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贵州云南行(八)

清泉河邱久远

<p class="ql-block">  在元阳我们逗留了两天,这两天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来欣赏梯田的日出日落,近距离感受哈尼族人的日常生活,也可以静下心来眺望远处尽情享受如梦似幻的云上梯田。</p> <p class="ql-block">  坐在云端里,沐浴着和煦的春光吃早餐,这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我不用多说你就能深刻的感受到。</p> <p class="ql-block">  都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果然我们的车离开居住的客栈没多久,驾驶员因听错导航误入了另外一条车道,没想到驾驶员的这一失误把我们意外带进了一个神仙般的世外桃源。大家都惊叫起来,说我们在景区两天都没看到这么美的景,纷纷恳求驾驶员能满足我们下车看一看的愿望。驾驶员善解人意,赶紧找了一处安全的地方把车停好,车刚一停稳,同伴们都迫不及待地欢呼着朝路边跑去。</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处朝下望去,此时厚重的雾霭像一床棉被覆盖在梯田之上,梯田还躺在被窝里没露出她的全部真容。</p> <p class="ql-block">  随着太阳的缓慢升起,原先厚重的白雾开始上下翻腾,一团团互相挤在一起不停地蠕动着。</p> <p class="ql-block">  随着云团的不断变化,云下的梯田、村庄时隐时现,宛如一幅意境幽远的水墨画,这情景让我想起了东晋末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渊记》,心想陶老先生要是能看到今天的美景,一定会按耐不住续写《新桃花源记》的。我想形容一下我的感受,却突然冒出了金代大文学家阮好问的《台山杂咏》来: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秒高峰。</p> <p class="ql-block">  我们陶醉在仙境中不愿离去,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大雾突然弥漫开来,厚重的雾霭又把梯田裹进了柔软的被窝里,仙境突然销声匿迹了,这才悟出来仙境是可遇不可求的。</p> <p class="ql-block">  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总面积3782平方公里。古城距云南昆明220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19.6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1988年建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94年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建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古城历经一千多年的建设,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随行的团员有朋友在建水县,说建水的建陶很有名,热情邀请我们去参观一下建陶制作工坊。我对建陶只听闻其名 ,并不知道建陶就产自这里,临去之前在百度上恶补了一下,这才对建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建陶是我国著名的陶器产地之一。所产以汽锅最为闻名,畅销国内外,并有茶具、文具、花瓶、花盆等制品。其制陶历史可推至宋以前,“宋有宋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细陶”。其无釉细陶器是从紫陶制作烟斗发展起来的,以红、黄、青、紫、白各色黏土为原料,坯体成形后,雕刻书画并镶填白泥或其他色泥,焙烧后再用石料进行多次打磨,产品明如水,亮如镜,光可鉴人。装饰以雕填方法制作断简残帖,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此外,建水还是中国四大陶瓷中紫陶的发源地。在建水最早出土的紫陶可以追溯到3500多年前,也就是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有了原始的制陶工艺。所以在建水的西门旁,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紫陶店,这里的紫陶价格差异也是很大,便宜的可能只要两三百,而贵的则要几千几万。</p> <p class="ql-block">  看建陶让我想起了宜兴的紫砂壶,据了解,两者所用材料和制作工艺还是有所不同,宜兴紫砂多为打片成型,即先将泥块切成不同的泥料,再把这些泥料捶打成符合所制器型要求的泥条和泥片,然后用规车等工具划成适宜宽度的泥条旋出口、底及围片。而建水黑陶多为手工拉坯成型(快轮拉坯法)。壶形多为圆器,壶身内壁会留下环形痕迹。其次是装饰风格不同:宜兴紫砂,干坯题刻、(半)干坯泥绘,多为阴、阳刻,金石味较重。建水黑陶则是先阴刻后填泥,填泥有单色填泥和多色填泥,也就是所谓的阴刻阳填的特殊装饰工艺,表达方式比较婉约,水墨味浓郁。第三是打磨工艺不同:宜兴紫砂一般不需打磨。建水黑陶则有无釉打磨、抛光工艺(现在也有因火皮美而不打磨火皮的)。</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