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盛佩玉,民国诗人邵洵美的妻子,她的祖父是晚清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家世可谓显赫一时……</p><p class="ql-block">不过盛佩玉是庶出女,她是小妾所生,而且生父在她4岁的时候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上海滩首富盛宣怀名下有许多的子女,盛佩玉就是他的长房孙女。出身在这样的家庭中,盛佩玉从小就享受着高于常人的生活品质。然而这样的家庭条件并没有让盛佩玉感觉高人一等,相反,因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盛佩玉一直十分的温和善良。</p><p class="ql-block">1916年,盛宣怀去世,作为家族中一个举重若轻的大人物,所有盛家的亲戚都赶来上海参加他的葬礼。也就是在这个场合里,盛佩玉和自己的表弟邵洵美有了交集。</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盛佩玉11岁,邵洵美10岁,两个幼小懵懂的孩子惊艳于彼此的相貌。对于邵洵美来说,那时的盛佩玉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在邵洵美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邵洵美开始默默地关注起盛佩玉,他不仅偷偷的拍下她的照片,还经常偷偷给她写诗。邵洵美家境虽然比不上盛佩玉,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加上他长相气质都十分出众,很快就讨得了盛佩玉的欢心,两人就这样成为了一对佳偶。</p> <p class="ql-block">见盛佩玉终于答应了自己,邵洵美立马央求自己的父母前往盛家为自己提亲。两人别出心裁的跑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来当做纪念。1923年,邵洵美准备前往英国读书,临别前,盛佩玉和他约法三章。要求他“三不做”,即不可以有女人、不可以抽鸦片和不可以赌博。</p><p class="ql-block">面对盛佩玉提出的这些要求,邵洵美一一答应了下来,他当然知道,这是盛佩玉对他别样的关心罢了。到了英国之后,邵洵美每当去到一处地方,都会给盛佩玉寄去当地的明信片,来表达自己对她的思念。</p><p class="ql-block">因为邵洵美深厚的文学底蕴,他开始不断的向盛佩玉写许许多多的情书,为此还特意整理了一本诗集进行发表。在英国留学期间,只要认识邵洵美的人,就没有人不知道他和盛佩玉之间的爱情故事,人们都对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好奇和祝福。</p><p class="ql-block">1927年,邵洵美终于学成归国,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与盛佩玉举办了婚礼。两人终于告别了异地恋,过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结婚之后的邵洵美一改往日的纨绔形象,开始投身工作。</p> <p class="ql-block">他负责出版书籍,因为刚刚涉及这一行业,对其中的许多的东西都不太了解,导致邵洵美前期的投资全都白费了。面对这样的状况,邵洵美没有放弃,反而重振旗鼓,继续坚持自己的事业。</p><p class="ql-block">看到丈夫如此用心,盛佩玉也在旁边一直鼓励他,眼看丈夫资金出现了问题,盛佩玉不惜拿出自己的嫁妆来为丈夫解决经济上的问题。然而对于盛佩玉的这一行为,外界却传出了许多不好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人们纷纷议论,大多都是在说邵洵美是个败家子,让邵洵美听后心里感到十分的不痛快。他当然明白盛佩玉这样做是为了帮助他,但一想到自己需要妻子来帮忙填补窟窿,邵洵美的心里也是不好受的。</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1935年,艾蜜莉来到了上海,因为戏剧和邵洵美有了交集。艾蜜莉并不在意邵洵美的家庭,向邵洵美表达了爱意。或许是因为生活缺乏乐趣,邵洵美竟然对她有了非分之想,他选择和艾蜜莉居住在了一起,没有再回自己的家。</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盛佩玉自然听到了丈夫的风流韵事,但她没有发作,一直在等着丈夫回来。邵洵美忐忑不安的带着艾蜜莉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让他没想到的是,面对艾蜜莉,盛佩玉并未没有表露出任何的不满,反而热情招待了她。</p><p class="ql-block">艾蜜莉也十分喜欢盛佩玉,三个人就这样生活在了一起。没过多久,盛佩玉还主动找到邵洵美,要他赶快和艾蜜莉办理结婚手续,给她一个名分。看到盛佩玉如此大度,邵洵美不禁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p><p class="ql-block">盛佩玉对邵洵美的出轨真的就没有任何情绪吗?其实不是的,这件事看似完美解决了,但背后的盛佩玉流下了许多眼泪。若是以前,她可能毫不犹豫就离开了,但现在时局动荡,再加上她还有5个孩子,除了自己咽下委屈,她没有别的路可以走。</p><p class="ql-block">虽然邵洵美出轨了,但他对盛佩玉还是好的,既然无法和邵洵美离婚,那她还不如放手尊重邵洵美的选择,至少这样,还能在他心里留有一个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一见钟情美国著名女作家艾蜜莉·哈恩曾以《宋家三姐妹》一书享誉海内外,而她与中国著名诗人邵洵美的一段旷世奇缘,却为世人所罕闻。1905年,艾蜜莉·哈恩出生在美国中西部的圣路易城。她毕业于威士康辛大学。1928年,她在纽约亨特女子学院任教,并开始写作。同时,被聘为《纽约人》特约撰稿人。不久,她为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所吸引,于1935年从刚果来到上海。她最早结识的就是邵洵美。当年上海有个外国女交际家丽茨夫人,是上海一家著名洋行大班的妻子。她喜欢中国京剧,就投钜资组织了一个京剧团。邵洵美因与丽茨的朋友来往比较密切,被邀请当了她的京剧团的负责人,并把梅兰芳请进了剧团。而埃米莉·哈恩正是在这个剧团里和邵洵美一见倾心。那天,在兰心大戏院她一见到邵洵美,就为他生有一张面白鼻高的有着希腊脸型的面庞而惊异,更为他的多才多艺和流利的英语而倾倒。不久,她就深深地爱上了他。两人的香巢构筑在福州路江西路转弯处的都城饭店里。邵洵美还根据她的名字音译,替她取了个“项美丽”的中文名字。他俩的同居完全公开。项美丽经常出入邵家,她与邵洵美的妻子盛佩玉成了朋友,与邵家大小也和睦相处。邵家人都昵称她“蜜姬”艾蜜莉·哈恩小名Mick,邵洵美将它译成了“蜜姬”。旧家女子盛佩玉重礼教,器量大,非但从不拈酸泼醋,而且跟这位洋女子感情很好。项美丽来到上海后,即将所见所闻和寻访搜集得来的材料,每月写成一二篇通讯或特写寄发《纽约人》。与邵洵美同居后,使她得到了更多的好材料。邵洵美经常带她参加各种集会,世界笔会中国分会就是其中的一个。赵景深在他的《笔会的一群》中曾有过如下记载:“……又有一次在梅园,此次邵洵美兴致最好,请了许许多多洋朋友,项美丽女士当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位……”笔会是文坛精英荟萃之所,蔡元培、鲁迅、胡适、梅兰芳、郑振铎、叶恭绰、杨杏佛、林语堂、谢寿康、李青崖等都是会员。项美丽得以与中国文坛精英相会,当然文源汩汩不竭了。</p> <p class="ql-block">智闯封锁</p><p class="ql-block">“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杨树浦为日寇侵占。邵洵美全家于仓促中连夜逃出麦克利克路(今临潼路)徐园住所,避难租界,后来迁入霞飞路?今淮海中路 1802号定居下来。这是一幢两层楼的花园小洋房,它就在项美丽住的霞飞路1826号?她很早就从都城饭店迁到这里 那幢花园小洋房的后弄堂里。邵洵美这次逃难出来,除了细软贵重之物随身带出外,所有笨重家具和机器设备都只能弃之不顾了。但令他念念不舍的是,好几年前他在创办“时代”印刷厂时,曾出资5万美元向法商买了一台当时最新式的影写版印刷机。据说,他是中国当时最早使用这种印刷机的出版商。喘息甫定,邵洵美自然想把这台印刷机运到租界来,但苦于难过日军封锁线。项美丽知道后,设法向英租界当局借来几辆警车,把影写版印刷机和徐园家里尚存的家具等什物一起装上车子,由英国巡捕监押,从日寇铁蹄下安全抢运出来交到邵家。</p><p class="ql-block">邵洵美于1938年9月1日,借用项美丽的美国人名义,挂起洋商招牌,创办了抗日月刊《自由谭》。为了向国外宣传中国抗日,他还特地请项美丽再以其名义另行出版一份名为《CandidComment》(《公正评论》)的英文月刊,并请她担任编辑。这些事,项美丽都慨然允诺,认真照办。《自由谭》问世后,人们交口称赞,影响颇佳。</p><p class="ql-block">文化抗战</p><p class="ql-block">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文,继而党组织决定将《论持久战》翻译成英文传播到国外去,并把翻译任务交给中共地下党员杨刚。杨刚时年仅20多岁,公开身份是《大公报》驻美记者。杨刚和项美丽是好朋友,项美丽让杨刚在自己家里从事《论持久战》的翻译工作。当时,毛泽东还特地为英译本《论持久战》写了一篇序言,序言是用毛笔写在毛边纸公文笺上的,也由杨刚一起译就。</p><p class="ql-block">接着,杨刚和中共地下党组织将这部译稿的秘密排印任务郑重托付给了邵洵美。邵洵美勇敢地接受了这项危险的任务。</p><p class="ql-block">邵洵美虽然办有时代印刷厂,但它不印外文书,于是他就不得不将译稿秘密托印于另一家印刷厂。这部译稿从送稿、往返传递校样到出书,都是邵洵美在秘密联系好后指定上海时代图书公司总稽核王永禄去办的。这部最早的《论持久战》英译本历时两个月才印出,共印了500册。这500册书藏在项美丽的自备轿车里,由王永禄押送,邵洵美亲自驾车,运到项美丽家里秘藏起来。然后,通过三条管道发行:大部分由杨刚提走发运出去;一部分由项美丽托一个名叫华尔夫的不足20岁的德国驻上海领事馆见习领事发行出去;尚馀一小部分则由邵洵美、王永禄冒险“暗销”出去。那几天,邵洵美驾着项美丽的轿车,在西区洋人住宅区转悠,等到周围无人时,就迅速停车,王永禄马上拿起几本《论持久战》,从车内跳出,奔到洋人住宅前,往每只信箱里塞进一本后,立即返身上车飞驶而去。两人用了几个清晨和深夜,一共发出了四五十本书。</p><p class="ql-block">不久,日本特务机关嗅到了一些味道,决定暗杀邵洵美。法租界巡捕房中邵的一个朋友获得消息后,立刻秘密告诉邵、项,并派了人前来保护邵洵美。但是,邵洵美办的《自由谭》还是在日寇的横加干涉下,被迫于1939年春停刊。它在半年中一共出版了6期。</p><p class="ql-block">惜别香江</p><p class="ql-block">《自由谭》的停刊,使邵洵美在上海一时无事可为:秘密印发《论持久战》英译本,又使他处于危险中。而这时的项美丽想完成《宋家三姐妹》一书的写作。在此之前,她在邵洵美的陪同下已拜访过宋庆龄。宋庆龄提供了不少珍贵的资料和照片。这些资料都由邵洵美替她翻译成英文。时下,宋霭龄在香港,宋庆龄和宋美龄在重庆。项美丽为了完成这部著作,准备先赴香港,再转重庆,去会宋氏姐妹。她便拉上处境困厄的邵洵美于1939年一起离开上海奔赴香港。</p> <p class="ql-block">在香港,项美丽几乎每天由邵洵美陪着去见宋霭龄访谈。不久,项美丽的这项工作告一段落,拟赴重庆;而邵洵美由于家中事务繁杂,急需处理,再则他也久思家眷想回上海,于是两人只得在香港话别。相处4年之久的异国情侣就此结束了他们的这段旷世奇缘。</p><p class="ql-block">《宋家三姐妹》于40年代初期出版。由于宋氏三姐妹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有些内容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故而此书一问世,即颇受读者欢迎,项美丽也因此名声大噪。</p><p class="ql-block">情深谊长</p><p class="ql-block">项美丽重返香港后,爱上了一个已婚的英国军官鲍克瑟少校,少校是英国驻远东情报机构的首脑。两人由相爱而同居。1941年11月中旬,项美丽生下了一个孩子。半月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项美丽和鲍克瑟都被关进“敌侨集中营”。一关两年,备尝艰辛。1943年12月美日交换侨民时,项美丽被遣返美国,定居纽约。二次大战结束后,项美丽终于与鲍克瑟结婚,又生下一女。</p><p class="ql-block">1946年初夏,邵洵美受陈果夫之托,以考察美国电影的特使名义,购买电影器材,在美国逗留半年。其间,他在纽约与项美丽重逢。分离7年的一对旧情人相会,自有说不尽的离情别绪。鲍克瑟被邀参加了他们的彻夜长谈。当三人谈得十分融洽时,忽然鲍克瑟似真似假地指着项美丽笑对邵洵美道:“邵先生,您这位太太我代为保管了几年,现在应当奉还了。”邵洵美也含笑作答:“我还没有安排好,还得请您再保管下去。”项美丽闻言,前俯后仰大笑不止。</p><p class="ql-block">可惜,他们纽约相会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1946年12月邵洵美回国。不久后,中国大陆解放。</p><p class="ql-block">1968年,邵洵美病逝于上海。</p><p class="ql-block">项美丽自1946年底与邵洵美分别以后的50年间,一直在从事写作。她与《纽约人》似有奇缘,从1928年起,竟终身为该杂志写稿,《纽约人》杂志提供给她一间写作室《纽约人》杂志的长期作者都受到这种优待,她几乎每天来这里,在明窗净几的斗室中埋头爬格子。</p><p class="ql-block">项美丽在长达70年的写作生涯中,一共创作出版了80多部书,其中有小说、传记、儿童读物等。80年代后期,美国读书界对她的兴趣复燃,促使出版界重印了她的部分著作。项美丽在半个世纪中,始终没有忘记邵洵美。她曾写过一本名叫《MyChineseHusband》(《我的中国丈夫》)的书,就是描写了她与邵洵美的那段情缘。</p><p class="ql-block">项美丽于1998年逝世,终年93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