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意问答营】汉武帝为何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张骞出使西域,用了整整13年!回来后,汉武帝直接泪崩了 </span></p> <p class="ql-block">汉朝作为一个存续了400年的大一统王朝,强盛到西方的罗马帝国都有所耳闻,一东一西两个强大的帝国彼此都称呼对方以自己的名字表达敬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成为了一个影响世界文明的伟大民族的名称,贡献之多只言片语难以说清,丝绸之路的开辟意义更是十分重大,其影响力和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财富直到今天还惠及华夏子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那么在信息闭塞,生产力落后的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是怎么想到要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呢?是为了开辟丝绸之路,还是别的什么原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张骞出使西域为何意义重大?以至于张骞本人的功过评说在后世一直没有停止争论呢?</p> <h3>张骞</h3></br><h3><strong>关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众说纷纭,主要是战争结盟说和求仙问药说。</strong></h3></br><h3>《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记载: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h3></br><h3>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匈奴投降的人说他们把月氏给揍了一顿,还把月氏王给杀掉了,并把他的头骨作为器皿使用,月氏逃跑了,但是非常怨恨匈奴,可惜没有人能和他们一起打败匈奴。</h3></br><h3>史书记载此时汉朝正好想要灭匈奴,一听说这句话就想派遣使者何月氏联合对匈奴作战,月氏虽然被匈奴打败了,但仍是一支强大力量,大月氏后来还在印度势如破竹,一路横扫,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h3></br><h3> <h3>汉武帝</h3></br><h3>除此以外,由于汉武帝成长在一个神仙信仰普遍的环境中,所以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并且汉武帝的执政思想是非常功利的,结果导向,和齐国学说较为接近,巧在齐国学说根基是邹衍之学。</h3></br><h3>邹衍是百家争鸣中阴阳家的大佬,所以说汉武帝对于求仙问药和长生不老是很感兴趣的,而是越是这种功业震古烁今的帝王越是怕死,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千秋万代。</h3></br><h3>而在汉武帝以前一般都是去东海上寻找,但是在多次造访东海蓬莱无果而归之后,汉武帝对于那些传统的方士便产生了厌烦,不再信任,而昆仑山的传说,还让汉武帝抱有一丝希望,遂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长生不老之术。</h3></br><h3> <h3>邹衍</h3></br><h3>而无论汉武帝让张骞出使西域一开始是抱着什么目的,客观上都替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的精神与理念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在21世纪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崛起的关键一环。</h3></br><h3>张骞不但开辟了全线贯通的绿洲丝绸之路,也就是通往西域等地的交通道路,还和未能全线贯通的西南丝绸之路也有关联。</h3></br><h3>西南丝绸之路指的是古缅甸,古印度等古国,也叫永昌丝绸之路,两条丝绸之路的开辟替汉朝赚了不少钱。</h3></br><h3>而拥有充足的财政收入,才能够开疆拓土的同时保证民生,如果没有丝绸之路,或许就没有汉朝版图,弄不好热衷于发动战争的汉武帝会让大汉王朝忘于己手,丝绸之路真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又泽披万世了。</h3></br><h3> <h3>张骞</h3></br><h3><strong>只不过把张骞出使西域的功劳和作用,完全和丝绸之路的作用与意义划等号就不免显得有些狭隘了,这一历史事件应该还有更深一层的影响与意义。</strong></h3></br><h3>最重要的就是影响了华夏民族的天下观。我国东部靠海,而西部是广阔无垠的大陆,直到被崇山峻岭和重重险阻给隔开。</h3></br><h3>在古代人的世界观中,东部一共有五山,而西部有霍山和昆仑,西王母就在昆仑之巅,对于绝大多数古代人而言,东至东南沿海,西至西域,多数都存在于古书寥寥几笔的记载和人们的想象之中。</h3></br><h3>而张骞出使西域则导致了西域这一概念逐渐具体并不断被开拓市,西王母等神话传说的位置逐渐被边缘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司马迁还有意剔除了原来神话传说的成分,彻底结束了对西域靠神话认知的时代。</h3></br><h3> <h3>张骞</h3></br><h3>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华夏民族形成了“民族优越感”和“自我中心”为底色的天下观,而多次对外战争的胜利更是强化了这种思维。</h3></br><h3>张骞出使西域,一方面使得人性战胜了神性,另一方面为华夏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奠定了积极基础。</h3></br><h3>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我们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重新客观审视自己,间接导致了后来的故步自封。</h3></br><h3><strong>总的来讲,一个民族自信自立的世界观终归是起积极作用的,这使得古中国强盛而屹立不倒千年之久,哪怕遭遇了五胡乱华和近代百年屈辱也能够满血复活。</strong></h3></br><h3> <h3>张骞</h3></br><h3>从汉朝至今对于张骞的功过评价,整体上还是积极的,在他探险西域初始西域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不畏险阻和舍身为国的精神,让他成为了使臣的榜样。</h3></br><h3>张骞的功劳被司马迁称之为凿空西域,“凿空”一词区区两字却让后人难以企及,即便是七下西洋的郑和,也在张骞面前略有逊色。</h3></br><h3><strong>其实无论后人怎么评价张骞,或褒或贬都有自己的道理,不过笔者认为唯有太史公司马迁的评价最为客观。</strong></h3></br><h3>首先他认为张骞的功劳是前人从未有过,而后人也难以企及的,同时他也认为张谦为人只从个人私利出发,正是他的一味逢迎君主的媚态,挑动了汉武帝对大宛的战争,使得国家因为战争而被耗空,致使民怨沸腾。</h3></br><h3> <h3>张骞</h3></br><h3><strong>穷兵黩武的汉武帝也为自己劳民伤财,而在晚年发布了轮台罪己诏,不过无论如何,司马迁终究对张谦还是偏向于持正面评价的。</strong></h3></br><h3>然而司马迁对于张骞的评价虽然客观,但是他始终是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的。</h3></br><h3>无论是关心民生还是痛恨穷兵黩武,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西汉王朝的统治,多少有些短视,没有看到张骞出使西域对于后世的影响,和对华夏民族汉民族的塑造。</h3></br><h3> <h3>张骞</h3></br><h3>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激发了华夏民族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和对外交流的热情,商贸活动以及科技文化思想的传播与吸收也都对中华文明起到了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h3></br><h3>使得汉朝开始经历空前的文化繁荣,造就了一个“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的东方帝国。</h3></br><h3>[3]张连杰 论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几个问题</h3></br><h3>[4]李佳(新加坡) 凿空之功与逢君之恶—张骞功过评说与《史记·大宛列传》的若隐不发</h3></b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张骞出使西域为何意义重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至于张骞本人的功过评说在后世一直没有停止争论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文出现</span><b style="font-size:22px;">张谦</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与</b><b style="font-size:22px;">张骞</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是同一个人,还是错别字❓</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著作权归作者所有</span></p>