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贯彻“立德树人”总目标,重构素养导向的课堂新样态,提高学科教研实效,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大教研方式转变力度,促进师生素养发展,3月,我校特举办“素养课堂”展示活动。</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长夏德洋、业务校长杜素平深入到每一节课堂中;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也特别高,尤其是年轻教师,本着锻炼的心态打磨着自己的课,同时在听课的过程中向其他教师学习。</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执教的是《池子与河流》一课,在这节课的开始,杨老师通过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生字读音和每人朗读一小节诗歌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掌握情况。紧接着,课件出示略读提示,明确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和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谁?接下来杨老师思路清晰,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池子与河流的做法、志向与结局,再由同学扮演池子、河流分角色朗读,最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池子与河流你会愿意成为哪一个?课堂上同学们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劲头十足。</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 课堂导入自然,上课伊始就展现了她的古文学修养。在教学的过程重视朗读训练,以读促悟,读中感悟,真正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难能可贵的是,课堂上老师的语言极具亲和力,让学生在轻松玉玉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并通过补充拓展现代科学知识,理解课文。</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执教《小公鸡和小鸭子》,王老师课前精心准备,深入研读教材,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突破较好。上课伊始,王老师从谈话导入,引导学生探讨小公鸡与小鸭子的不同点,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一块儿”的意思,再通过换词的形式体会其意思,并让学生做了有效的造句训练。在教学第二段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吃得很欢”“急得直哭”,感受小公鸡和小鸭子不同的心情。在写字教学环节,王老师把“也、他、地”这三个生字放在一起进行归类教学,让学生发现异同,观察生字结构和宽窄,写好生字。整节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条不紊。</p> <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王老师从丰子恺的自画像导入《白鹅》,吸引了孩子的目光,顺势进行作者简介。自然呈现他笔下的白鹅,初步感受白鹅的高傲,揭示课题。这节课,王老师采用了预习单来反馈学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的理解,精准把握学情,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落实。王老师在感悟高傲板块的教学中,通过学习活动:圈词语——感受词语的共同点——理解词语的意思,逐步体会白鹅叫声的高傲,接着聆听白鹅的叫声、想象说话,学生在表达中感受到这不仅是只叫声高傲的白鹅,更是一只认真负责,尽心尽责的白鹅。而后面白鹅步态高傲的学习中,王老师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关注写作手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视频的观看、演一演的活动使学生对作者所感叹“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的理解水到渠成。</p> <p class="ql-block"> 熟悉的题材,新鲜的体验。董老师《纸的发明》教学以时间为线索,引导学生找出纸被发明的过程,着重抓住蔡伦造纸的动词,体会造纸过程的不易,由此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用连续动词说一说自己做一件事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杜老师执教的《动物儿歌》,首先创设了动物王国展示会的情境,请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发现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然后运用形声字的规律尝试猜读“蜈蚣、小虾、蚊子”这些带有虫字旁的形声字,进一步巩固形声字识字的方法。接着在其他生字的教学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归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朗朗读书声最动人心弦,在指导朗读部分,王老师通过指名读、师生合作趣读、男女生拍手对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为了突破目标,她一共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环节。第一次是在理解儿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运用了配乐做动作、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等多种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第二次是在创编儿歌时,让学生先读充分,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后口头创作,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每节课的上课教师都精心备课,用心授课, 力求尽善尽美。在研究课备课、磨课、授课 、评课的整个过程中,每位老师都从中得到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教育理念的丰盈,同备课组老师也受益匪浅。另外,通过“一人一课”活动,教研组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活动中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是学习者,尤其是很多老师跨学科跨年级听课学习、交流反思。开课、听课、评课,老师们切身感受、互相学习、交流分享,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提升。</p> <p class="ql-block">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教研的芬芳,沉香流年。为了让新教师把握学科特点,明确教学方向,进一步加深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解,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和主要变化,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对教材解读能力,打造实效、高效的课堂教学,骨干教师对话新课标,开展素养课堂下新课标研修共成长经验分享讲座,样的经验分享对我们组织学习新课标,践行新课标提供了诸多宝贵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 一个月的素养课堂活动虽然很短,但每位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热情不会减弱,对新课标实践的脚步也不会停下。相信这场“新课标新实践”的培训洗礼会让每一位语文教师焕然一新,并能始终保持热爱和坚持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