却了知行的本体,而事实上知行是同出自一个本体的,所以,才有知行合一并进的说法。知行就是,一举两得,得心应手,手舞足蹈,道头知尾,未雨绸缪,谋如涌泉,全知全能,能谋善断,断决如流,流水行云,运转时来。正如:将心比心,才有知心;以心暖心,才有恒心。守住心中的风景,才是最美;拥有不变的感情,才是最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