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通州通运桥 见证大运河之变迁

辣笔老新

看完了永通桥(八里桥),我们一行又来到了通州的张家湾镇,因为这里也有一座古桥,名叫通运桥。通州有很多古桥,当然这和京杭大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京杭大运河的北段亦称“北运河”,而这北运河的起点是天津,终点就是通州的张家湾村。张家湾位于通州区南8公里处。古代这里就是潞河、温榆河、浑河、萧太后河的交汇地,该地区水运和经济贸易活跃。元代后这里成为运河的重要码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萧太后河的南岸绿地中,有一块“萧太后河”的石碑,由冯其庸题字。 通运桥横跨于萧太后河上,此河之所以以萧太后命名,据说是因为当年萧太后率军征战北宋时,扎营北京,当时营地附近曾一度缺水,她便差军士四处寻水,军士们寻来一无名河的河水,萧太后喝后连连称赞此河水甘冽清爽,当得知是条无名河时,她立即降旨将此河命名为“萧太后河”。当然,这只是传说,实际上此河是萧太后于公元988年时主持开凿的运粮河,后成为皇家运送军粮和漕运的重要航道,被当地人称为萧太后河,而横跨其上的桥亦被称作“萧太后桥”。 2、远眺通运桥 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所用建材均由南方各省从水路运来,此时的张家湾成为水运的终点,大批建材、物资、粮食暂存张家湾,然后转运京城。当时各国贡使、南北客商及各色人等,大都在这里水陆换乘,可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各种商业活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逐渐繁荣起来。直至清代初中期,河道淤积清廷又无力治理,致使许多船只不再来此,张家湾才逐渐衰落下来。 3、萧太后河岸边景致。 4、岸柳掩映下的通运桥。 5、 6、通运桥和张家湾镇残存的城墙(修复),这个城门是当时城池的南门。 当时的张家湾有一座城池。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64年),城内设一守备职,督军五百。主要是因为明初倭寇和残元势力相互勾结,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朝廷为保卫漕运命脉而建此城。但这座为抵御倭寇而建的城池,终究未能躲过日寇铁蹄的践踏。抗日战争期间,鬼子为修碉堡将城池拆毁,使这座张家湾古城毁于一旦。现仅存南城门及东侧一百余米的残垣断壁。现看到的是近年通州区政府修复的城门和城墙。 7、先期测量人员在桥上测量,看来要对通运桥进行修复了。从桥面条石上深深的车辙印可以想象得到,当年这里是何等的繁荣。 8、通运桥及张家湾城墙遗址均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9、看看这个介绍,我省敲多少字啊..........呵呵。 10、 11、 12、通运桥北西侧,立有一块石碑,纵刻篆书两行“通运桥碑文”,碑身刻楷书铭文“敕建通运桥碑记”,记叙了建桥之事,但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不清,无从辨认。 13、 14、 15、 16、桥洞内内嵌碑记一块(桥墩上那块发白的长方形印记),由于距离太远,且手持不稳,难以拍摄清楚,但仔细辨认,“大明”两字还是能看的出来的。 17、 18、 19、 20、年代久远,石狮风化严重,亟待修复。 21、 22、这座城门是新修复的。 23、这块石碑上刻着“花枝巷”!听着是不是特别耳熟呢。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这幅千古绝对,发源地就是张家湾。在张家湾鼎盛之时,城内商家林立,其中还有三家当铺,其中一家便是曹雪芹家开设的。曹家在京城的遗址已难以找寻,有些也是争论不休,但在张家湾真的找到了这座当铺的遗址。这座当铺的临街铺面曾作为张家湾派出所和人民银行张家湾营业所。曹雪芹祖上何以在这里开设当铺,其用意可以想象。<br>  在距通运桥北不远处,现有一刻有”花枝巷“字样的石碑。这三个字使人想到《红楼梦》中贾琏偷娶尤二姐便是住在花枝巷。而张家湾的许多地名也被曹雪芹写进了《红楼梦》。像张家湾曾有过的糊涂庙、馒头庵、铁槛寺、地藏庵、栊翠庵等。”花枝巷“是张家湾南门西侧的第一条胡同,就是《红楼梦》中所说的”小花枝巷“,这个”小花枝巷“其实是”花枝巷“中部向北分支的一条小胡同,这条胡同与南城墙平行,东西向约三百米。曹雪芹家的当铺就在”花枝巷“内的南侧。据说1949年解放时,这座老房还在,门口的砖额上还有”当“字。可现在的花枝巷巷口,就只剩下这棵树和这块石碑了.......。唏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