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嘴鸭

杜丽娟。

<p class="ql-block">琵嘴鸭( 英文名:Northern Shoveler,学名:Spatula clypeata ),是雁形目鸭科匙嘴鸭属的鸟类。又名琵琶嘴鸭、铲土鸭、杯凿、广味凫。体大嘴长,末端宽大有如铲子因为其喙形如琵琶,故而得名琵嘴鸭。雄鸟头部绿色。喜沿海的泻湖、池塘、湖泊及红树林沼泽。</p><p class="ql-block">体大(50厘米)而易识别,嘴特长,末端呈匙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雄鸟:腹部栗色,胸白,头深绿色而具光泽。</p><p class="ql-block">雌鸟:褐色斑驳,尾近白色,贯眼纹深色。色彩似雌绿头鸭但嘴形清楚可辨。</p> <p class="ql-block">飞行时浅灰蓝色的翼上覆羽与深色飞羽及绿色翼镜成对比。</p><p class="ql-block">虹膜-褐色;嘴-繁殖期雄鸟近黑色,雌鸟橘黄褐色;脚-橘黄。</p><p class="ql-block">叫声:似绿头鸭但声音轻而低,也作quack的鸭叫声。</p> <p class="ql-block">琵嘴鸭栖息于开阔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塘、沼泽等水域环境中,也出现于山区河流、高原湖泊、小水塘和沿海沼泽及河口地带,甚至在村镇附近的污水塘和水田中也有出现。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也见有单只活动的。在迁徙季节也集成较大的群体。多在有烂泥的水塘和浅水处活动和觅食。常漫游在水边浅水处,行动极为谨慎小心,若有危险,立刻向远处游去或者突然从水面起飞。飞行力不强,但飞行速度快而有力,常发出翅膀振动的呼呼声。游泳速度不甚快但很轻盈。游泳时后部高前面低,嘴常常触到水面。有时也在岸边地上或浅水处行走,但行动笨拙而迟缓。</p> <p class="ql-block">琵嘴鸭主要以螺、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鱼、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食水藻、草籽等植物性食物。觅食方式主要是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地上通过它呈铲形的嘴在泥土中掘食。它既能边游边觅食,也能边走边觅食。游泳时它的嘴常在水表面左右来回摆动,并能通过在水而滤水的方法收集食物。但它多数时候是将头颈伸入水中,在浅水处泥底挖掘食物,有时甚至尾朝上的在水中竖直起来,将头伸入水底觅食。觅食主要在白天进行。休息时多集中在紧靠觅食水城的岸边或岸上。</p> <p class="ql-block">琵嘴鸭通常在4月中旬至4月末到达中国东北繁殖地。实际上它们在南方越冬地时即已配成对。常成对或以对为单位组成的小群到达繁殖地。到达后雄鸟即忙于占领巢域,而雌鸟则开始觅找营巢位置营巢。通常营巢于离水域不远的地上草丛中。巢较简陋,通常利用天然凹坑稍加修整而成。内放干革茎或干草叶。在开始孵卵后也放一些绒羽于巢四周。每窝产卵7-13枚,一般10枚。一天产一枚卵。卵为淡黄色或淡绿色,大小为48-58×34-39毫米,重40克。雌鸟单独孵卵。孵化期22-28天,雏鸟雌性成性。</p><p class="ql-block">繁殖区: 北美,欧亚:广泛分布</p><p class="ql-block">非繁殖区: 中美,非洲,远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