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巅峰之旅(之五十一)--魅力古城•喀什

追梦

2018年6月26日(第35天) 新疆喀什 <p class="ql-block">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将华夏文明、印度文明、罗马文明与埃及文明这四大人类文明汇聚一点,这个点,不在别处,就在新疆南疆。”而作为东西方交通咽喉枢纽的喀什,注定成为了新疆南疆这四大文明的交汇点。喀什,2000多年前,张骞来过;1000多年前,唐玄奘来过。</p> 有人说:“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何以言之?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喀什,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的西南部。这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多年。秦朝时,喀什为西域三十六国的疏勒等诸国地。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喀什与中原的联系,开拓了丝绸之路。东汉名将班超出任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这里是大本营,驻守长达17年。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这里,东西方经济贸易和文明在此碰撞、交汇;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荟萃;这里,历史悠久厚重,物产丰富出名,民俗浓郁纯朴。 直到今天,这座国内最西端的大城市,喀什,是整个南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所以,这里才有了“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的美誉。 还有人说,“不到古城,就不算到喀什。”这又何以言之? 在喀什的市中心,有个面积为4.25平方公里、12.68万人口的老城区,人称古城,据说,喀什噶尔的灵魂是在这里。这是一座色彩丰富的老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建筑、荟萃的人文、独特的风味和喀什人的热情,成为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景观。这里,代表了这个城市古老的过去,平静的现在,也必将代表未来。如此说来,到喀什,真得要去古城走一走,看一看。 <div>历经2000多年风霜雪雨的喀什老城,使她成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标本和切片,被誉为研究古西域城市的活化石。看,这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土黄色建筑里,拥有着多少神奇与秘密?今天,我们将走进这里,去一探究竟。<br></div> 古城位于市中心。从图上看,它南至人民路,北至色满路、亚瓦格路,西至尤木拉克协海尔路,东至吐曼河观光带。一条解放北路从北到南,将古城分成东西两部分。 昨天我们来到新疆,沿途吃了好多又香又甜的英吉沙杏儿,晚上在喀什城内又吃了羊肉串等,一改在西藏时的清汤寡水,身体一下受不了,今早起床后,发现自己的嘴唇起了泡,哇,上火了!<br>呵呵,这丝毫不影响今天的游览。早上八点,我们从酒店出发,来到了解放北路西的艾提尕尔广场。 在宽大的广场上,远远地就看到一座以黄色为主色调的独特建筑。原来,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br> 艾提尕尔清真寺始建于1442年。这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古建筑群,是维吾尔族古建筑艺术的典范,成为喀什古城的地方象征而名扬中外。 这座清真寺在古代还是传播伊斯兰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学府,曾培养了许多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和学者,还包括一些有影响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和翻译家,在国内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广场的一处显要位置,有一组立体雕塑把我们吸引了过去。满载丝绸的骆驼,昂首挺胸地行进在沙漠之上,充满了丝绸风情,它们从中原走来,走进西域,走向世界。 此时,我们来到了吾斯塘博依,这是一条千年古街。吾斯塘博依,维吾尔语意为水渠边,因吾斯塘博依街道地处水渠边而得名。 这里汇合了多种伊斯兰风格建筑,古色古香,充满了新疆风情。 街道边、胡同里,处处可以看到充满古老风情的老物件,更凸显出这里的古老与沧桑。 <p class="ql-block">保持着本色的旧小藤条筐、小纺车,被高高地挂在了窗外护栏的下面。护栏内鲜艳的盆花,护栏外老旧的物件,彰显了喀什人对现代生活的热爱,对过去生活的追忆。</p> 喀什人热爱生活,喜欢绿色。瞧,这里的楼房窗户被翠绿的绿叶所覆盖,大门旁是一盆盆的绿色植物,让生活充满了生机。 <p class="ql-block">一座彩色的镂空雕塑“璀璨的西部明珠”把我们吸引过去。雕塑上,满是西域风情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绕过雕塑,我们来到了解放北路东,这里是老城居民聚居地。</p> <p class="ql-block">随着脚步的移动,我们走到了昨晚吃烤羊肉串的小吃一条街上。昨晚热闹非凡的这里,此时很清净。</p> 爱干净的新疆美女在烧烤店前打扫着卫生,她在为迎客做准备。 街边的新疆特产--馕,出炉了。香气四溢,好诱人啊!我赶紧走上前去买了一个,边走边吃了起来。在这宁静的清晨,边逛古城边享受特产美食,真是惬意! 此时的小学生背着书包,也去上学啦!看到我在拍照,他们聚到一起亮相,看他们是多么的可爱!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们渐渐走进了古城深处,走进了胡同,也掠过了一扇扇喀什人家的大门,有了对喀什人日常生活的一瞥。 胡同里很是干净。原来,这里既有居民的自觉行为,也有环卫者的辛勤付出。瞧,这位环卫者一大早就骑着电动车,载着垃圾箱穿梭于条条胡同中,收集着垃圾。 一声清脆的吆喝声回响在清晨宁静的胡同中,原来是卖牛奶。只见一个个家庭主妇端着锅、盆,走出家门,向卖奶人围拢过来。她们边互相打着招呼,边用锅、盆接着卖奶人从奶桶中舀出的鲜奶,好奇的小朋友也围在旁边看热闹。这是地道的喀什人的日常生活,整个场面既温馨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喀什人很是热情好客。徜徉在胡同中,看到一户人家半开着大门,就停下脚步好奇地向里张望,被这家女主人看见,邀请我们进去。当我们走进院内,那美轮美奂的精致建筑把我们惊呆了。这是一个二层楼的小四合院,廊檐下铺着地毯的“榻榻米”供人们休息,楼上的护栏、梁柱、门窗都有着别致的造型,刻着精美的花纹。 楼上的喀什老妈妈,正倚着护栏笑眯眯地看着楼下的我们,她是那么的慈祥。 小宝宝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很是幸福啊! 走出喀什人家,我们继续徜徉在古城的胡同中。 我非常喜欢看各家的门窗,一扇扇造型各异的门窗,就是一件件艺术品,古朴、典雅,充满了艺术美。 墙上的花纹属于墙砖艺术,这里的墙砖艺术很是独特。所谓墙砖艺术,就是维吾尔族匠人用手工进行锯、砍、磨、敲等操作,根据图样进行雕刻,装饰在墙面、门框、柱子、屋檐等处,形成砖雕画面,漂亮异常,这已经成为维吾尔族建筑装饰的一种特色。 古城千街万巷,仿佛一个巨大的谜宫,不熟悉路,很难走出城去。瞧,此时走着走着,就走进了死胡同。 但是,想走出城去也有秘诀,看脚下的地砖既可。这种六边形的地砖是属于大路,沿着它,尽管胡同很深很长,却也能走出胡同。 如果是这种四边形的方砖,通常是通往人家或死胡同。 沿着六边形的地砖,我们走出胡同。沿街的建筑都非常地漂亮,富有特色。 沿街有好多雕塑,彰显着这里的各种文化。 瞧,独特的小花帽上了墙。花帽是维吾尔族人民精心制作的民间工艺品,也是新疆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喜爱佩戴的一种用于装饰的物品,它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这是在干啥?原来,这是一组介绍木雕文化的雕塑。在喀什,木雕运用较为广泛,充满智慧的维吾尔人在整棵原木上进行锯、砍、磨、凿等工艺,以植物枝蔓、花、蕾、果实等形式表现,经过变化组合后大量使用,显现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在喀什的街头巷尾,往往可见许多木雕方面的手工艺品。喀什木雕文化千年不衰,蕴含了维吾尔人民风民俗中融合的东、西方文化元素,据说,具有历史、文化研究和实用价值。 这是打铁的雕塑。 据说,喀什的铁器制造业在千年以前的喀喇汗王朝时期就已发达。那时候,这里紧临王宫的“喀日克大门”(打靶之门),王朝士兵经常列队出操,军队的一些兵器修理作坊也多设在这一带或者附近的地方。久而久之,逐渐演变成了传统的民族手工业——铁器制作。 人们把打造铁器的师傅称为铁匠,加工制作的各种铁制品,如铁锅、铁勺、刀剑、长矛等,使用面甚广。铁匠打制出的每一把铁器制品,都是亲手反复锤练而成。 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千年喀什古城,可看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在这里可以看“百人”、游“百巷”、逛“百市”、看“百业”、寻“百宝”、品“百食”、进“百院”、赏“百乐”、验“百怪”。 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逐一地去看、去寻、去品、去验了,顺着六边形地砖来到了城外。 原来古城座落在那么高的高坎上。 原以为古城是一座干巴巴的老城,没什么水,没想到这里回清倒影,清草依依,仿佛来到了江南。 这应该是吐曼河的河水了。如镜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古城古树,好漂亮! 在这里向东北望去,发现远方有一片密集的建筑。据说,那是高台民居,是喀什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 <p class="ql-block">把镜头拉近,据说,那里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那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在那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如果没有本地人带路,外来人一定会迷路。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去那里游览了。</p> 沿着河边的小路,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这座古城,体会着它深厚的韵味。 此时,我们来到了古城的大门口。只见门口聚集了许多人,城门楼上旌旗招展,旌旗下是一字排开地穿着民族服装的古城人,这是怎么回事? 凑近顺着人缝向里张望,只见穿着民族服装的新疆姑娘小伙儿正在唱歌跳舞。原来,这是古城的开城仪式。每天10点半,古城都要在大门口举办开城仪式,欢迎八方来客。瞧,这些姑娘小伙表演的西域风情舞蹈是多么的带劲儿! 观赏了古城开城仪式后,我们接着去往大巴扎。“巴扎”,为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新疆因地处丝绸之路这条中西贸易通道的中段,这里的人们具有重商、崇商、经商的传统,所以巴扎遍布新疆城乡。 古城的大巴扎规模很大,商品琳琅满目,走在这里,犹如走进了货物的海洋,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 一位模特正在这里拍照,钻空拍了一张,典型的小美女! 已是晚上19:50,我又来到了艾提尕尔广场。新疆的天黑的真晚,此时正是骄阳西斜,小学生们刚刚放学。音乐喷泉把小学生吸引过来,喷泉在音乐声中跳着舞,小学生们在喷泉中嬉戏着,玩闹着,好不快活! 看着这些孩子们,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叮当的驼铃声,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黄沙漫漫中,驮着丝绸的一队队骆驼和风餐露宿的赶驼人。正是他们的艰辛付出,才创造出了丝绸之路上的辉煌。也许,这些孩子们就是他们的后裔。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飞机、高铁飞速前行,物流快递飞速发展,孩子们再也不用用脚步在黄沙中丈量了。 一条彩虹在远方碧蓝的天空划了个圆弧,鲜艳夺目;喷泉仍在跳着舞。孩子们都回家了,我也该回酒店了。这一天的古城游,真是收获满满啊!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