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绿色明珠——保亭

挂职笔记(听韵袭)

<h1></h1><h1> <b><font color="#39b54a">海南的绿色明珠——保亭</font></b></h1><h5> 作者:王开兴 </h5><div><br><h3> 《论语·学而》“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听闻读研究生时期的老同学自北方过来海南旅游,双方彼此已多年不见,本该好好聚一聚,怎奈俗务缠身,竟然屡次抽不出时间一叙别后的光景。待他临走前的一天,终于约好无论如何得由我带他好好游一次车河,哪怕是走马观花,也多少能领略到些保亭的风致。</h3></div> 说来也是我和保亭之间的缘分,由于机缘巧合,我来此地工作,在新政镇已三个月有余。这座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部,西邻三亚市的小镇,其静谧的环境与淳朴的生活方式早已俘获我的心,当然还有保亭的大街小巷、城镇村庄,独有的黎族文化与特色的苗族风情深深吸引着我。在我看来,保亭以一流雨林生态为本、黎族苗族独特文化为魂,真正犹如一颗镶嵌在海南岛中部的绿色明珠。虽说刚来时,总有如Bobby Bare《Five Hundred Miles Away From Home》(离家五百里)中驱除不掉的对家乡的思念,待我慢慢融入这座县城,特别是真正踏入这片土地时,放眼望去,满目流淌的翠绿,那干净整洁的街道,那富有黎族苗族风情的建筑,使整座县城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小家碧玉,显得那么恬静、优雅,让人赏心悦目。自从来到这里,我自然而然放缓脚步,抛开尘世杂念,尽情享受闲适与逍遥时光。 那天然盆景般的仙安瀑布,可观赏到延绵数公里的峡谷奇观和原始的热带雨林谧境的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古树参天藤萝交织的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层峦叠嶂的槟榔谷,石塔石幔彩色纷呈的千龙洞……皆能引发我别样的浓厚兴味。这些优美的景致犹如晶莹透彻的大小珍珠洒落在无暇玉盘般的分布在这座县城的各乡各镇,让我目不暇接,百看不厌,流连忘返。然而最能令我从尘世的烦嚣中超脱出来而尽一时悠游之乐的则是县城各处形形色色的水库,或许是工作在新政小镇的缘故,日落时分,来到什漏水库,只见晚风温柔轻吻水面,激起一圈圈水纹,随之慢慢扩散,有如一段段被遗忘的时光就这样淡淡消失在碧波,缓慢沉入纵深的绿水中。 当初听说好同学来海南游玩,要来保亭看我。我心里暗想,那些大景区什么时候去都可以,但这里的水库可一定要亲自带他去转转。北宋文学家苏轼昔年赋诗感怀他在杭州作刺史时的风光,说是“一半勾留在此湖”,此湖非它,正是艳名堪比西子的西湖。北宋诗人苏舜钦在《沧浪亭》中云:“一泾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人在异乡,总得有个勾留处,方能心里宁定。前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董桥在《王韬的心情》曾说过:“喜不喜欢一个地方,要看住在这地方期间,是不是生活安定,见闻增加,工作满意。读书人尤其注重这三件事。有了这三件事,心情一定比较好,不太惬意的身边琐事,也比较容易忍受,而且往往从此不希望环境改变。”我倒是觉得,除了这三件事外,还不能缺了一个宜于悠游赏玩之地,否则心情恐怕还是好不起来。照此说来,则苏轼心中的西湖,苏舜钦心中的沧浪亭,也正是我心中的什漏水库了,它就像一块蓝宝石,落在新政镇的大地上。 难得故友不远千里而来,总须让他亲身感受一番我在异乡的勾留处,方才见得彼此之间的交情醇厚。在准备驱车接他出游的途中,我的脑海里已经不由自主地勾勒出了一个惬意十足的环游计划:先是以慢于旅游观光车半拍的车速在小镇和村道中穿行,细细体会飞鸟衔着阳光从林梢掠过的情致;然后在落日的余晖中漫步,听听流水声,聊聊往事,回忆读书时代的美好时光,何其快哉! 浮想联翩之际,好友打电话来,说他还有点事稍微耽搁,让我再且等一等。这下可好了,又不知要拖到几时了。我索性把车缓缓停靠在街边,放倒座椅,慵懒地享受着车厢里环绕的极富有民族特色并节奏十足的黎族舞曲《竹竿舞》。等到好友坐在副驾驶位置时,我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夜里八点了。那想象之中的林梢阳光、落日余晖,早就湮没在了那浓浓的令人沉醉的夜色中。 (2023年3月22日凌晨写作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