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送教之东风 助推专业成长

安妮的幻想

<p class="ql-block">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花开时。在这鲜花初绽时节,在3月21日这天,我们踏进莒县店子集街道中心小学,用心聆听了省教科院“送教助研”之小学道德与法治专场的精彩课程。</p><p class="ql-block"> 来自莒县第五实验小学的闫爽老师,青岛镇江小学的宋阳老师和省实验小学的王莹老师,先后为我们执教了三年级的三节课。课堂上,老师们或神采飞扬,或娓娓道来,创设真实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课后,三位老师进行了说课,省教科院的谭主任也进行了精彩的评课,并对在场的老师寄语:育才先育人,重视德与法!</p><p class="ql-block"> 虽然整个活动只有半天,但我们这几个小时所听的学到的,足够受益终生。我们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了下来。</p> 一次学习,一份收获,一段成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育才小学 许欣</p> <p class="ql-block">  距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刚刚颁布不久,我就遇到了省教科院“送教助研”的活动。这无疑将提升个人研读新课标、运用新课标的水平和能力,助推专业成长。</p><p class="ql-block"> 来自莒县、青岛和济南的三位名师为我们带来三节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台下的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给予讲课老师热烈的掌声。我也被授课老师的个人魅力和深入浅出的课堂所深深吸引。</p><p class="ql-block">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这条路上,我刚刚起步,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这三位老师的教学使我如沐春风,我也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那就是每一堂课都要“有情、有境、有形”。</p><p class="ql-block"> “有情”指的是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感的生成,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德育意义;“有境”是指我们的课堂要创设来自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这样才能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有形”则要求教学目标必须落到实处,落到学生可以看得见的行动中。</p><p class="ql-block"> 教无涯学亦无涯。每一次学习都是翻山越岭,向着更高处前进,向着榜样靠近。沐浴此次教研的春风,带着思政课教育的热忱,我将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去。 </p> 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育才小学 迟慧敏</p> <p class="ql-block">  3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省教科院“送教助研”的活动,聆听了来自莒县、青岛和济南的三位名师为我们带来三节别开生面、干货满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p><p class="ql-block"> 乘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东风,三位老师严密的教学逻辑、生动的教学语言和把控教学节奏的能力,使我受益匪浅。在课堂呈现中,不仅情境创设使学生有“沉浸式”感觉,而且极大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举手回答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 教学提示,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三位老师的课堂就将此完美运用。</p><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是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小白,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灵魂和实质,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p>

法治

老师

课堂

教学

道德

教科院

学生

三位

莒县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