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教科院“乡村振兴,送教助研”活动,聆听了三节数学课例,收获满满。</p> 孙常军《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是孙常军老师执教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孙老师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春季运动会情境引入,让学生借助画图直观理解异分母数加法的算理,很好地实现了“数形结合,明晰计算之理″。通过学生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汇报→教师梳理提升,有效地落实了“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同时课堂处理上,孙老师主次分明,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异分母分数加法上,而对于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教学,不再让学生画图,而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最后孙老师沟通了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打通了隔断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加减法运算本质的一致性。</p> 郑玲玲《平均数》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是郑玲玲老师执教的《平均数》。郑老师的课处处体现着备课的用心,处处体现着把学生放在课堂的正中央,处处体现着数学的美好。比如课前的谈话,从奥运会的运动项目,聊到射击,聊到射击水平,正好为平均数的引入做好了铺垫,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比如,出示郑老师30枪的射击成绩统计表后,让生估一估郑老师的射击水平,前面都感悟了多次设计水平不可能取最小数,也不可能取最大数。但当郑老师问学生时,仍然有学生估了最小数8,和估了最大数10,郑老师抓住学生的这个错误,让其他学生再思考,再交流,直至让这位学生明白平均数应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一切都那么水到渠成。不由感叹,有这样的老师教着,真享受!</p> 李丽《平均数的应用》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是李丽老师执教《平均数的应用》。李老师这节课和郑玲玲老师的平均数一脉相承,先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复习了平均数的特征和方法,然后用算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敏感性,体会平均数代表整体水平,体会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通过50年三百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给孩子种下科技梦。</p> 评课 <p class="ql-block"> 三节课后,郑老师结合新课标对孙老师的课进行了细致点评。对《平均数》和《平均数的应用》这两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说明。</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半天的学习,收获到了孙老师课堂上的语言精炼;收获到了郑老师心中时时装着学生,抓好错误资源;收获到了李老师教学设计中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需努力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学习,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