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嫔儿读书】31黄帝内经·素问卷三·六节脏象论篇

西园国学馆

<p class="ql-block">原文</p> <p class="ql-block">注释</p> <p class="ql-block">译文</p> <p class="ql-block">31黄帝内经·素问卷三·六节脏象论篇</p><p class="ql-block">[导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节,古人以一个甲子之数六十日为一节,一年共分为六节。脏象,即五脏的功能状态在人体外部表现出来的征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首先讲述了天度和气数的内容,属于运气学说;其次又论述了脏象和脉象,说明了人体内在腹腑与外界环境的密切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1之节,以成一岁,地以九九制会2,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3,久矣,不知其所谓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4,气之数5</p><p class="ql-block">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6,周有道理7。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8。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9。立端于始10,表正于中11,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12,日六竟而周甲13,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14,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15,合为九脏以应之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①六六:六十日为甲子,是为一节。“六六”就是六个甲子。②九九制会:指人的九窍、九脏与地的九州、九野的相配关系。③节:指腧穴,是人体气血交会出入的地方。以为天地:即人与天地相应。④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⑤数: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常数。⑥行有分纪:日月是按照天体中所划分的区域和度数运行的。⑦周有道理:日明环周运行有一定的轨道。⑧“日行”两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360度)要365天,平均每天运行近似一度、古人认为地不动而日行,所以说“日行度。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要27.32天.平均每日运行十三度有余(360-72.32=13.18度),所以说“日行一度, 月行十三度而有奇”。奇(ji).余数。 ⑨积气余而盈润矣:节气以日行十五度来计,一年二十四节气,正合周天365.25度,一年十二个月共得354日,因此,月份常不足,节气常有余,余气积满二十九日左右,即置一闰月。故三年必有一闰月, 约十九年间领置七个闰月,才能使节气与月份归于一致。气,节气。闰,谓置闰,古历月份以朔望计算,每月平均得29.5日。10立端于始:即冬至节。古历确定冬至节为一年节气的开始。立,确立。端,岁首。11表正于中:以圭表测量日影的长短变形,计算日月的运度,来校正时令节气。表,即圭表,古代天文仪器之一, 测日影使用。正,校正。12天有十日:天,指天干,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下、戊、已、庚、辛,王、癸。古以天干纪日,所以说“天有十日”。13日六竟而周甲:即十个天于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合,凡六十日为甲子一周,故称为</p><p class="ql-block">“周甲”。④九野;九州的分野。⑥形脏四,神脏五:人身形脏指胃、大肠、小肠、膀胱,所藏的都是有形之物。神脏指心、肝、脾、肺、肾五脏,所藏的都是无形之物,即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帝问道:我听说天体的运行是以六个甲子构成一年,人则以九九极数的变化来配合天道的准度,而人又有三百六十五节,与天地相应,这些说法我很早就听说过,但不知是什么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岐伯回答说:你提的问题很高明啊!请让我</p><p class="ql-block">就此问题谈谈看法。六六之节和九九之法,是用来确定天度和气数的。天度,是计算日月行程的。气数,是标志万物化生的节气的。天属阳,地属阴, 日属阳,月属阴。日月的运行有一定的位置和秩序,其环周也有一定的轨道。每一昼夜,太阳运行一度,每个月共运行十三度有余,所以大月、小月共计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由于月份的不足,节气有余,于是产生了闰月。确定了以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用圭表的日影以推算正中气的时间,根据日月的运行而推算节气,直到一年的末尾,这样,整个天度的变化就可以完全计算出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常问:我已经明白了天度,还想知道气数是怎样与天度配合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岐伯说:天以六六为一节,地以九九之数,配合天道的准度,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循环六次而成一个甲子,甲子重复六次,一年就结束了,这是三百六十天的计算方法。自古以来,一切生物都以与天气相通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就是天地阴阳的变化。地的九州,人的九窍,都与天气相通,天化生出五行,而阴阳又依据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阴三阳之气。三气合而成为天,三气合而成为地,三气合而成为人,三三而合成九气,在地划分为九州,在人体分为九脏,即胃、大肠、小肠、膀胱四个“形胜”,以及肝、心、脾、肺、肾五个“神脏”,一共九脏,与天度节气相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