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传承弘扬延安精神,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

张绍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辉煌篇章,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含义及概念的提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广义上说,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依靠党政军民的共同奋斗,逐步形成的一整套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作风。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狭义上讲,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延安时期培养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用一句话说,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光荣传统的总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延安精神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的精华与结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延安精神概念的提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0年秋,毛泽东使用过“延安作风”的概念。毛泽东对迎接他到马列学院做报告的四个干部说:“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才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不要接接送送,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他西安作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的概念。内容:1、态度积极,没有丝毫消极态度;2、不怕困难,能征服一切困难;3、调查研究工作;4、和群众打成一片,带领群众克服困难;5、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9年9月,周恩来视察刚建成的广播大楼,第一次使用了延安精神的概念:“广播大楼建成了,比起延安窑洞来条件好多了,你们一定要用延安精神做好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8年5月3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共同发表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社论中提出了“延安精神”的完整概念:在长期斗争中用毛泽东思想培养起来的延安精神,代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彻底革命精神,代表了无产阶级的艰苦奋斗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延安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延安精神产生的客观条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已经成熟,为延安精神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邓小平说:“延安时期那一段,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比较完整地形成起来的一段……”《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共收入159篇文章,其中在延安时期写成的达112篇,占总量的70%以上。延安城内写成的达到92篇。</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泽东思想来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同时催生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实践井冈山的斗争、长征、抗日战争。党领导的井冈山斗争、长征和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为延安精神的产生提供了实践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首先,延安精神是以井冈山精神为直接来源的。井冈山斗争(1927.9—1930.2):共两年四个月。毛泽东带200人上山,通过艰苦奋斗,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块根据地,中国革命实现了由城市到农村的重大转变。实现了中国革命的重大转变。井冈山精神: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创新气概,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优良作风,为正义而牺牲的奉献精神,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群众观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习近平同志2016在江西考察调研时的讲话指出;井冈山精神内涵: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次,延安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直接继承和发展。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千里。在长征中培育形成了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神;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再次,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催生了延安精神。面对抗战时期的艰难困苦,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实践中进一步培育形成延安精神。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中华民族本身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为延安精神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文化基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勤劳勇敢、不畏艰苦,重视团结统一,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得到了升华,勤劳勇敢的精神升华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创业精神;团结统一的精神升华为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升华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延安精神产生的主观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党的正确领导是延安精神产生的根本前提。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开始逐步成为党和军队的领袖,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1943年3月的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在组织上明确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七大最终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破除了教条主义,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35年1月,遵义会议毛泽东进入政治局常委,“协助周恩来在军事方面工作”。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北吴起镇。1935年11月3日,毛泽东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1936年12月7日,正式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37年8月22——25日,洛川会议上军委改组,毛泽东仍然是军委主席。六届六中全会排除了王明教条主义的干扰,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之后,经过几年的延安整风,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逐步得到全党的认同。后经过1943年3月20日的政治局会议、六届七中全会、七大,使全党形成了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七大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新一代领导集体能较纯熟地应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践出发成为各项工作的总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陕甘宁边区的艰苦环境磨炼是延安精神产生的直接根源。1939年2月2日,毛泽东说:“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没有一个人赞成,解散也没有一个人赞成,那我们就自己动手吧。”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通过边区军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大生产运动,到1944年就实现了丰衣足食。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的伟大号召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之中,同时培育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珍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有计划培养教育是延安精神产生的重要基础。抗战爆发后有大量的爱国青年来到延安。1937年5—8月经西安办事处介绍去延安的革命青年就达2288人;1938年到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安的有一万人,1938年至1942年达五万余人。加强学校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先后创办了中央党校、抗大、陕北公学等32所干部学校。通过报纸杂志、新闻广播进行宣传教育。延安是培养干部的大熔炉、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大熔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延安及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哺育和影响是延安精神产生的必要条件。延安及陕甘宁边区,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人民生活困苦。但这里的人民富于革命斗争传统和不怕吃苦、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民主革命时期的刘志丹和谢子长都表现出了英勇的气概和奋斗的精神。通过英勇奋战,建立和保持了土地革命时期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延安时期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精神面貌是延安精神产生发展的重要保障。1940年2月1日毛泽东指出: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的根据地。在根据地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吃摩擦饭,十没有发国难财。党群干群关系、军政军民关系和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延安精神是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宝库。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延安精神的灵魂、精髓、本质和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一个政党的政治方向,就是指这个政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它集中反映着这个政党所代表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世界的终极指向和永恒归宿,是始终不渝、一以贯之的精神标识。精神的动力源泉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历来都强调将信仰同实际紧密结合。在延安时期,党正是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落实到拯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使命担当上,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成功解决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得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正是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所蕴含的党的理想信念维度把握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其理想信念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现实聚焦,是理想信念与肩负使命的内在统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中国共产党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就要求党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发现真理、坚持真理。延安时期,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以宏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赋予实事求是这个中国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将其上升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经过延安整风得到全党认可。在延安时期,实事求是不仅体现在党的思想理论中,使党把握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正确方向,成功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革命到底如何举好马克思主义旗帜这一重大课题,而且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革命的战略策略中,体现在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作风中。就延安精神内在逻辑而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石,是渗透在延安精神中的精髓,这正是延安精神所具有的科学性之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和核心。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党的宗旨体现党的性质。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正如毛泽东所讲:“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确立这一根本宗旨,就使党的道德观建立在完全彻底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基础之上,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基本的价值追求和检验党性强弱的根本标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理论上看,延安时期是党的历史上对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观点对待人民群众、以什么样的作风赢得人民群众拥护、以什么样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进行系统概括和总结并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 </span>从实践上看,延安时期也是党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关系,构建密切的党群关系的重要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党坚持唯物史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特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决定的。党的先进性只有通过党长期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才能体现出来;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通过党长期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才能表现出来;党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只有通过党长期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才能实现。党是在艰苦奋斗中发展壮大并创造辉煌、成就伟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反映了党自主、自强、自立、自信的意志品格和精神风范,体现在党的一切工作中。延安时期,在思想理论建设上,党冲破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束缚,开创出马克思主义新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党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者、维护者,善于斗争、敢于斗争,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抵制共产国际“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指示,克服抗战初期党内右的错误思想干扰,坚定不移地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成为民族利益的坚定捍卫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上,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军民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在被“困死、饿死”的巨大危机面前,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斗志,战胜困难,创造出奇迹。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党领导的根据地人民和军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的“囚笼政策”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以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大量歼灭日军,使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之一,使人民军队成为中国抗战的台柱子。正是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党在推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不信邪、不怕压、敢于胜利的政治勇气,奋发有为的顽强斗志,藐视一切困难、克勤克俭、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作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四、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传承延安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的讲话中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传承延安精神,深刻理解延安精神实质,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砥砺奋进的力量、艰苦奋斗的力量、人民至上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新时代党员、干部弘扬延安精神,就要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中国共产党是有远大理想追求的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党之所以叫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我们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奋斗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实现这一制度,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最高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理想都是共产党人最主要的力量源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夯实思想基础。延安时期,我们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为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今天,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是要查找党性的差距。今天,我们要用延安精神锤炼党性,需要用延安精神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来检视党员、干部党性上的差距和不足。查找解决思想不纯问题,挺起精神脊梁;查找解决政治不纯问题,做到“两个维护”。就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涵养政治定力、增强政治能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查找解决组织不纯问题;查找解决作风不纯问题,密切党群关系。就要把狠抓作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是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与现实反映。今天,我们要用延安精神教育党员,不忘党员身份,牢记初心和使命。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永恒动力。今天,我们要用延安精神激励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为乡村振兴、为我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新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艰苦奋斗的力量。延安精神的魅力就在于有马克思主义真理、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人民至上的力量。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阐明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的领导方法”。延安精神中所蕴含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校准前进的方向。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不断校准前进的方向,就要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是不忘为什么出发,点亮思想“明灯”。党员、干部弘扬延安精神,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在各种风浪、考验和诱惑面前无比坚定,练就“金刚不坏之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是不忘向哪里前进,明确奋斗目标。党员、干部弘扬延安精神,就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是不忘靠什么走下去,永葆政治本色。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党员、干部弘扬延安精神,就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自觉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以自身健康永葆党的肌体健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