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大渔女之一——泉州浔埔女的簪花礼俗

两棵树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鲜花装点生活,鲜花寄寓人们的美好信念和幸福祈愿。</p> <p class="ql-block">远在屈原的楚辞中,经常出现兰、蕙、芷、江蓠和杜衡等五种香花美草。</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香花美草经常是圣主明君、高洁品德和太平盛世的意象。</p> <p class="ql-block">花朵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而被人喜爱,以花草作为佩饰,古已有之。</p> <p class="ql-block">战国•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宋•王炎《鸣水洞辞》“秋兰之佩兮芙蓉之服”。可以看出屈原、王炎就是将花草作为佩饰的。</p> <p class="ql-block">簪花是指人头上插花、戴花,将花朵插在发髻之间或是将花朵戴于耳朵之上,泉州浔埔女的“簪花围”犹如头上顶着一座美丽花园。</p> <p class="ql-block">花象征着喜庆与荣耀,我国古代汉族男子与女子均可簪花,以花为美并不是女子的专利。杜牧有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p> <p class="ql-block">宋朝时期,男子簪花的习俗变得更为普遍,并逐步成为宫廷宴会的固定礼仪。</p> <p class="ql-block">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礼仪。在宴会中,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所簪之花俗称“御花”“宫花”。</p> <p class="ql-block">簪花是宋代从宫廷走向民间的一种礼俗、时尚。至于有种说法,所谓浔埔村民是阿拉伯人的后裔,这簪花是阿拉伯流传的女人的一种装饰喜好——我以为是牵强或讹传。</p> <p class="ql-block">因为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似乎不允许女人抛头露面,更不许簪花打扮,招摇于大庭广众。</p> <p class="ql-block">泉州浔埔渔女保留下来的簪花礼俗与泉州当时作为宋元时期的大都市,东方第一大港繁荣盛世的状况相适应,应该是有渊源传衍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自今年元宵节,明星赵丽颖来泉州浔埔渔村探访,簪花扮相浔埔女网络走红后,每个周末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浔埔村成了美女们簪花扮美,探访民俗的网红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