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书是弗洛伊德1915至1917年讲授的精神分析讲稿,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28讲。前两篇对没有精神分析基础的读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则通过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加上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p><p class="ql-block"><b>动作失误</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更改了另一个意向从而产生有意义或无意义的混合结构。有些人在他人为他失误动作作解释时,坚持说他的失误动作没有意义,这反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当事人拒绝承认失误动作的意义,我们就无法得到这种假定的意义的直接证据。对当事人否定失误动作的意义,我们从哪里寻找环境的证据呢?答:1.来自于过失之外的类似现象,如无意说错一个名字或故意说错一个名字有同样的侮辱之意,2.来自于出现失误动作的心理情境,过失者的性格及过失之前所具有的印象,失误动作或许就是对这些印象的反应。我们要从心理情境中获得失误动作意义的环境证据。我们遗失一个东西,往往是由于我们和赠送者不愉快而不愿记起它,或由于厌恶旧物,希望找个借口获得较新较好的物品,当然将东西失落、损坏或毁坏也有同样的效果。因此当动机消失了,失物也变容易找到。我们把小失误看作是预兆,并在它们不明显就把它当做意图的信号,那么我们一定可以避免许多失望和苦恼。第4讲失误动作有许多其他的现象与失误动作有很密切的关系,但不宜称为失误动作,我们将它称为偶然和症状性动作。失误是两种不同的意图之间相互干扰的结果,它们是被干扰的意图和干扰的意图。对讲话者说某事的意图的压制是口误发生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对失误动作的更加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未知的因素对心理生活的其他模糊领域做彻底的研究是必要的:只有通过这些研究而得到类比,才能使我们敢于对有关失误动作进一步说明做出必要的假定。人们很难只谈论口误而自己不犯口误。比如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错把长音发成短音,在随后读书过程中,他接着会将一个短音发成长音,造成一个新的失误来补偿前面所发生的失误。笔误和口误相似,极为普通的小笔误,包括凝缩和前词影响后词,同样表明写字者不喜欢写字或缺乏写字的耐心。读误遇到的心理情境与口误或笔误不同,读误由完全退代组成。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探索:1对读误的结果进行联想,首先想到的是什么?2.读误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3.所读的原文本身可引起干扰,将原文改为相反的字样。遗忘失误~干扰意图的目的都是一种相反的意图和一种不愿意。也就是一种意图表明它有直接或间接的敌视它的一种相反意愿。如某人忘记了约会,有可能他不愿见这个人,也有可能不喜欢约会地点。有人忘了寄信,有可能信的内容让他不舒服,也有可能联想到另外一封信让他产生厌恶之感。遗忘产生于一种冲突意愿:比如说有人忘记还书、还债,说明一定有不愿还书或不愿还债的意图。遗失和误放对我们来说具有特殊的兴趣,它们可以服务于多重目的。比如说遗上人某东西,有可能是被用旧了想用一个好的代替,或者说我们不再喜欢它,我们不再想和给予此物的人有好的关系,或者我们不想回顾到得到此物时所处的环境。贻误常用来满足某人应当自我否定的愿望。贻误火车有可能他内心并不想去。如果人类对失误动作有很好的理解,并且时常表现出他们已掌握了他们的意义,那么就不会把失误看作是偶然的、无意义现象,也不会强烈反对精神分析的有关解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