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老板最想知道的都在这里(汕头市潮阳建筑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税务方面实训作业)

程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纳税筹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所谓纳税筹划(Tax Planning),是指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利润太多怎么办 企业利润过高怎么调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依法纳税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必须做到。但是缴纳个人所得税后,个人或企业得到的实际利润无疑会减少。通常来说,公司遇到利润过高问题时,通常会通过增加公司的支出项以及找专业的财税平台合作等方式进行合理降本,以此来减轻企业的综合成本负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1、对公司的税前项目进行合理删减,一个在正常运营中的公司,其项目必定很多,但并非每个项目的所得利润都需要缴纳所得税。如给公司员工的奖励,或是公司老板给自己发放的薪酬等就可以不纳入税前项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2、适当使用发票代替利润分红当利润分配不以股东分红的方式实行,而是以发票报销替代的时候,该利润就可以自然地被记入相关成本。这一方法能有效地规避所得税,但是不可过度使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3、找专业的财税平台合作选择一个专业靠谱的财税平台来处理是很多企业会选择的方式。比安财穗平台作为一个灵活用工与财税服务并行的大型综合服务平台,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平台的核定征收优势,为企业量身制定针对性的综合降本方案,一站式解决企业遇到的利润多了怎么办、公司利润高怎么处理等利润虚高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在没有发票的情况下,记账就有点困难了。当然,如果这是一笔比较小的支出,可以不用开具发票,可以记下单号或者订单号,这样也能反映出账户的实际变化。但是,如果涉及到大额支出,最好还是开发票,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申报的麻烦,而且可以使用发票记账,但是也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以便财务部门核算和记账。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1.开发票:首先,在交易过程中需要开具有效的发票,确保发票的准确性,包括发票号码、金额、收款方等,一旦发票出错,会影响账目的准确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2.账务处理:在账务中查看发票的具体信息,包括发票号码、金额、收款方等,根据发票的信息,进行账务的实际处理,将已发出的发票对应到对应的收支科目中,以记录收入和支出情况。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3.报表生成:最后,根据准确的发票信息,生成有效的报表,以反映账目的准确有效性,并可以根据报表内容进行税务申报。 此外,有些企业在生产或销售的过程中,可以把涉及的各种支出、收入等事项都记录在电子发票中,这样不但可以显示账目的全貌,同时还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电子发票核销。使用电子发票,不仅可以减少发票出错的几率,同时也可以更加精确合理地记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同学你好 1. 佣金的财务处理:财务部门根据业务部门的佣金管理台账或者辅助表,按照与收入实现相配比的原则,将支付的销售佣金或者专业服务费用,计入销售费用。 2. 佣金的税务处理:可以将交易对方分为公司和个人,两种情形: 3. 如果交易对方是专业的销售服务公司,公司向对方支付佣金,可以由对方开具增值税发票,... 4. 如果交易对方是独立的个人,公司应该在支付销售佣金的同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佣金处理的两个思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佣金,又叫做中介费、居间费或者手续费。简单来说就是别人帮忙介绍客户或者介绍业务,企业支付佣金。佣金在实际操作中所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可以摆上桌面的,但是佣金的比例出现问题。第二个,没有办法合理地摆上桌面,可能本质上就是是回扣。这两种情况是所有企业都有可能会遇到的,提供两个解决佣金风险的思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1、比例过高的佣金。按照规定,佣金作为合理的支出,要在税前扣除,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的比例是5%,也就是只有整个交易总金额的5%。超过就可能抵扣不了,即使发生了,有了发票也扣不了。这里说的是可以抵扣的比例,而不是佣金只能5%。在很多业务当中,佣金可能超过交易额的5%,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来讲,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个真实的佣金能够全部扣掉。其实很多时候对于佣金的支出,并不一定全是佣金,可能包含,咨询费、推广费、宣传费等服务。建议把它分离出来,不要都算在佣金里面,比如说佣金不超过5%,剩下的切割计入咨询费、宣传费、以及其他的合理的支出,当然要基于真实的业务才可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2、有风险的回扣。最简单的处理思路,那就是不做。但很多情况这是不切实际的。既然这个风险解决不了,就把风险进行隔离,确保主体公司没有问题。所以通常是市场宣传、市场推广、营销策划、业务的介绍等,从主体公司隔离出来,成立一个新的公司、或者现在比较火的可以核定的个体工商户,这种隔离方式,不仅仅是业务的隔离,还包括关联关系的隔离。这样的话即使有任何的风险,也会被合理有效地控制,不会影响到主体公司的运营。所以,以上两个处理佣金的基本思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酌情参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起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纳税筹划源于西方。19世纪中叶,意大利的税务专家已经出现,他们为纳税人提供税务咨询,其中便包括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纳税筹划在发达国家十分普遍,早已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行业,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如今美国60%以上的企业其纳税工作委托税务代理人代为办理,日本则高达85%,在美国,纳税筹划咨询业年产值在1000亿美元左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产生原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主观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任何纳税筹划行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即经济主体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中国对一部分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经营者所做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企业有到经济特区、开发区及税收优惠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愿望和要求,其主要原因是税收负担轻、纳税额较少。人们知道,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不包括税收)再减去税收,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企业或个人的费用成本及税收支出,可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很明显,税收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支出项目,应该越少越好,无论它是怎样的公正合理,都意味着纳税人直接经济利益的一种损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客观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是有其内在原因和外在刺激因素。纳税筹划的内在动机可以从纳税人尽可能减轻纳税负担的强烈欲望中得到根本性答案.而其客观因素,就国内纳税筹划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1)纳税人定义上的可变通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任何一种税都要对其特定的纳税人给予法律的界定。这种界定理论上包括的对象和实际上包括的对象差别很大,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纳税人定义的可变通性,正是这种可变通性诱发纳税人的纳税筹划行为。特定的纳税人要缴纳特定的税, 如果某纳税人能够说明自己不属于该税的纳税人,并且理由合理充分,那么他自然就不用缴纳该种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这里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该纳税人确实转变了经营内容,过去是某税的纳税人,现在成为了另一种税的纳税人;二是内容与形式脱离,纳税人通过某种非法手段使其形式上不属于某税的纳税义务人,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三是该纳税人通过合法手段转变了内容和形式, 使纳税人无须缴纳该种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2)课税对象金额的可调整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税额计算的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课税对象金额;二是适用税率。纳税人在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定税率前提下,由课税对象金额派生的计税依据愈小,税额就愈少,纳税人税负就愈轻。为此纳税人想方没法尽量调整课税对象金额使税基变小。如企业按销售收入交纳营业税时,纳税人尽可能地使其销售收入变小。由于销售收入有可扣除调整的余地,从而使某些纳税人在销售收入内尽量多增加可扣除项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纳税筹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3)税率上的差别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税制中不同税种有不同税率,同一税种中不同税目也可能有不同税率,这种广泛存在的差别性,为企业和个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4)全额累进临界点的突变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相比,累进税率变化幅度比较大,特别是在累进级距的临界点左右,其变化之大,令纳税人心动。这种突变性诱使纳税人采用各种手段使课税金额停在临界点低税率一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5)起征点的诱惑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起征点是课税对象金额最低征税额,低于起征点可以免征,而当超过时,应全额征收,因此纳税人总想使自己的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起征点以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6)各种减免税是纳税筹划的温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税收中一般都有例外的减免照顾,以便扶持特殊的纳税人。然而,正是这些规定诱使众多纳税人争相取得这种优惠,千方百计使自己也符合减免条件,如新产品可以享受税收减免,不是新产品也可以出具证明或使产品具有某种新产品特点来享受这种优惠。</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国际纳税筹划的客观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纳税人[2]概念的不一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于人们的纳税义务,国际社会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一个人作为一国居民必须在其居住国纳税;二是一个人如果是一国公民,就必须在该国纳税;三是一个人如果拥有来源于一国境内的所得或财产,在来源国就必须纳税。前两种情况人们称之为属人主义原则,后一种情况人们称之为属地主义原则。由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各国属地主义和属人主义上的差别以及同是属地或属人主义,但在具体规定,如公民与居民概念上存在差别,这也为国际纳税筹划带来了大量的机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纳税筹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课税的程度和方式在各国间不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绝大多数国家对个人和公司法人所得都要征收所得税,但对财产转让所得则不同,比如有些国家就不征收财产转让税。同样是征收个人和企业所得税,有些国家税率较高,税负较重,有些国家税率较低,税负较轻,甚至有的国家和地区根本就不征税,从而给纳税筹划创造了机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税率上的差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同样是征收所得税,各国规定的税率却大不一样,将利润从高税地区向低税地区转移是利用这种差别进行纳税筹划的重要手段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税基上的差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例如,所得税税基为应税所得,但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各国对各种扣除项目规定的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异可能很大。显然,给予各种税收优惠会缩小税基,而取消各种优惠则会扩大税基,在税率一定的情况下,税基的大小决定着税负的高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纳税筹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方法上的差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谓国际双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参与经济活动的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一般可分为法律意义上的国际双重征税和经济意义上的国际双重征税。为 了消除国际双重征税,各国使用的方法不同,较为普遍的是抵免法和豁免法,在使用后一种方法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国际纳税筹划机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除此以外,各国使用反避税方法上的差别,税法有效实施上的差别,以及其他非税收方面法律上的差别都会给纳税人进行跨国纳税筹划提供一定的条件,也是国际纳税筹划之所以产生的重要的客观原因。</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风险规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以前财税工作人员认为,将纳税工作做好的重要前提是对税法的掌握,但铂略咨询的调研发现结果并不是这样。假设一个刚考完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的大学生,脑子里都是税法条款,但是面对财务报表可能一片茫然,并不知道每个指标背后所揭示的经营信息和涉税信息,税务机关对这些指标会有什么样的思考和联想,没有经验的累积就没有分析判断的思路,离称职的税务管理人员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转换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路,要将单一重视税法的学习和理解,转为对本公司涉税财务指标的关注和分析非常有必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在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系统也纷纷承诺,对一个企业上门检查原则上不得超过一次,国家税务总局牵头发布的文件中,取消了大量进企业上门核查的项目。税务征管和检查调整了思路,还责于纳税人,由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报和递交信息,税务机关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其行政网络捕捉到经营信息和涉税信息,对企业进行信息的跟踪、分析、筛选、监控和判断。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监管改为后台的信息分析,所以企业也应该进行内部税收风险管理的调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花生纳税筹划研讨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税务机关在构建指标时,有层级的概念。在财务分析中,著名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有个核心指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在净资产收益率下,有二层指标(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等),层层将财务指标进行分解。税务机关在构建纳税评估风险分析指标体系时,也是使用了同样的思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通常,税务机关认为税负率是核心指标,会抓取行业的平均税负率。之后,每个企业也需要思考核心的二层指标。如增值税的分析上,纳税多少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显然是毛利率,医药企业、烟草企业毛利率高,所以纳税多,而传统的纺织企业则因为毛利率低而导致纳税少。而在企业所得税上,虽然毛利率与税负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决定所得额的还有费用率,所以税务机关对营业费用率也是比较关注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对于一些特殊企业,如私募投资企业,税负率和资本利得、分红、转让有关,那么这些指标的敏感度就比较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以,围绕核心指标,税务机关会分解二层指标,而之后也需要对三层指标进行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增值税的分析上,毛利率下降会引起税务机关的关注,而其原因可能是收入下降,也可能是成本上升,那么会对这两个配比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而有时候税务机关也会继续追查四层指标,四层指标有时并不是财务指标,而可能是统计指标。[1]</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必然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微观经济主体建立健全成本约束机制的观念深入人心。企业不再仅仅把眼光放在广开财源上,也更加注重有效地控制内部和外部成本。纳税筹划作为实施节流的最佳手段之一,在合法的前提下,降低纳税成本,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专业的纳税筹划师,掌握财务、税收法律法规、企业运营等多种知识和技能,能够自觉地综合运用各种合法手段来最大限度的降低纳税成本,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学习纳税筹划,对广大财务工作者以及从事企业运营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纳税筹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中国企业,向希望学习纳税筹划的人士提供优质的纳税筹划培训和权威的认证,中国企业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开展注册纳税筹划师培训认证项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纳税筹划具体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纳税筹划的内容包括避税、节税、规避“税收陷阱”、转嫁筹划和实现零风险五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避税筹划是相对于逃税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纳税人采用不违法的手段,利用税法中的漏洞、空白获取税收利益的筹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因此避税筹划既不违法,也不合法,而是处在两者之间,是一种“非违法”的活动。对于这种方式的筹划,理论界有一定争议,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对国家法律的蔑视,应该一棍子打死。但笔者认为,这种筹划虽然违背了立法精神,但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纳税人对税收政策进行认真研究,并在法律条文形式上对法律予以认可,这与纳税人不尊重法律的偷税、逃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纳税人的这种筹划,税务机关不应该予以否定,更不应该认定为偷税、逃税并给予法律制裁。作为国家所能做的应</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该是不断地完善税收法律规范,填补空白,堵塞漏洞,使得类似的情况不会再次发生,也就是采取反避税措施加以控制。节税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免征额、减税、免税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税收惩罚等倾斜调控政策,通过对企业筹资、投资及经营等活动的巧妙安排,达到少缴国家税收的目的。这种筹划是纳税筹划的组成部分之一,理论界早已达成共识,国家也从各方面给予扶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规避“税收陷阱”,是指纳税人在经营活动中,要注意不要陷入税收政策规定的一些被认为是税收陷阱的条款。如《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劳务,应分别核算,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增值税税率。如果人们对经营活动不进行事前的纳税筹划,就有可能掉进国家设置的“纳税陷阱”,从而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税收转嫁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通过对销售商品的价格进行调整,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承担的经济活动。由于通过转嫁筹划能够实现降低自身税负的目标,因此人们也将其列入纳税筹划的范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涉税零风险,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账目清楚,纳税申报正确,税款交纳及时、足额,不出现任何税收违法乱纪行为,或风险极小,可忽略不计的一种状态。当谈及进行纳税筹划,一般人都认为是指企业或个人运用各种手段直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的行为,其实这种认识是相当的片面的。因为,纳税人除了减轻税收负担之外还存在不会直接获得任何税收上的好处,但可以避免涉税损失的出现,这也相当于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收益,这种状态就是涉税零风险。笔者认为,实现涉税零风险也是纳税筹划的重要内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纳税筹划基本特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纳税筹划有其固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纳税筹划的合法性、纳税筹划的政策导向性、纳税筹划的目的性、纳税筹划的专业性和纳税筹划的时效性等几方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合法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纳税筹划是在合法条件下进行的,是在对国家制定的税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后,进行纳税优化选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从纳税筹划的概念可以看出,纳税筹划是以不违反国家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为前提,否则,就构成了税收违法行为。因此,纳税人应该具备相当的法律知识,尤其是清楚相关的税收法律知识,知道违法与不违法的界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纳税筹划的合法性是纳税筹划最基本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纳税筹划运用的手段是符合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与现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不冲突,而不是采用隐瞒、欺骗等违法手段。纳税筹划的合法性还表现在税务机关无权干涉,纳税筹划最根本的做法是利用税法的立法导向和税法的不完善或税收法律、法规的漏洞进行筹划;国家只能采取有效措施,对有关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健全和完善,堵塞纳税人利用税法漏洞得到减轻税负和降低纳税成本的结果。同时,对待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并不能像对待偷税、逃税那样追究纳税人的法律责任,相反只能政府默认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并利用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找出的漏洞把税收法律法规加以完善。当然,人们进行纳税筹划是合法的,但不一定是合理的。纳税筹划的合法性要求纳税人熟悉或通晓国家税收政策规定,并能够准确地把握合法与不合法的界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导向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税收是国家控制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国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多征或减征税收,引导纳税人采取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为,以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或治理社会的目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目的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反映在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中,其选择和安排都围绕着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而进行,以实现价值最大化和使其合法权利得到充分的享受和行使为中心。纳税筹划是一种理财活动,也是一种策划活动,而人们的策划活动总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意图和目标而进行的,没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就无法进行策划。在纳税筹划中,一切选择和安排都围绕着节约税收成本的目标而进行,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使其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享受与行使是进行纳税筹划的中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专业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由于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对税法的能动运用,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策划活动。它要求筹划者要精通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熟悉财务会计制度,更要时刻清楚如何在既定的纳税环境下,组合成能够达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时效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国家的税收政策法令是纳税人进行理财的一个外部环境,它实际上给纳税人的行为提供空间,纳税人只能适应它,而无法改变它,纳税筹划受现行的税收政策法令所约束。然而,纳税人面对的行为空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国家税收政策法规也不例外,随着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的税收法律也会不断修正和完善。税收作为国家掌握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税收政策必然根据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而制定,也就是说,任何国家的税收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国家税收政策变动时,纳税筹划的做法也应及时进行调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纳税筹划基本原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税收筹划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权益最大化,所以许多纳税人都乐于进行筹划。但是,如果纳税人无原则地进行纳税筹划,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根据纳税筹划的性质和特点,笔者认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应当遵循如下原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事前筹划原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纳税筹划必须做到与现行的税收政策法令不冲突。由于国家税法制定在先,而税收法律行为在后,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的经济行为在先,向国家交纳税收在后,这就为人们的筹划创造有利的条件。人们完全可以根据已知的税收法律规定,调整自身的经济事务,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如果没有事先筹划好,经济业务发生,应税收人已经确定,则纳税筹划就失去意义。这个时候如果想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就只能靠偷税、逃税了。所以,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必须在经营业务未发生时、收人未取得时先做好安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说: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意思是说:开战之前就预见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胜利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见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胜利条件不足。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疏漏、条件不足就会失败,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无条件呢?人们根据这些观察,谁胜谁负也就显而易见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围绕着征纳税所产生的利益关系,其实质是由税法所调整的征纳双方的税收法律关系。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征纳双方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但是,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必须由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保护性原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企业的账簿、凭证是记录企业经营情况的真实凭据,是税务机关进行征税的重要依据,也是证明企业没违反税收法律的重要依据。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2条规定:“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5年。”这里所说的特殊情况是指涉及的应纳税款额在10万元以上。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后,要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应妥善保管好账目、记账凭证等有关会计资料,确保其完整无缺,保管期不得短于税收政策规定的补征期和追征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经济原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税收筹划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许多企业都千方百计加以利用。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许多纳税筹划方案理论上虽然可以少缴纳一些税金或降低部分税负,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很多纳税筹划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的原因。纳税筹划归根到底是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相同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在纳税筹划时,要综合考虑采取该纳税筹划方案是否给企业带来绝对的利益,要考虑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纳税绝对值的降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由于纳税筹划在降低纳税人税收负担、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要为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导致企业相关成本的增加,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例如,企业运用转让定价方式减轻自己的税负,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低税负区内设立相应的办事机构,而这些机构的设立可能完全是出于税收方面的考虑,而非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再如,纳税筹划是一项技术很强的工作,筹划人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财务、会计、管理等业务知识,还要精通有关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十分了解税收的征管规程及存在的漏洞与弊端,因此,企业在纳税筹划前需要进行必要的税务咨询,有些时候还可能需要聘用专业的税务专家为企业服务,或直接购买避税计划。所以,纳税筹划与其他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该项纳税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适时调整原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纳税筹划是一门科学,有其规律可循。但是,一般的规律并不能代替一切,不论多么成功的纳税筹划方案,都只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适用的。纳税筹划的特征是不违法性,究竟何为违法,何为不违法,这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具体法律。随着地点的变化,纳税人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其具体的法律关系是不同的;随着时间推移,国家的法律也会发生变化。企业面对的具体的国家法律法规不同,其行为的性质也会因此而不同。由此可见,任何纳税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法律法规环境条件下、以一定的企业的经济活动为背景制定的,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成不变的纳税筹划方案,终将妨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损害企业股东的权益。所以,如果企业要想长久地获得税收等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密切注意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并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或调整纳税筹划方案,使之符合国家税收政策法令的规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纳税筹划主要方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避税筹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避税筹划和节税筹划不同,避税筹划与逃税筹划也不同,它是以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因此避税筹划既不违法,也不合法,而是处在两者之间,人们称之为“非违法”。正由于此,避税筹划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逃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由于避税筹划是以非违法的手段达到规避纳税义务的目的。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它与逃税一样危及国家税法,直接后果是将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间接后果是税收制度有失公平和社会腐败,故避税需要通过反避税加以抑制。但避税与逃税有本质差别,逃税是非法的, 它是依靠非法的手段,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因此对逃税应加大打击和依法处罚力度,而对避税只能采取措施堵塞漏洞,如加强立法和征管等,一般不能依法制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究竟何为“非法”,何为“非违法”,何为“合法”,这完全取决于一国的国内法,没有超国界的统一标准。因而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在甲国为非法的事,在乙国也许是天经地义的合法行为。所以,离开了各国的具体的法律,很难从一个超脱的国际观点来判断哪一项 交易、哪一项业务、哪一种情况是非法的。换句话说,有时候很难在避税与逃税之间,甚至避税与节税之间划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在有些国家,任何使法律意图落空的做法都被认为是触犯了法律,在这样的国家中,逃税与避税之间的界线就更加模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其实避税的非违法性是从法律而言,就经济影响而言,非违法的避税与非法的逃税之间的区别就毫无意义了,因为两者同样减少了财政收入,同样歪曲了经济活动水平。因此,反避税的深层次理由 源于经济而非法律。此外,提倡政府反避税还有一层好处在于:要求政府制定出更为严格的税法,高质量的税法是在纳税人“钻空子”的过程中产生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因此,提倡反避税至少有以下三点好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有利于保证税收收入增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公平”和“公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有利于高质量税法的产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通过以上分析,可将避税筹划的概念和特征归纳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所谓“避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充分了解现行税法的基础上,通过掌握相关会汁知识,在不触犯税法的前提下,对经济活动的筹资、投资、经营等活动作出巧妙的安排,这种安排手段处在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地 带,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目的的行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其特征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非违法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逃税是违法的,节税是合法的,只有避税处在逃税与节税之间,属于“非违法”性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策划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逃税属于低素质纳税人的所为,而避税者往往素质较高,通过对现行税法的了解甚至研究,找出其中的漏洞,加以巧妙安排,这就是所谓的策划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权利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避税筹划实质上就是纳税人在履行应尽法律义务的前提下,运用税法赋予的权利,保护既得利益的手段。避税并没有,也不会,也不能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避税不是对法定义务的抵制和对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规范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避税者的行为较规范,往往是依据税法的漏洞展开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这里,应当看到,逃税与避税虽然都是对已发生的应税经济行为的纳税责任的规避,但是两者存在一些区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经济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经济行为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逃税是对一项已发生的应税经济行为全部或部分的否定,而避税只是对某项应税经济行为的实现形式和过程进行某种人为的解释和安排,使之变成一种非税行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税收负担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逃税是在纳税人的实际纳税义务已发生并且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不正当或不合法的手段逃避其纳税义务,结果是减少其应纳税款,是对其应有税收负担的逃避,而不能称之减轻。而避税是有意减轻或解除税收负担的,只是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对经济活动的方式进行组织安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税基结果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逃税直接表现为全社会税基总量的减少,而避税却并不改变全社会的税基总量,而仅仅造成税基中适用高税率的那部分向低税率和免税的那部分转移。故逃税是否定应税经济行为的存在,避税是否定应税经济行为的原有形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法律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法律行为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逃税是公然违反、践踏税法,与税法对抗的—种行为。它在形式上表明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谎报和隐匿有关纳税情况和事实等非法手段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其行为具有欺诈的性质。在纳税人因疏忽和过失而造成同样后果的情况下,尽管纳税人可能并非具备故意隐瞒这一主观要件,但其疏忽过失本身也是法律不允许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避税是在遵守税法、拥护税法的前提下,利用法律的缺陷或漏洞进行的税负减轻和少纳税的实践活动。尽管这种避税也是出自纳税人的主观意图,但在形式上它是遵守税法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法律后果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逃税行为是法律上明确禁止的行为,因为一旦被有关当局查明属实,纳税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这方面,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税法对隐瞒纳税事实的逃税行为都有处罚规定。根据逃税情节的轻重,有关当局可以对当事人作出行政、民事以及刑事 等不同性质的处罚。所谓情节的轻重,一般取决于逃税行为造成的客观危害以及行为本身的恶劣程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避税在通过某种合法的形式实现其实际纳税义务时,与法律规定的要求,无论从形式上或实际上都是吻合的,因而它一般受到各国政府的默许和保护,政府对其所采取的措施,只能是不断修改与完善小关税法,堵塞可能为纳税人所利用的漏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对税法的影响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逃税是公然违反税法,无论逃税的成功与否,纳税人都不会去钻研税法,研究如何申报纳税,而是绞尽脑汁去搜寻逃税成功的更好途径,从这方面看,逃税是纳税人一种藐视税法、戏弄税法的行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避税的成功,需要纳税者对税法的熟悉和充分理解,必须能够了解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以及合法与非法的临界点,在总体上确保自己经营活动和有关行为的合法性,知晓税收管理中的固有缺陷和漏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节税筹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研究避税最初产生的缘由不难发现:避税是纳税人为了抵制政府过重的税负,维护自身既得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各种逃税、骗税、欠税、抗税等受到政府严厉的法律制裁后,找到的更为有效的规避办法。纳税人常常会发现,有些逃避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受到了政府的严厉制 裁,损失惨重,而有些纳税人则坦然、轻松地面对政府的各项税收检查,轻松过关。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些智慧型纳税人常常能够卓有成效地利用税法本身的纰漏和缺陷,顺利而又轻松地实现了避税或节税而又未触犯法律。这就使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对避税行为趋之若鹜,政府也不得不将其注意力集中到完善税收立法和堵塞征管漏洞上。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避与堵,大大加快了税制的建设,使税制不断健全,不断完善,有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因此,随着税制的完善及征管漏洞的减少,筹划的空间日益狭小。但随着避税空间的压缩,节税筹划的空间却日益扩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谓“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纳税人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巧妙安排,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这种巧妙安排与避税筹划最大的区别在于避税是违背立法精神的,而节税是顺应立法精神的。换句话说,顺应法律意识的节税活动及其后果与税法的本意相一致,它不但不影响税法的地位,反而会加强税法的地位,从而使当局利用税法进行的宏观调控更加有效,是值得提倡的行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节税有以下几个特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合法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避税不能说是合法的,只能说是非违法的,逃税则是违法的,而节税是合法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政策导向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果纳税人通过节税筹划最大限度地利用税法中固有的优惠政策来享受其利益,其结果正是税法中优惠政策所要引导的,因此,节税本身正是优惠政策借以实现宏观调控目的的载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策划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节税与避税一样,需要纳税人充分了解现行税法知识和财务知识,结合企业全方位的筹资、投资和经营业务,进行合理合法的策划。没有策划就没有节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节税和避税不同。避税是以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逃避纳税义务的目的,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它与逃税一样危及国家税法,直接后果是将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间接后果是税收制度有失公平和社会腐败。故节税不需要反节税,而避税则需要反避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但是,作为纳税主体——纳税人想争取不交税或少交税采取的方式方法,节税与避税仍是具有共同点的。它们的主体都是纳税人,对象是税款,手法是各种类型的缩小课税对象,减少计税依据,避重就轻,降低税率,摆脱纳税人概念,从纳税人到非纳税人,从无限纳税义务人到有限纳税义务人,靠各种税收优惠,利用税收征管中的弹性,利用税法中的漏洞以及转移利润、产权脱钩等一系列手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归纳起来,两者的共同点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主体相同,都是纳税人所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目的相同,都是纳税人想减少纳税义务,达到不交税或少交税的目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都处在同一税收征管环境中和同一税收法律法规环境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两者之间有时界线不明,往往可以互相转化。在现实生活中,节税和避税难以分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不同的国家对同一项经济活动内容有不同标准,在一国是合法的节税行为,在另一个同家有可能是非违法的避税行为。即使在同一 个国家,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也可能相互转化。因此对它们的判断离不开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这一特定的时空尺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转嫁筹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为了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通过价格的调整和变动,将税负转嫁给他人承担的经济行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税负的转嫁与归宿在税收理论和实践中有着重要地位,与逃税、避税相比更为复杂。税负转嫁结果是有人承担,最终承担人称为负税人。税负落在负税人身上的过程叫税负归宿。所以说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说法。在转嫁条件下,纳税人和负税人是可分离的,纳税人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主体,负税人是经济上的承担主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典型的税负转嫁或狭义的税负转嫁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纳税人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转嫁的判断标准有:①转嫁和商品价格是直接联系的,与价格无关的问题不能纳入税负转嫁范畴。②转嫁是个客观过程,没有税负的转移过程 不能算转嫁。③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与纳税人主动行为无关的价格再分配性质的价值转移不能算转嫁。明确这三点判断标准,有利于明确转嫁概念与逃税、避税及节税的区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般来晓,转嫁筹划与逃税、避税、节税的区别主要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①转嫁不影响税收收入,它只是导致归宿不同,而逃税、避税、节税直接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②转嫁筹划主要依靠价格变动来实现,而逃税、避税、节税的实现途径则是多种多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③转嫁筹划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更没有法律责任,而逃税、避税和节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法律麻烦和法律责任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④商品的供求弹性将直接影响税负转嫁的程度和方向,而逃税、避税及节税则不受其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就转嫁与避税而言,两者的共同点明显都是减少税负,获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两者都没有 违法,税务机关不得用行政或法律手段加以干预或制裁。两者区别有:①基本前提不同。转嫁的前提是价格自由浮动,而避税则不依赖价格。②产生效应不同。转嫁效应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一般不直接影响税收收入,相反,避税效应将对税收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对价格则不产生直接影响。③适应范围不同。转嫁适应范围较窄,受制于价格、商品供求弹性和市场供求状况,避税适应范围很广,灵活多变,方法多样。④转嫁有时对纳税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有时纳税人会主动放弃,避税则不会。转嫁受市场价格制约,明显导致市场占有率下 降,有时与最大利润原则相悖,从而会被纳税人主动放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方税收理论认为,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以及如何转嫁,决定于多种因素。理论和实践往往不一致,有时理论上认为可以转嫁,而在具体情况下却不能转嫁或较难转嫁;有时理论上认为不易转嫁,而实际中却实现了转嫁。在各种不同类别的税收中,对商品课税的税负转嫁 最易实现。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商品课税的转嫁有以下一些规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物价自由浮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前提条件。转嫁筹划涉及到课税商品价格的构成问题,税收转嫁存在于经济交易之中,通过价格变动实现。课税不会导致商品价格的提高,也就没有转嫁的可能,税负只能由卖方自己负担。课税以后若价格提高,税负便有了转嫁的可能。若价格增加少于税额,则税负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若价格增加多于税额,则不仅税负全部转嫁,卖方还可以获得额外收益。因此可以说,没有价格自由波动,就不存在税负转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基于物价自由浮动这一条件,企业进行税负转嫁筹划的着重点就应放在与物价自由浮动紧密相关的税种上,如商品课税等。至于其他的税种,企业就得考虑运用其他的税收筹划方法。</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我国企业开展纳税筹划的必然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及现实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1.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筹划是纳税人的必然选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运筹,其中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即国家要依法征税,企业要依法纳税,是企业经营筹划的重点。其原因在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自主权的日益扩大,企业在逐渐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和主体利益观念日益强烈。由于税收具有无偿性的特点,税款支付是资金的净流出,企业的税后利润与税额互为增减,因而,无论纳税多么正当合理,怎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企业来讲毕竟是既得收益的一种丧失。如何在不违反税法而又充分利用税收的各种优惠政策条件下,预先调整企业的经营行为,以达到合法地节约税负支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影响举足轻重,成为现代财务管理面临的紧迫课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②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大量外资涌入(截止到去年,在我国注册登记的三资企业已达35万家)的同时,我国企业也大步走出国门。据统计,至1997年底境外投资企业已有5357家,分布在世界上140个国家和地区,中方投资额60.64亿美元。涉外企业的增加不仅引发一系列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而且由于外资企业大都有着强烈的税务筹划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企业为维护自身权益、增强竞争力而进行税收筹划的需求。入世在即,这种需要日益迫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③税收强制性特点使纳税活动受到法律约束,企业必须依法纳税。随着税收征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偷漏税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如果采用偷、骗、欠等违法手段来减少应纳税款,纳税人不但要承担税法制裁的风险,而且还将影响企业的声誉,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企业不得不转而用合法又合理的手段来追求其财务目的,即只有在不触犯税法又不违背税法立法意图前提下实现的税负最小化才是有效的。税务筹划,成为纳税人的必然选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2.现行税制为企业税务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经济利益保护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但筹划的实施必须有一定的经济环境和配套措施作为前提。从理论上讲,只有一部完善而又全面的税法细则并认真的加以实施,才有可能避免或消除纳税人的节税行为。然而,事实上,现代经济条件下,由于税法除了组织稳定的财政收入职能外,还拥有宏观调控等效应,各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者按自己的意图行事,无不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加以利用,制定了不同类型的税收政策,使得无论多么健全严密的税制,税负在不同纳税人、不同纳税期、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总是存在差别。对某一应税活动往往有多个纳税方案,这就给纳税人寻找降低税收成本、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和众多的机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在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复税制中,税收政策差别普遍存在:既有体现政策引导的激励性税收政策(出口退税;外企、高企的税收优惠等)、限制性税收政策(如特殊消费品的高消费税,某些货物的高关税等);又有体现特定减免的照顾性税收政策(如自然灾害减免等),以及涉外活动中的维权性税收政策(如税收抵免及关税的互惠等)等。而且由于立法技术上的原因,企业在缴纳税种的选择上并是唯一的。即便同一个税种,其税制要素的规定也不是单一。此外,现行的财务制度中的有些核算方法具有选择弹性,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形成不同的纳税方案。由税收政策的这些差别所带来的选择性,为我国企业理财活动中开展税务筹划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3.开展税务筹划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的一项合法权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自主化,利益独立化,权利意识得到空前强化。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可以说是一种本能,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为已的特征,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是十分正常的。从税收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权利主体双方应是对等的,不能只对一方保护,而对另一方不予保护。对企业来说,在税款缴纳过程中,依法纳税是其应尽的义务,而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税收筹划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维护自身的资产、收益,亦是其应当享有的最重要、最正当的权利。这一权利最能体现企业产权,属于企业所拥有的四大权利(生存权、发展权、自主权及自保权)中的自保权范畴。鼓励企业依法纳税、遵守税法的最明智的办法是让企业充分享受其应有的权利,包括税务筹划。对企业正当的税务筹划活动进行打压,只能是助长企业偷逃税款或避税甚至于抗税现象的滋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4.企业开展税务筹划对财务管理意义重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是以符合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的,不仅有利于正确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而且对于在市场经济中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我国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尤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其一,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资金、成本和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要素。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理财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围绕资金运动展开的,目的是为使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首先,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决策之前,进行细致合理的税收筹划有利于规范其行为,制定出正确的决策,使整个企业的经营、投资行为合理、合法,财务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经营活动实现良性循环。其次,筹划活动有利于促使企业精打细算、节约支出、减少浪费,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第三,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税收的法规、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有其一定的适用性、相对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企业要达到合法“节税”的目的,必须依靠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只有如此,才能使筹划的方案得到最好实现。因此,开展税务筹划也有利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加强财务核算尤其是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其二,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是以营利为目标的组织,追求税后利润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企业增加利润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提高效益;二是减轻税负。前者在投资一定的情况下,虽有所作为,但潜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企业税务筹划正是在减轻税负、追求税后利润的动机下产生的,通过企业成功的税务筹划,可以在投资一定的情况下,为企业带来不少“节税”效果,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在税收筹划下的企业有效结构重组,能促进企业迅速走上规模经营之路,规模经营往往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就是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目标的有效途径。此外,节税筹划,有助于企业在资金调度上受益,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使企业资金调度更加灵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主要区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纳税筹划与税收欺诈相区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税收欺诈是指使用欺骗、隐瞒等违法的手段,故意违反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违法行为,如偷税、欠税、骗税、漏税、抗税等。纳税筹划与税收欺诈有着本质区别,其具体表现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第一,经济行为上。税收欺诈是对一项或多项实际已发生的应税行为全部或部分的否定。而纳税筹划则只是对某项或多项应税行为的实现形式和过程在现行的税收法律和法规的框架下进行事先合理合法的安排,其经济行为是合法合理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第二,行为性质上。税收欺诈是公然违反税收法律法规,是与税收法律法规相对抗的一种违法行为。税收欺诈的主要手段表现为纳税人通过故意地少报或隐藏有关的纳税情况和事实,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欺诈性。即使有时纳税人非故意产生一些漏税行为,但其结果也是法律上所不允许的或非法的。而纳税筹划则是尊重法律,利用法律规定,结合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来选择有利于自身的纳税安排,当然也包括故意利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漏洞来减轻税收负担。纳税筹划行为的性质是合法的,至少是非违法的,因为它不触犯税收法律法规的禁止性条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第三,法律后果上。税收欺诈是属于法律上明确禁止的行为,因而一旦被征税机关查明事实,纳税人就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世界上各国的有关法律对此都有相应的处罚规定。而纳税筹划则是通过某种合法的形式来尽可能地承担较少的税收负担,其经济行为对于法律要求,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事实上都是合法的,各国政府都是默许的,即使对于避税行为,也只是通过不断地完善各国税收法律法规来加以杜绝。如果说纳税筹划从影响各国的税收收入的结果来看,各国对其采取的措施,只能是不断地修改与完善有关的税法规定,堵塞可能被纳税人利用的税收法律漏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第四,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影响上。税收欺诈是公然违反税收法律法规,是对税收法律法规的一种对抗和藐视,其成功与否和税法的科学性无关,要防止税收欺诈,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执法。而纳税筹划是充分尊重税收法律法规,成功筹划需要纳税人或其代理人对税收法律法规条文非常熟悉和对税法的精神充分理解的同时,又掌握一定的纳税筹划技巧,才能达到合理合法减少税收的目的。如果说纳税筹划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漏洞,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税收法律法规不断走向完善和科学之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税收筹划的10大基本方法(附:部分最新案例解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导读: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既定的框架内,通过对其战略模式、经营活动、投资行为等事项进行事先规划安排以节约税款、延期纳税和降低税务风险为目标的一系列税务规划活动。以下内容从税收筹划的十大基本方法进行展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纳税人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纳税人筹划法是进行纳税人身份的合理界定和转化,使纳税人承担的税负尽量降低到最小程度,或直接避免成为某类纳税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纳税人不同类型的选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个体工商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独资企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合伙企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法人企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法人企业按照税法要求需要就其经营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若法人企业对自然人股东实施利润分配,还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不同纳税人之间的转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这两种类型纳税人在征收增值税时,计算方法和征管要求不同。一般纳税人实行进项抵扣制,而小规模纳税人必须按照使用的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且不实行进项抵扣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避免成为法定纳税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税法规定,房产税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的房产,而对于房产界定为房屋,即有屋面和围护结构,能够遮风挡雨,可供人们在其中生产、学习、娱乐、居住或者储藏物资的场所;独立于房屋之外的建筑物,如围墙、停车场、室外游泳池、喷泉等,不属于房产,若企业拥有以上建筑物,则不成为房产税的纳税人,就不需要缴纳房产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可将停车场、游泳池等建成露天的,并且把这些建筑物的造价同厂房和办公用房等分开,在会计中单独核算,从而避免成为游泳池等的法定纳税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税基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控制或安排税基的实现时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税基推迟实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税基均衡实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税基提前实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分解税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通过分解税基,使税基从税负较重的形式转化为税负较轻的形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税基最小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合法降低税基总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税率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比例税率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通过比例税率筹划法使得纳税人适用较低的税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累进税率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防止税率攀升:注意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累进税制对税负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税收优惠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税收优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特殊行业、特定区域、特定行为、特殊时期的税收优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税收优惠的形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免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减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免征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起征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退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优惠税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7)税收抵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创造条件适用优惠政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案例】霍尔果斯案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全民关注的电影《战狼2》,2017年票房高达54.6亿元,雄踞票房榜首。导演兼主演吴某在新疆霍尔果斯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即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企业。而霍尔果斯是目前为止税收优惠最全面的地方,最大的优惠就是好文化业公司的企业所得税五年之内全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案例解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按照《战狼2》54.6亿元的总票房来算,根据协议,吴某分得18.4亿元,如果没有享受税收优惠,那么本例按照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税款,企业所得税税前可扣除项目金额为2.7亿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根据国家税法,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则为:(18.4-2.7)*25%=3.93(亿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果注册在霍尔果斯的企业应纳税款则为:(18.4-2.7)*0%=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吴某通过霍尔果斯的安排节省了3.93亿元的企业所得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提示:通过以上安排,纳税人确实可以实现节税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实质与形式相吻合,否则将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税务风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会计政策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分摊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无形资产摊销、待摊销费用摊销、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分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会计估计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一些项目不能精准计算,而只能加以估计,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对尚在延续中、其结果未确定的交易或事项需要估计入账。这种会计估计会影响计入特定时期的收益或费用的数额,进而影响企业的税收负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税负转嫁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税负转嫁筹划的操作平台是价格,其基本操作原理是利用价格浮动、价格分解来转移或规避税收负担。税负转嫁筹划能否通过价格浮动实现,关键取决于商品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大小而jiag诶桥面。分解的手法不拘一格,则更为巧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税负前转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式,将其所负担的税款转移给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税负后转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纳税人通过降低生产要素购进价格、压低工资或其他方式将其负担的税收转移给提供生产要素的企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案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酒厂商生产的白酒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需要缴纳消费税。白酒厂商为了保持适当的税后利润,通常的做法是相应提高出厂价,但这样做一方面会影响市场,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从价定率消费税与增值税的攀升。有没有实现税负转嫁的筹划办法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案例分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设立独立的销售公司。酒厂设立独立的销售公司,利用增加流通环节的办法转税负。由于酒类产品的消费税仅在出厂环节计征,即按产品的出厂价计征消费税,后续的分销、零售环节不再缴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种情况下,引入独立的销售公司,便可以采取“前低后高”的价格转移策略,先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卖给自己的销售公司,然后再由销售公司以合理的高价进行层层分销,这样便可在确保总体销售收入的同时降低消费税负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递延纳税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推迟确认收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不同的结算方式:委托代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提前支付费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需要支付的费用提前支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案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某造纸厂7月份向汇文文具店销售白纸板113万元(含税价格),货款结算采用销售后付款的方式,汇文商店10月份只汇来货款33.9万元。对此类销售业务,该造纸厂该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案例分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此笔业务,由于购货方是商业企业,并且货款结算采用销售后付款的方式,因此可以选择委托代销模式,即按委托代销结算方式进行税务处理:该造纸厂7月份可以不计算销项税额,10月份按收到代销单位的销货清单后确认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3.9/(1+13%)]*13%=3.9(万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对尚未收到销货清单的货款可以暂缓申报、计算销项税额。如果不按委托代销结算方式处理,则应计提销项税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3/(1+13%)]*13%=13(万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因此,对此类业务,选择委托代销结算方式可以实现递延纳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规避平台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税收筹划中,常常把税法规定的若干临界点称为规避平台。规避平台建立的基础是临界点,因为临界点会由于“量”的积累而引起“质”的突破,是一个关键点。当突破某些临界点时,由于所适用的税率降低或优惠增多,从而获得税收利益,这便是规避平台筹划法的基本原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税基临界点筹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起征点、扣除限额、税率跳跃临界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优惠临界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绝对数临界点、相对比例临界点、时间临界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案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先生在北京市拥有一套普通住房,已经居住满1年零10个月,这时他在市区找到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需要出售该住房,李先生应该如何筹划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案例分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增值税规定: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5%的征收率全部缴纳增值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适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显然,如果李先生再等2个月出售该住房,便可以适用购买满2年享受增值税免征待遇,而如果马上出售,须按照5%征收率缴纳增值税。因此,最好是将住房在2个月后再转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然,如果这时遇到合适的买主,也可以出售,即变通处理,利用时间临界点筹划方法,可以采取和买主签订两份合同:一份是远期合同(2个月之后正式交割房产);另一份是为期2个月的租赁合同。这样买主可以马上住进去,房主也可以享受增值税免税待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资产重组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合并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是指企业利用并购及资产重组手段,改变其组织形式及股权关系,实现税负降低筹划方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企业合并可以进入新的领域、行业,享受新领域、新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并购大量亏损的企业,乐意盈亏补抵,实现成本扩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企业合并实现关联性企业或上下游企业流通环节减少,合理规避流转税和印花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企业合并可能改变纳税主体的性质,譬如由小规模纳税人变为一般纳税人,由内资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企业合并可以利用免税重组优惠政策,规避资产转移过程中的税收负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分立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分立,是指一家企业将部分或全部资产分离转让给现存或新设立的企业,被分离企业股东换取分立企业的股权,实现企业的依法拆分。分立筹划法利用拆分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变企业规模和组织形式,降低企业整体税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分立为多个纳税主体,形成有关联关系的企业群,实施集团化管理和系统化筹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企业分立将兼营或婚姻销售中的低税率或零税率业务独立出来,单独计税,降低税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企业分立使适用累进税率的纳税主体分化成两个或多个适用低税率的纳税主体,税负自然降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企业分立增加了一道流通环节,有利于流转税抵扣及转让定价策略的运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业务转化筹划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业务转化筹划法手段灵活,注入购买、销售、运输、建房等业务,无形资产转让可以合理转化为投资或合营业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案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科研人员张某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该技术申请了国家技术专利。由于该专利实用性强,许多企业拟出高价购买。其中,甲公司开出了100万元的最高价。这种情况下,张某是否应该转让其技术专利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案例分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相关规定,转让专利技术是销售无形资产,免征增值税。这里所说的“技术”包括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申请免征增值税合同须经所在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认定并出具审核意见证明文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根据新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转让专利使用权属于特许权属于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应计入综合所得,参与年终汇算清缴。张某取得该笔收入是应预交个人所得税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00*(1-20%)*20%=16(万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果采用业务转化筹划技巧,张某不转让技术专利使用权,而是将技术专利进一步开发,以技术服务的形式将专利技术应用于甲公司生产经营中。按甲公司的经营状况测算,张某每年预计可从甲公司获取10万元技术服务收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若张某愿意采取技术服务形式,则其所负担的个人所得税实现递延缴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纳税人提供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按照个人所得税有关规定,个人取得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得,应于取得所得的当月按照20%的比例税率预缴个人所得税,同时并入综合所得于年终汇算清缴。张某应预交个人所得税10*20%=2(万元)。这种筹划法主要好处在于可以递延纳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若采用技术投资入股形式。技术投资入股的实质是转让技术成果和投资同时发生。按照财税[2016]36号文相关规定,转让技术成果是销售无形资产,免征增值税。根据[2016]101号文,个人技术投资入股,被投资企业支付的对价全部作为股票(权)的,企业或个人可选择适用递延纳税优惠政策。经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投资入股当期可暂不纳税,允许递延至转让股权时,股权转让收入减去技术成果原值和合理税费后的差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