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邪恶至极”的迷思</span></p><p class="ql-block">鲍迈斯特是个非常优秀的社会心理学家,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坚持追求事件真相。确实有无辜的人会莫名其妙地碰到邪恶的坏事,但大部分的案件其实都很复杂,鲍迈斯特则愿意打破“不要怪罪被害人”的禁忌,坚持找出事实真相。<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人们通常不会无缘无故地使用暴力,之所以使用暴力,大多是因为自认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反手报复,或出于自卫。</span>然而,这并不表示案犯及被害人得负起同样责任:<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通常是案犯反应过度且误解对方意图(受自私的偏见所影响)。</span>不过,鲍迈斯特指出,我们对暴力及残忍有一种心理,一种被鲍迈斯特称为“邪恶至极”的心理,该迷思最重要的想法就是:坏人做坏事的动机都非常邪恶(无非是出自虐待及贪婪等动机);被害人则是完全无辜(平白无故地受害);邪恶来自外界,并与别的团体或攻击我们的力量结合起来对付我们。而且,谁质疑这套说法,谁胆敢挑战这套道德论,蹚这潭浑水,谁就是选择站到邪恶那一边。</p><p class="ql-block">“邪恶至极”的迷思就是自私偏见的最终版,也是“天真实在论”的终极版,还是双方长期陷入暴力循环的最终原因,因为两边都用这套说法让自己陷入善恶之战。当美国总统布什说,“9·11”事件的恐怖分子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暴行,是因为他们“怨恨我们所享有的自由”,这充分表明他完全不懂这些恐怖分子的心理。不管是劫机犯还是拉丹,他们对美国女性可以开车、投票、穿比基尼并不在意,许多极端分子之所以想杀美国人,其实是因为他们都用这套“邪恶至极”迷思来解释阿拉伯世界的历史及现今的事件。在他们眼中,美国就是撒旦。透过这套扭曲的“邪恶至极”神话论,他们做出这些恐怖行动,只不过是在回应美国在中东的行动及影响。恐怖分子把所有平民百姓一律视为“敌人”,恣意地滥杀无辜,确实非常骇人,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起码还说得通,但是如果说他们因为怨恨我们享有的自由而做出这些坏事,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邪恶与残暴的4个成因</span></p><p class="ql-block">鲍迈斯特还得出另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他发现邪恶及残暴有四大主要成因。前两个是邪恶的属性:贪婪、野心(例如抢劫案,个人为了能直接获利而使用暴力)及虐待狂(从伤害别人中得到乐趣)。不过,贪婪、野心只解释了小部分暴力事件的成因,虐待狂则几乎不成原因。除了在给儿童看的卡通及恐怖片中,人们很少会单纯地以伤害别人来取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邪恶两个最大的成因是:自尊心太强及道德理想主义。</span>在我们眼中,这两项都是好的德性,而且我们也常以此鼓励我们的孩子。自尊心强并不会直接导致暴力,但是如果你的自尊心过强,造成自己脱离现实或过度自恋,你就会很容易觉得受现实所迫。而当面对这些威胁时,特别是年轻人,往往会激烈抨击社会。因此,鲍迈斯特便质疑学校不该推行提高孩子自尊心的课程,而是应该教孩子一些可让其自傲的技艺。因为直接强化孩子的自尊心,很可能会让孩子陷入自恋的泥潭中。</p><p class="ql-block">从个人角度来看,自尊心受威胁确实是暴力事件的主要成因,而理想主义则是造成大规模杀戮事件的主要原因——因为秉持这种想法的人认为,自己的暴行是追求道德目标的一种手段。执行20世纪大规模杀戮事件的刽子手,不是认为自己正在创造一个乌托邦,就是认为自己正在保家卫国。<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理想主义之所以危险,是因为理想主义总是认为目的可以让手段合理化。</span>如果你是为了善或上帝而战,那么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大家都不重视法律规定,但是重视形成所有法规之基础的道德原则。不过,一旦道德使命与法律相抵触,我们通常就会站在道德使命这一边。</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琳达·斯基特卡发现,人们一旦对某项争议性议题产生强烈道德感情——即对此负有“道德使命”,就比较不在意法律上是否符合程序正义。他们只希望让“好人”无罪释放,让“坏人”受罚。这就是为什么布什政府一再主张,在面对“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时,一些不经司法审判的处决,未经审判的入狱,以及对囚犯残酷地用刑都是合法、合宜的措施的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