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城,苏州无锡美(之二)

永发荣芳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8号来到南京总统府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许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p> <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建筑群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的建筑遗存,分三个区域:中区主要有国民政府、总统府及所属机构;西区有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秘书处、西花园、孙中山起居室及参谋本部等;东区主要有行政院、陶林二公祠、马厩和东花园等。其中分布着总统府文物史料、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太平天国、清两江总督署等十多个文物史料和复原陈列。</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9号来到南京中华门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称聚宝门。门前后有内外秦淮河径流横贯东西,南边交通连接长干桥,北边连接镇淮桥,是南京老城南交通咽喉所在。</p> <p class="ql-block">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八月(1366年8月),改筑应天府城,并在钟山之南建造新宫,此为第一期工程,至1367年9月完工;第二期工程自1369年至1373年,以筑新城为主,向北拓宽旧城直至江边;第三期工程继续进行至1386年12月“新筑后湖城”止,建造聚宝、三山、通济各主要城门以及后湖城和主要街道。</p> <p class="ql-block">明代初年,建造聚宝门时,朝廷为保证城墙砖的质量,采取了严密的检验制度,每块砖上都在侧面印有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一旦发现不合格制品,立即追究责任,这是世界上首次采用的质量追踪制度,欧洲等西方世界直到二三百年后的工业革命时代才有所采用。因为有严密的质量追踪制度,并能够严格的加以执行,所以应天府内城墙包括聚宝门城墙砖的质地非常过硬,尽管经历了朝代更迭、太平天国起义和抗日战争的不平静历史,直到六百年后的现代,聚宝门即中华门依然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9号来到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国的佛教中心,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下辖百寺。</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明永乐十年(1412年)于建初寺原址重建,历时达19年,耗费248.5万两白银,十万军役、民夫。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p><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遗址是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遗址[10]。2008年,从大报恩寺前身的长干寺地宫出土了震惊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顶真骨”、“感应舍利”、“诸圣舍利”以及“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级文物与圣物[11-14]。2011年,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9号来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为南京市博物总馆分支机构,是国家设立的唯一太平天国史专题博物馆。是我国收藏太平天国文物最多、史料最丰富的专业研究机构。</p><p class="ql-block">馆址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素有“金陵第一园”的美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园面积24500平米,其中建筑面积9600平米,园林绿化面积15500平米。它初为明中山王徐达府邸之“西圃”,入清改做江宁布政使衙署。乾隆二次南巡时曾驻跸斯园,并御题“瞻园”匾额。太平天国时期是东王府和幼西王府。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长公署、国民政府内政部等机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常设《太平天国历史陈列》、《明中山王徐达文物史料展》及《清江宁布政使衙署文物史料展》,馆藏太平天国文物2800余件;各类文物及遗址、遗迹照片10000余张;清方原始档案、函札资料2000余卷宗。其中包括团龙马褂、太平天国印制的《钦定士阶条例》、《钦定军次实录》、《钦定英杰归真》原刻本等一批稀世珍品,真切、详尽而全面地反映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始末</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9号来到南京瞻园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瞻园是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也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曾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府邸的一部分,是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办公的地点,太平天国时期为东王杨秀清王府。瞻园叠经明、清、太平天国、民国与当代,和江南多数园林一样,沿革复杂,园貌历经变迁。</p> <p class="ql-block">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奇峰叠嶂。瞻园中辟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87年版《红楼梦》,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白府等便是在瞻园取景。</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0号来到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总建筑面积约6582平方米,室外展场约3600平方米,胜利纪念广场约1万平方米,综合配套服务用房约5500平方米,总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新馆规划中特别使用了南京解放日——“1949年4月23日”这一有特殊意义的数字,将沿江而立的风帆形群雕的最高处建成49.423米,六组大型风帆造型的红色群雕沿江岸绵延120米,让参观的人们回忆起渡江战役中千帆竞渡过长江的宏伟场景。</p> <p class="ql-block">渡江胜利纪念馆新馆由胜利广场和主馆区两部分组成,该馆总占地面积65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展厅面积2400余平方米。在胜利纪念广场上赫然矗立着6组49颗红色五星组成的群雕,总高度为49.423米,寓意南京渡江战役胜利纪念日,“千帆竞渡过长江”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0号来到江南织造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江宁织造是明清两朝在南京设局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皇商,三大织造作为皇商,共同经营江南地区的丝绸产业。</p><p class="ql-block">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负责办理绸缎服装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江宁织造是为宫中供应织品和绸缎的皇商,明由提督织造太监主管。清初仍旧。顺治时曾由户部差人管理,旋仍归宦官之十三衙门,每年派人。康熙二年(1663),改由内务府派员久任。衔名初称“驻扎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或员外郎)。</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0号来到日军侵仅南京大屠杀死难同丛葬地,手拿黄菊花参观寄托哀思。</p> <p class="ql-block">整体布局</p><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p><p class="ql-block">(一)展览集会区:该区分为史料陈列厅和集会广场。史料陈列陈列展示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集会广场上有主题雕塑—冤魂呐喊、标志碑、灾难之墙、和平大钟,每年的12月13日,人们都会在这里集会,公祭遇难同胞,撞响和平大钟,发表和平宣言。</p><p class="ql-block">(二)遗址悼念区:该区包括“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狂雪》诗碑墙、石壁墙与邓小平手写馆名、墓地广场、浮雕《劫难》《屠杀》《祭奠》、“母亲的呼唤”立雕、“万人坑”遗址陈列和悼念广场祭场、冥思厅等。</p> <p class="ql-block">(三)和平公园区:该区以和平为主题,是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和平交流的重要场所。包含胜利之墙、和平公园、汉白玉雕塑《和平》、紫金草花园、日本友人植树林等。</p><p class="ql-block">(四)馆藏交流区:该区是寓馆藏、交流、办公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域,其主要设施有学术报告厅、图书馆、特藏库等。[9]</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0号来到南京雨花台拜谒革命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烈士就义群雕</p><p class="ql-block">烈士就义群雕位于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最北端——当年革命烈士就义的地方,北殉难处。北殉难处是1927年至1937年国民党当局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也是烈士牺牲人数最多的地方。烈士就义群雕于1979年落成,主体呈浅赭色,由大小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群雕塑造了9位共产党人、革命志士英勇就义前的不屈形象,之所以塑造九位烈士,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9有为大为多的含义,表明雨花台牺牲的烈士成千上万、人数众多,这座群雕就是他们形象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占地153.7公顷,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烈士陵园。在全长1500米的中轴线上,由北向南,烈士就义群雕、烈士纪念碑、倒影池、纪念桥、纪念馆、忠魂亭依次展开,组成中心纪念区,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与中心纪念区相辅相成的,还有分布在陵园内各处的知名</p> <p class="ql-block">忠魂亭</p><p class="ql-block">忠魂亭位于中轴线最南端,是纪念建筑群的句号工程,由南京市30万共产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所建。位于忠魂亭大坡草坪上的花钟,不仅能准确计时,每天还会响起动听的歌曲:《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代表着岁月流逝,但英烈精神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0号来到明方孝孺先生之墓谒陵</p><p class="ql-block">方孝孺(公元1357——公元1402)精通文史,学识渊博。朱元璋皇太孙朱允炆的老师,建文帝时任文学博士,修撰《太祖实录》及《类要》等史籍。</p><p class="ql-block">方孝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p> <p class="ql-block">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称建文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举兵南下,攻陷京师,建文帝仓皇出奔,朱棣自立为帝,并欲借方孝孺的威望平天下非议,令其拟即位诏书。方孝孺不从,受车裂之刑,被灭十族,遭难者达873人。方孝孺墓从明万历年间汤显祖为其修墓建祠开始,历代均有修葺,现存明代方正学(孝孺)墓碑,是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八月,两江总督李鸿章所立,碑右首书“同治五年八月重修”,左首书“署两江总督李鸿章敬题”,碑中刻“明方正学先生之墓”。另一通碑志为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重修,时任江苏省长韩国钧在方孝孺墓前建立了石牌坊,重立了一块碑。抗日战争期间遭受战火浩劫,墓碑倒卧在地。</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1日来到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华西村是从这建业窑出发走出村庄,走向全国模范村。</p> <p class="ql-block">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p><p class="ql-block">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按超五星级酒店的标准设计,总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达328米、74层的大楼,可供2000多人居住、3000多人同时用餐,拥有亚洲最大360度的空中旋转餐厅,高度列世界排名第15位,全国排名第8位。大楼内设35部电梯,速度在10米/秒以上,处于国内第一位,还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监控、消防等设备。</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61年的华西村,改革开放后在原村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注重推动党的建设,从党支部壮大到党总支,从党总支发展为村党委。村党委三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1996年,华西村便实现了家家户户住别墅、开豪车、存款千万,成为国内最富裕的村庄之一。</p> <p class="ql-block">华西邨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华西邨博物馆位于江阴市华西新市村,背靠龙沙山,总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整个仿古建筑群参照了故宫博物院的设计,同等比例复制了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建筑,馆内设书画馆、古陶瓷展区、工艺美术精品展区和文化艺术创作馆,珍藏、展示名家大师的字画、雕刻、玉器、瓷器、绣品、金属工艺品等万余件(套)</p> <p class="ql-block">华国锋主席为华西村的提词</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2号与文攀弟夫妻在千里之外,无锡灵山圣境一起礼佛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一组铜雕墙,描绘了佛祖悟道降魔的故事。相传,佛祖经历六年苦修,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依然没有得道,于是决定放弃,他来到河边,洗去身上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粥供养,恢复了一些体力,他来到菩提树下打坐,许下誓愿:“我若不能成正觉,誓不从此座起身。”佛祖在树下冥想了七天七夜,在禅定时心魔不断来袭,有人向他敬献珠宝财产,有妖艳美女来诱惑他,有魔兵魔将来威吓他,但是,佛祖不为心动,把他们一一降服,最终大彻大悟,成为真正的大觉者。我仔细端详铜雕,那佛祖端庄慈祥,那魔兵凶煞可怕,那美女丰满性感,各种人物栩栩如生,说实话,如此宏大的精美铜雕,我还是头一次看到。</p> <p class="ql-block">大佛历史</p><p class="ql-block">灵山地区的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相传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游历东南到此,来到小灵山,见“层峦丛翠”,景色非凡,大为赞赏,曰“无殊西竺国灵鹫之胜也”。于是就给此山起名小灵山。印度的灵鹫山,就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地方,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并嘱大弟子窥基在这里主持开法。小灵山寺就由此逐渐发展。矗立在小灵山南麓的灵山大佛,包括莲花座在内通高为八十八米,相当于一幢三十馀层楼房的高度,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出十七米,是中国第二高的巨型佛像。如果加上三层座基,总高度达一百零一点五米。灵山大佛双目垂视,眼神睿智慈祥。不论游客靠近或走远,似乎都在大佛眼神的关切之中;并且随着人的靠近或远离,眼睛仿佛在微微开合,靠得愈近,眼睛就睁得愈开;嘴角似笑而未笑,欲言而未语,诸多嘱咐即将出口,使人倍感亲切,引发种种遐想。靠近大佛向上仰视,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悠悠,让人产生佛在“动”的感觉。灵山大佛身体各部匀称适度,衣饰褶纹明快流畅、飘逸灵动,更增加了动感,使远观近瞻都十分相宜。</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天下第一掌位”于无锡灵山胜境佛手广场行道的左侧,是铜质的手掌,形状、大小完全复制灵山大佛的右手。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令众生无畏无惧。因“佛手”与“福寿”谐音,所以有摸佛手增福添寿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灵山大佛的塑造,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形相的记载完成。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p> <p class="ql-block">灵山梵宫</p><p class="ql-block">灵山梵宫是集旅游、会议、展览和文化体验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建筑,整个建筑依山而建,糅合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及传统佛教建筑元素,建筑面宽150米,进深180米,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南区和北区两部分,其外部的5座塔顶按敦煌壁画中的“华塔”为原型设计装饰:内部又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超大面积的厅堂,各空间独立且互相贯通,由门厅、廊厅、塔厅、圣坛、三传会议厅(汉传会议厅、藏传会议厅、南传会议厅)、千人宴会厅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五印坛城</p><p class="ql-block">五印坛城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高31.55米,共计六层。</p><p class="ql-block">灵山景区之五印坛城</p><p class="ql-block">坛城内供奉五方五佛,即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东方阿閦佛、中央的毗卢遮那佛。</p><p class="ql-block">其外观庄严而辉煌,耀目的金顶、巨大的鎏金宝瓶、醒目的经幢和经幡交相辉映,突显出藏族古建筑的迷人风采;其内饰圣洁而绚丽,完全融合了彩绘、壁画、木雕、唐卡、壁饰、镀金等藏族装饰技艺,美仑美奂地展示了独特的坛城艺术。</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3号来到无锡鼋头渚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大浮镇,鼋头渚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上的小岛,是国家首批AAAAA级风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中国著名赏樱基地、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有充山隐秀、太湖仙岛、十里芳径横云山庄、藕花深处等。</p> <p class="ql-block">十里芳径</p><p class="ql-block">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中有一条醉人的花树之路,这就是秀色可餐的十里芳径。它始自宝界桥西南堍,其地有倚路面筑的三门王楼式琉璃顶"太湖佳绝处--鼋头渚风景区"牌楼,及湖边圆形"待闲乌亭";然后一路依山傍水,经茹经堂、充山门、波色月色水榭、漕湾,至"山辉川媚"牌楼;向左拐过"江南兰苑"、"世界之窗"游乐宫,中日樱花友谊林;穿"挹秀桥"桥洞,最后与原路相交,全程成"9"字形。</p> <p class="ql-block">太湖仙岛</p><p class="ql-block">原称三山岛,位于鼋头渚西南2.6公里的湖中,有“三山映碧”誉称。岛上建有三山道院,有会仙桥、天街、灵霄宫、 天都仙府、月老祠、大觉湾等建筑。玉宇琼楼,古乐阵阵,室内布 置瑰丽雄奇,神像生动,其中玉帝塑像高达18米,堪称国内罕见。</p> <p class="ql-block">“凌霄宫”是太湖仙岛里大岛的制高点,建筑华丽大气,可鸟瞰岛的四周波光粼粼的湖面。山下有“摘星亭”(登上“天门”后映入眼帘的休息亭,建在岩石上,有口大鼎像屏风遮挡在亭和天门之间)、“大觉湾”(岛上的内湾,以因地制宜开凿石窟,石窟前一尊老子坐像很壮观)、“天都仙府”、“月老祠”(小祠,祠外面有“同心锁”等情侣拍照点)、“点漚亭”(凸入太湖的袖珍半岛上的观景亭)、“荷花池”、“垉福天洞”、“释迦牟尼侧卧像”(很壮观的大佛侧卧像,是拍照点)、“开天洞府”(洞内有一个单间小祠堂)。</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3号来到苏州留园景正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留园,曾名“东园”、“寒碧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其后多有荒废易主,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不断修缮整治。</p> <p class="ql-block">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3号来苏州戒幢律寺又名西园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苏州戒幢律寺又名西园</p><p class="ql-block">戒幢律寺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年),最开始名为归元寺。</p><p class="ql-block">明代嘉靖(1522—1566年)末期,太仆寺卿徐泰时把已经衰落的归元寺改建成宅园,名为西园。徐泰时故世后,其子徐溶舍西园为寺,并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延请律宗第21代祖师茂林律师住持。寺院从此成为律宗道场,改名戒幢律寺。由于在历史上,寺院曾是著名的园林西园,也依然被称为西园寺,或总称西园戒幢律寺。</p> <p class="ql-block">清咸丰十年(1860年),戒幢律寺毁于兵事。</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年间,广慧法师重建道场,先后修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堂、放生池及安僧设施。</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五年(1926年),形成了全寺的建筑规模,并完成了殿堂内部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4日来到周庄古镇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是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周庄古镇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主要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等。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800多户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旧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沈万三故居</p><p class="ql-block">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修建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像、砖雕、漆雕、实景模型、版面、布景箱、泥塑、连环画等艺术手法,予以展示。</p> <p class="ql-block">纵横交错的流水人家,漫步在周庄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到河道纵横,古桥飞架,古老的房屋依水而建,别有一番风味。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也可以领略到独特的水乡风光。</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5号来到苏州寒山寺礼佛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p> <p class="ql-block">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寒山寺的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寒山寺山门前面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桥堍与山门之间那垛黄墙称照壁。山门两旁两棵古樟。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佛龛背后一尊威风凛凛的将军像,面朝里,对着大雄宝殿,手拿金刚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韦驮,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钟楼古钟</p><p class="ql-block">寒山寺的主庭园左侧的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一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刻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达名闻遐迩的听"夜半钟声"的钟楼,正前方的两层屋宇是藏经楼。远望屋顶,可见唐僧、孙悟空等西天取经塑像群。藏经楼楼上秘藏珍贵佛经,楼下叫"寒拾殿",寒拾殿后墙的背面立一巨碑,刻着千手千眼观音、韦驮和关公等人物。钟楼就在寒拾殿旁。</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寺院布局并不追求左右均衡,照墙和山门基本是一线相承,后边的大雄宝殿、藏经楼,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则按南北向中轴线布局。寺中处处皆院,错落相通</p> <p class="ql-block">枫桥是江苏苏州西郊的一座古桥,位于姑苏区,跨上塘河。枫桥以唐代诗人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而闻名天下,现与寒山寺、铁铃关和枫桥古镇共同组成枫桥景区。</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寒山寺段</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5号来到苏州拙政园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占地面积78亩,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南有住宅一区,辟为苏州园林博物馆。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汉族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纵然心有猛虎,也需细嗅蔷薇。拙政园倒影楼,一个让你静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5号来到苏州盘门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盘门,古称蟠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大街49号。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盘门为吴都八门之一。因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镇慑越国,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名。</p> <p class="ql-block">盘门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旧观,水陆两门南北交错并列,总平面呈曲尺形,朝向东偏南10度。盘门是元明清三代陆续修建的遗构,是中国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相关典故</p><p class="ql-block">“盘门”水陆城门并峙气势雄伟。陆城门分内外两重,内外两道城垣构成迷长约20米的方形瓮城。古时战守,诱敌至城下,从城上放箭、坠石,宛如“瓮中捉鳖”,全歼入侵之敌人,内城门北面左侧有和条坡度约为20度的城墙跑马道,直抵城墙顶上的一座由巨砖铺铺成的宽阔平台。</p><p class="ql-block">在此能看到整个陆门、水门、瓮城面区和结构的全貌。为适应古代防御战而设置的锯齿形雉碟、女墙、射孔、闸口、关石、开井(防火用的设置)及眺望台俱在。正在的城楼是1986年重建,飞檐翘角,巍然耸立。城楼前方。架着三尊土炮。重现昔日吴都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陆门</p><p class="ql-block">盘门陆门也有内外两重,其间为平面略成方形的瓮城,内周长约177米,城墙高8.1米,下以条石为基,上砌城砖。内外两门错置,外门在瓮城东北方,由三道纵联分节并列式石拱构成,左右城墙亦花岗石砌筑,均为近代改建。内门偏于瓮城西南,以三道砖拱构成,其中第二道拱转换90度砌筑,第一、三两道拱各厚三层,采用二丁一顺砌法。门洞纵深13米,宽3.9米,第三道拱高5.45米。为增强稳固性,门外左右加筑梯形护身墙。第一道拱上开有“品”字形小“井”,是对付敌方火攻的灌水口。此门年代较早。登城坡道在城墙北侧,可自东而西上至城台。</p> <p class="ql-block">瑞光塔,位于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区西南隅盘门内。[2]瑞光塔是一座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古塔。[4]始建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大约于天圣八年(1030年)基本落成。[2]卷三十一记载:“瑞光禅院在吴县西南旧普济院。宜政(宜和、政和)间朱動建浮图十三级,靖康焚毁。淳熙十三年,寺僧重聋,稍复旧观。”后寺塔改为七级,名瑞光寺塔。瑞光塔平面呈八角形,塔的朝向为正东。平面的八边形向南偏东8°。残高42.4米,复原后总高53米。0世纪80年代初又一次对瑞光塔进行了加固,并对副阶、平座腰檐进行了复原,使这座近千年的古塔的生命得以延续,为苏州古城风貌增添了光辉。</p> <p class="ql-block">伍相祠</p><p class="ql-block">相祠紧挨城河,与城楼为邻,于1988年翻建,是纪念一代忠臣伍子胥的庙宇。伍相祠分东西两院。东院由厅堂、廊亭和花园组成,庭院内点缀花木湖石,四周曲廊,翠竹石笋掩映于漏窗之外。西院庄重肃穆。正殿三间为伍相祠,“气壮山河”的横匾下,高约4米的伍子胥彩绘塑像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坐像前有一抱柱联:“古城如旧,来登杰阁可凭高;遗建重新,到此狂澜皆下拜。”另一联云:“往事昭昭,亿万世长传宇内;精忠耿耿,千百年犹在人间。”伍相祠内有一千年夹石,实为古时庙宇的旗杆石。古人在此庙做佛事,白天必在夹石中立杆挂幡旗,晚上则挂起长明灯,“凡入城者必敬礼之”,夹石逾千年,表达了苏州人对对伍子胥不朽功勋的崇敬,抒发了对伍子胥“忠而见谤,信而见疑”的不平和惋惜。[</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5号来到苏州虎丘景区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远古时代</p><p class="ql-block">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虎丘曾有过望海楼、海泉亭、海宴亭等胜景。</p><p class="ql-block">春秋时代</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虎丘是吴王阖闾的离宫所在。东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这里。据说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p> <p class="ql-block">景区外广场上矗立着巨大的“周王子吴鼎”。这尊大鼎重7吨,高3.5米,直径2.85米,为不多见的“鼎王”。据史料记载,以前虎丘山寺曾有“周王子吴鼎”,后失去了。新落成的虎丘宝鼎以老虎形象为造型基调,设计了五虎伏地纹、虎头纹、虎形纹、虎形纽,配以云雷纹,使全鼎有着一种雄伟壮美且威武生动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断梁殿”上面的主梁是断的,它用两根木料建成的,它的建成主要是运用了力学中的杠杆原理。在这断梁下有一排斗拱相托,通过斗拱将中间所承受的力分散到四周。采用了“挑梁式”的构筑方法,然后再靠两边的琵琶吊、四个角上的棋盘格来支撑四周,从而达到节省大木料的目的。殿内有四块石碑,上面记载着虎丘的历史和云岩寺塔的修建情况。用碎石轻轻敲打碑体,有咚咚回声,所以又叫响碑。</p> <p class="ql-block">试剑石</p><p class="ql-block">“试剑石”在登山石径东侧,巨石中裂如剑截。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召来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他铸剑。满期那天,他提着“莫邪”剑来到了虎丘山,将此剑献给了阖闾,阖闾为了试其剑的锋利,对着这块石头手起剑落,就将这块石头一劈为二,这就是有关试剑石的传说。事实上,这块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喷出岩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这样一条大缝,酷似剑劈。</p> <p class="ql-block">真娘墓</p><p class="ql-block">虎丘前山上山道路的尽头,是古真娘墓。真娘原名姓胡,名瑞珍,北方人。从小父母双亡,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随同自己亲戚一起逃亡来到苏州,但是很不幸在逃亡途中她坠入了苏州阊门外的一个妓院——“乐云楼”,她虽为青楼女子却守身如玉,只陪客人歌舞书画,是苏州一位绝色佳丽。当时在我们苏州有一个大财主,名叫王荫祥,他用重金贿赂老鸨,企图在真娘那里留宿,真娘知道这次难以逃避,为了保持贞洁,她上吊自尽了。这使王荫祥内心大受震惊,于是为真娘筑了这个墓,并且发下重誓,今生永不再娶。很多文人墨客同情真娘,在她的墓上题写一些诗词,真娘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她的一席之地,她与杭州另一名妓苏小小齐名,被誉为“香魂”。清乾隆十年(1745年),海陵陈鐄访得遗址,建亭其上,立石刻书“古真娘墓”四字。</p> <p class="ql-block">剑池</p><p class="ql-block">剑池是虎丘最为著名的是两大景点之一。称它为剑池原因有三个:其一从上面看,这池宛若一把平铺的剑;其二,传说当年为吴王阖闾殉葬有扁诸、鱼肠宝剑三千把,故名;其三,传说当年秦始皇与孙权都曾来这里挖过剑,剑池就是由他们所挖而成。其实剑池是天然形成的。剑池可以说是虎丘最为神秘的地方,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此处。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p> <p class="ql-block">拥翠山庄</p><p class="ql-block">拥翠山庄,在墙的二边刻有“龙、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四方,苍劲有力。相传为清咸丰八年(1858年)桂林陶茂森所书,由他处移置于此。拥翠山庄是苏州一座无水的园林,它是晚清赛金花丈夫、苏州状元洪钧发起兴建的,这座建筑总平面呈纵长方形,占地一亩多。结合虎丘山的天然山坡所建,为台地园格局,依山势分四个层次,每层布局不同,景色富于变化。</p> <p class="ql-block">虎丘塔</p><p class="ql-block">虎丘塔是虎丘最为著名的是两大景点之二。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辛酉(961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塔七层八面,塔高47.7米,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它的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是3度59分,虎丘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该塔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5号来到苏州博物馆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成立于1960年1月1日,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府。2006年10月6日,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本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加上太平天国忠王府,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是收藏、展示、研究、传播苏州历史、文化、艺术的地方性综合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共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四个基本陈列,馆藏藏品总数24729件/套,珍贵文物9647件/套,其中一级品222件/套,二级品829件/套,三级品8596件/套,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和工艺品见长。</p><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月,苏州博物馆成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